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的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从1到6月以来节节攀升,17.3%、18.1%、19.6%、20.4%、20.8%、21.3%,数字屡创201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
政府的对策很多,要校方高层走访企业寻找工作机会,结果在体制的扭曲下,学生被强迫签订虚假就业合约,衍生出「纸上就业」。毕业生被告诫对于就业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是官方宣答为了统计工作的「健全优化」,停止发布青年失业率的数据。
官方盖牌,掩饰不了整体社会风向的改变。疫情与清零政策,让原本「内卷」(过度竞争)的年轻人在出社会后选择了「躺平」,揭示在大环境之下的挫败感。
1996年出生于河北的陈先生是任职于北京一家半导体公司的工程师。他虽然已有北京户口,可以买房落户北京,但觉得没必要。
陈先生告诉中央社,「不买就没有买房的压力,女友也觉得不用买」,就算官方推出「认房不认贷」的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但是房价还是很贵。
陈先生也意识到现在工作难寻,公司里坐在他旁边的实习生,从国外名校毕业,在外投了60、70份简历未有下落,今年毕业的家人与朋友也未能找到工作。
另一名「00后」(2000年到2009年出生者)就读中医系的吴姓女大学生解释了「啃老」。她认为,如果只是躺在家里只是虚假的啃老,但如果是出去工作还跟爸妈拿钱买房才是真实的啃老。
这名女大生来自成都,在北京习医,但是对她而言,未来是否循规当中医师仍是未定数,她接了一些合作拍照的案子,在社区媒体小红书上有破万的追踪者。她告诉记者:「有时感觉我做自媒体工资都比医生工资高,所以觉得没必要去当医生。」
她自嘲自己是「新一代的中国废柴」,因为是独生子女,爸妈没有给她压力,且比起北京,成都的物价更为低廉,她未来也不一定会留在北京发展。
她的另一名同伴则说,「不结婚、不生小孩、不买车、不买房,什么压力都没有」,因为开心最重要。
来自广东的「95后」张先生任职于金融业。他告诉中央社,有听闻近期找工作较为困难,比如大学生延缓毕业就读硕博士,也有朋友说要去考公务员等。
他表示,跟早些时候相比,现在选择较少,现在是要降本增效,不能不干就不干,社会也很「卷」。
内卷后躺平,与10年前外界看到的「狼性」的中国样貌大不同。「过一天算一天」,上述接受采访的陈先生在受访尾声悠悠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