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訊】(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導)近日,美國總統拜登邀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領導人召開四方閉門峰會,拜登說「中共咄咄逼人,在試探我們」一番話被意外曝光,北京強烈反彈。分析認為,西方領導人將中共徹底定調為「威脅」,但這是北京到處亮劍自找的,而美國聯合盟友在緩和緊張局勢,同時也在做最壞準備。
四方會談 中共強烈反彈 分析:對號入座
上週六(21日),「四方安全對話」美日印澳峰會在美國總統拜登就讀過的威爾明頓的一所高中舉行。拜登、印度總理莫迪、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一天的閉門會議後發表了近5700字的聯合聲明。
聲明說,「作為印太地區四個領先的海洋民主國家,我們明確主張維護這個動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
聲明說,「我們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通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顛覆性或單方面行動。我們譴責最近在該地區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非法導彈發射。我們對最近海上領域發生的危險和侵略行動表示嚴重關切。我們尋求一個沒有國家占支配地位,也沒有國家被支配的地區——一個所有國家都不受脅迫並可以自主決定其未來的地區。」
此聯合聲明沒有直接提及中國。在峰會之前,白宮還重申四方安全會談,不針對特定國家,並說中方無需擔憂。
週一(23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責美國,稱中方敦促美方放下「維霸遏華」執念,停止粉飾美化各類「小圈子」的戰略企圖,等等。
對此,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23日對說,北京自己對號入座了,因為從這些說明裡可以看出,大概也沒有其它國家可以符合這些條件,所以中共自己很清楚成為其它國家的「威脅」,不只是針對台灣而已。
「特別在第一島鏈,還有西太平洋,包括日本、韓國的海上生命線,菲律賓在南海的相關權益,還有在西太平洋各國的海上運輸,都遭到中共嚴重的威脅,這很清楚。」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陳秉達也對分析,四方會談本來刻意地不提到中國,就是不管是峰會、或部長級會議、或是工作層級會議,都會在工作文件裡避免提到中國,或者是中共對於區域的威脅。
他認為,很明顯,四國領導人從一開始就不想特別地去刺激中共。其實中共也知道四方會談談的安全議題全部都跟其有關,但是至少這顯示四方會談並不是針對中共的安全論壇,而是四國想聚集自己的國防實力,去面對所關切的安全問題。
西方領導人將中共徹底定調為「威脅」
此外,在閉門會議中,拜登因未關閉麥克風導致內部談話意外曝光。多家媒體報導,拜登說,他的政府認為北京最近的行動,包括展示其領土實力,是「策略的改變,不是戰略改變」。
「中國(中共)繼續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在整個地區試探我們,在南海、東海、南亞和台灣海峽都是如此,在我們關係的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包括經濟和技術議題。」
2024年9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四方峰會期間,會見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左)、印度總理莫迪(左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等與會。(Brendan Smialowski/AFP)
蘇紫雲分析,「這等於是拜登及西方領導人的大白話啦,因為拜登在這個會議上忘記麥克風沒關,所以跟其他領導人說中共在咄咄逼人,在東海、台海、南海,甚至太平洋都是這樣。」
「這當然就是把中共給真正徹底地定調為威脅了。」蘇紫雲表示,從大概2021年開始,慢慢地從美國的政界、軍界都開始把中共視為明確的威脅,只有國務院還保持一點含蓄,就是北京是挑戰者,中美有競爭但也應該有合作。
「可是隨著北京這種戰狼姿態,還有軍事擴張主義,到了今年7月,北約直接在華盛頓的峰會上,說中共就是未來最大的威脅,就是指支持俄羅斯等等。」
蘇紫雲說,「今年7月歐盟改選,馮德萊恩連任,她的政見之一就是阻止中共用武力侵略台灣,再到這次峰會全都很清楚反映出,西方國家把中共視為威脅。」
北京把自己塑造為「威脅」 美國在緩和緊張局勢
在四方會談峰會上,拜登還進一步提到,與中國(中共)激烈競爭之際,也需要展開強力外交。「至少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相信(中共黨魁)習近平正試圖將重點放在國內經濟挑戰上,並儘量減少中國外交關係中的動盪,而且在我看來,他也希望為自己爭取一些外交空間。」
拜登政府一直在尋求緩和美中緊張局勢,多層面展開會談。蘇紫雲認為,是北京自己把中國塑造成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拜登忘了關麥克風,透露出西方真正的定調,可是他在官方立場上,還是希望北京可以成為一個可以對話的負責任大國。
陳秉達也表示,「我覺得是初見成效,其實華府為了要緩和緊張的情勢,的確是做了很多的接觸努力,不管是雙方官員的互訪,或是雙方國防官員的聯繫,這都是在中美關係變得這麼差、這麼不穩定的狀態之下,少有的突破。」
「而這種突破並不是說中美雙方就會和平共處,而是說他們開始對話,對話是有益於消除誤解跟緊張的。所以我認為這是拜登政府仍然在做他這個行政部門可以做的事情。」
中共到處亮劍 美國做最壞準備
對於美國的外交政策,蘇紫雲認為,美國幾十年來的都一樣,「在安全政策上,它是永遠保持對話的可能性,在戰略上永遠做最壞的準備。所以才會有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J. Paparo)說,如果(中共)攻擊台灣,把台海變成地獄般的景象。」
今年6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對媒體說,中共若攻打台灣,「我想要用一系列祕密武器把台灣海峽變成充滿無人機艦的地獄」。
蘇紫雲表示,「美國的戰略文化就是如此,它做好任何最壞準備,最壞情況的準備,以及最好的準備,但是永遠留一個開口,就是不到最後關頭不輕易使用武力。」
「只是從2012年習近平就任到目前為止,很清楚地到處亮劍,所以我想這是外交上的談判,雙方都在過招,這部分我倒覺得無論美國大選,最後是賀錦麗或是川普當選,但是美中關係是永遠回不去了。」
此次四方聲明提到,四方對話達成新的印太地區海事培訓倡議(MAITRI),並宣布美日澳印四國的海岸警衛隊,計劃在2025年啟動首次四方海上船舶觀察使命,以提高合作能力和海事安全,並在未來幾年繼續在印太地區執行更多任務。
責任編輯:高靜#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US President Joe Biden (C), alongside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and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Fumio Kishida, speaks about the Quadrilateral Cancer Moonshot during the Quadrilateral Summit at the Archmere Academy in Wilmington, Delaware, on September 21, 2024. (Photo by Brendan SMIALOWSKI / AFP)
2024年9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中)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內斯、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阿奇米爾學院舉行四方峰會。(Brendan Smialowski/AFP)
Previous Article分析:中共提高退休年齡 無法解決退休金問題
Next Article 【十字路口】「匿名者」與台網軍無關 三大理由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