【2025年05月01日訊】(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策研究院4月30日舉辦座談會,就「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會分析。
川普對中共採取「孤立主義」 美中對抗持續
台灣師範⼤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表示,川普唯一沒暫緩徵稅的國家是共產中國,反而加徵至125%,突顯川普對中共採取「孤立主義」,意圖把中共孤立於全世界。川普善用中共一貫的統戰手法,要讓85個國家因被課「對等關稅」而畏懼,讓75個國家因被降稅與延後90天而感謝,因痛宰中共而展現權威,更完全掌握全球的眼球與局勢。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說,美中對抗的領域除關稅貿易外,尚有科技軍事、地緣政治與體制韌性等全方位對抗,現階段美、中兩國都表達願意談判,但越晚談越難談,在雙方沒有護欄無法管控的情勢下,樂觀看待是僵局將持續下去,悲觀的情況是全面衝突,瀕臨熱戰。
中華民國前任駐美代表高碩泰說,美中結構性地緣戰略競爭持續升溫,雙方雖鬥而不破,陷入報復循環,華府制中(共)、抗中(共)已成共識,中方也不惜慫恿內部的反美情緒,雙方關係淪至新低,礙難重設。
川普的國際經濟戰略試圖改寫全球經濟秩序
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常青。(宋碧龍/)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常青說,川普的國際經濟戰略試圖改寫全球經濟秩序,從總體供需調整、地緣政治供應鏈重塑、關稅工具化、到貨幣與資本市場的調整,均以強勢的手段推動。國內經濟政策在生產面以刺激投資與減少生產成本;在消費面對低收入甚至中產階級減稅以拉動消費。由於美國的低貿易依存度(24%—26%)使其有較高空間推行關稅戰略,另藉削減不必要的政府支出與刺激經濟成長來減緩財政赤字。
林常青表示,美國對等(互惠)關稅談判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入場費」(基礎關稅10%)、各國「讓利費」(對手國與美國分潤、如台灣22%),以及透過「合作紅利」來鼓勵投資美國、輸入關鍵原料及中間財的減免,篩選有利於MAGA的國家與企業,以建立美國新的夥伴團隊。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宋碧龍/)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川普上任一百天新政的國際貿易政策可分為芬太尼管制、鋼鐵鋁製品限制及關稅戰等三波,中共是美國「對等關稅」迄今唯一生效的國家,稅率已拉升至145%,台灣雖然也遭加徵32%對等關稅,但半導體及手機等電腦除外,暫獲90天豁免期。台灣企業宜掌握契機,運用在美國投資,藉廣大市場建立本身品牌,加強培育行銷、業務及法務人才。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蔡維哲。(宋碧龍/)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蔡維哲表示,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樂觀估算,對等關稅每年可為美國帶來高達6,0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台灣政府的應變速度值得肯定,從原本880億元(新台幣,以下同)(約29.21億美金)支持出口供應鏈的預算已提高至4,100億元(約136.11億美金)特別預算,以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但其範圍與強度仍有所不足。
蔡維哲說,政府首先須加強對傳統產業的具體支持,主動推動製造業向更高質化方向轉型,提高其附加價值,強化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能力;其次乃協助台灣廠商建立更彈性的區域布局,加速「脫中入北」戰略,在美洲、歐洲、亞洲多元布局;最後則是建立完善產業多元供應鏈,鼓勵產業建立高標準、高透明度的生產體系,與中共紅色供應鏈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電動車新創摩比和協董事長鄭顯聰。(宋碧龍/)
台灣電動車聯盟副理事⻑兼摩比和協M Mobility董事長鄭顯聰說,川普新政加速全球經濟重整,台灣政府與產業界必須思考如何定位台灣的角色。各個產業必須轉型升級,不能再依賴單一市場,例如電動車產業應該即時布局中南美、中東及東歐市場。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電動車、無人機及AI等三項為台灣具優勢關鍵產業,政府宜以快速有效的決策,按產業類別及時布局。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宋碧龍/)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暨董事長黃日燦表示,台灣的產業近年來已經歷紅色供應鏈的打擊與淬鍊,經過「轉型」之後體質已有所改善,仍應加速組織改造及人才培育。台灣大企業均已著手進行,中小企業宜及時跟上腳步,科技產業要致力價值升級,傳統產業要分散市場。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川普要讓美國重新再度偉大,尤需聚焦與盟友真正共同關切的領域,如擺脫對製藥原料和稀土金屬等中國關鍵商品的依賴,建立自由世界的供應鏈,共同打擊中共補貼出口產品的行為。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前立委羅致政說,川普上任三個月,簽署超過一百項行政命令,同時間行政部門所提出的法案相對減少,台美關係有賴國會支持,宜調整對美關係方向及重點,長期而言川普任期尚長,增進台美關係雖要有所期待,但也要有各種不同的準備因應方案。
川普上任100天 田弘茂:台灣政府必須掌握中共政治經濟情勢
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表示,政府必須掌握中共政治經濟情勢,中共正面臨共軍內部分裂的高層人士鬥爭及財政失調、失業率債務升高,及國家稅收銳減等經濟困境,台商必須體認到,在中國經商跟政治脫不了關係,未來一兩年內將呈現效應,宜妥為因應。
田弘茂說,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將外交資源投注重點國家,除美、日及歐盟等盟友外,必須加強與菲律賓及印度的關係,美國將在菲國設立十數個軍事基地,其地緣政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亦係台灣南向政策重點國家,攸關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尤其馬可仕總統本月間甫下令鬆綁官員來台進行交流,此時乃最佳時機。另印度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民主國家,軟體科技發達,與台灣呈現互補情況,將來必定傾向支持美國國際大戰略,政府宜加緊投入外交資源,發展與該等國家之互惠互利關係。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25年4月30日,國策院舉行「川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多位學者出席。(宋碧龍/大紀元)
Previous Article【佳音時刻】美中關稅戰 中共偷偷跪了
Next Article Dynata民調:多數中國大陸民眾反對武統台灣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