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訊】(特約記者橫河新聞分析)自從川普(特朗普)總統4月初正式啟動對等關稅以來,絕大多數國家都願意或開始和美國就關稅和消除貿易逆差進行談判,唯獨中共和美國頂著幹,比賽著加碼關稅,中共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黨媒稱重溫《論持久戰》 關稅當戰爭打
中共黨媒《北京日報》4月28日發表一篇署名「長安街知事」的文章,也就是代表了《北京日報》官方立場,題目是「今天,有必要重溫《論持久戰》」。文章把當前中美關稅戰比作毛澤東描述的抗日戰爭,投降和速勝皆不可取,需要持久戰。
這個比喻從一開始就錯了。抗戰是日本入侵中國,而關稅戰起源於美國認為美中貿易不公平,美國是吃虧的一方,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製造業、減少貿易赤字並迫使中共改變政策,包括知識產權盜竊、市場准入限制、貨幣操縱等。
嚴格的說,先不守規則的是中共,美國只是防衛或反擊,無論如何也不能和日本侵華相提並論。
這篇文章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共確實一開始就把這當作戰爭來打的。文章說川普的關稅是「對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極限挑釁」。說尊嚴無非就是中共的面子,但對等關稅和主權沒有絲毫關係。
但對中共來說,對美貿易不是單純的貿易,而是維繫中共政權的政治。這從鄧小平改革開放就是如此,從未改變過。
對日持久戰?毛澤東是紙上談兵
從技術層面上,關稅戰和抗日持久戰也無法相比。持久戰並非毛澤東首創,蔣介石作為抗戰最高統帥實行的整體戰略中的「以空間換時間」,實際上就是持久戰,該詞出自桂系將領白崇禧提出的「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而整個戰略綱領則是以蔣百里所著的《國防論》為宗旨,提出在國軍總體軍力劣於日軍總體戰力時,如何進行持久作戰方針。陳誠也提出過持久戰的概念。
實際上,文人也有不少提出持久戰概念,雖然不一定用了這個詞,比如說在林語堂的《吾國吾民》的修訂版增加的「中日戰爭之我見」表達的就是持久戰的概念,雖然修訂版出版於1939年,比上述人物都晚了一年。爭論持久戰是誰的發明意義並不大,關鍵要看誰有效地實行了。
蔣介石作為抗戰最高領袖,無疑起到的作用最大。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只是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不要說對中國抗戰整體戰略沒有絲毫影響力,連當年是否傳播到延安以外都很值得懷疑的。要不是中共奪取政權後自我吹噓,到現在可能知道的人都不多。
有人說蔣百里是紙上談兵,但毛澤東也同樣是紙上談兵。抗戰時期中共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平型關是抗戰初期的一場中型戰役,是新任命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的,林彪的一一五師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且並不在正面戰場,打的也是日軍一支運輸隊。
而百團大戰根本就不是正式作戰,主要戰鬥就是晚上出來破壞交通線之類的,後來還被毛澤東批評暴露了實力。可見中共在抗戰中並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仗,自然也就沒有實踐過持久戰,持久戰中的要素中共一個都不沾邊。
中國抗戰勝利關鍵因素:與反法西斯陣營站一起
中國抗戰之所以能最後贏得勝利,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站在和美國為首的反法西斯力量統一戰線。的確,沒有中國的抗戰,美國不容易贏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但沒有美國的參戰,中國的抗戰最好的結果只能達到相持階段,而難以進入反攻。
一個實例就是戰爭接近尾聲的1944年,日軍還能發動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戰役,打通了從東北經華中華南到印度支那的路線,按計劃占領了美國航空隊基地,日軍甚至深入到距陪都重慶400公里的貴州獨山。
直到第二年日軍把大量駐中國大陸兵力調往太平洋戰區後,國軍才開始出現反攻跡象。
關稅戰 中共和美國作對 真正盟國在哪裡?
而今天的關稅戰,中共是和戰後最強大的美國作對,卻沒有一個像樣的盟國。中共的新軸心成員俄國、伊朗和朝鮮,自己都在被美國制裁中,幾乎被自由世界隔離,給周邊國家搗亂可以,在貿易關稅上起不了任何作用。
歐洲國家固然對美國關稅也不滿,但在和中共貿易中,他們處於和美國類似的地位,他們現在最擔心的,可能不是美國的關稅,而是被美國關稅擋在門外的幾千億美元的商品會向潮水般地沖進歐洲。對歐洲來說,美國的市場和創新是絕不可能被中共取代的。
對於經濟上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主要是東南亞國家,和中共的經濟關係是既有互補更是競爭,美中關稅戰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增加在美國市場份額的絕好機會,對這些國家來說,美國是他們快速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唯一途徑,這也是中共提供不了的。
還有一大批發展中國家,中共自認是領袖的所謂南方國家,即使想幫中共也使不上勁。貿易戰、關稅戰是兩國對峙,不是聯合國投票,人多勢眾在這裡沒有用。
抗戰期間中國到處是盟友,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任何一場勝利都直接、間接地幫助了中國,而現在,中共對美是孤軍作戰。而即使和中共是戰略夥伴的國家都隨時會向中共捅刀子,比如俄國就開始限制某些中國商品的進口,而習近平剛剛訪問過的越南和馬來西亞則至少是為了安撫美國而加強打擊中國商品「洗產地」的行為。
中共底氣?稱中國人吃草能活三年 餓死幾千萬沒動亂
中共的底氣來自對自己統治下民眾對痛苦的耐受力比美國強的判斷。這就是關稅持久戰的王牌。坊間傳說王岐山曾說中國人吃草也能活三年,大概來源是大躍進失敗後全國農民靠吃樹皮、野草、觀音土,但實際上並沒有活三年,生生餓死了四千萬人。
另一個自信同樣出自那個時候,說是餓死幾千萬人中共政權都沒有倒台,大不了再回到閉關鎖國的年代。這實際上就是習近平這些年戰略轉變的基礎,從相對放手的市場經濟退步,通過國進民退回到毛時代,是因為他們認為民營經濟發展到超過國營經濟時,對中共統治的威脅要比回到計劃經濟甚至餓死人大得多。
在鄧小平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多年中,美國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然而中共真實的想法是什麼?這篇文章中一段話說出來了:「總體來看,遏制中國發展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戰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叫忘恩負義。
不過事情的發展往往和計劃的不同。即使中共上述設想都實現了,能堅持下去最多只能做到不輸或輸得不慘,卻不可能獲勝。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YIWU, CHINA - APRIL 28: A worker makes festive goods for export at a factory on April 28, 2025 in Yiwu,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Yiwu area is home to thousands of China’s small commodities companies, many of which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rade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e looked to th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for new business. After President Trump put tariffs as high as 145 percent on Chinese goods, many producers saw orders from American clients cancelled or at least temporarily put on hold. (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圖為2025年4月28日,浙江省義烏市,一名工人在一家工廠生產出口的節慶商品。義烏地區聚集了數千家中國小商品公司。在川普總統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後,許多生產商的美國客戶訂單被取消或至少暫時擱置。(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紀元焦點】習要搞上山下鄉 年輕人會聽話嗎?
Next Article 【佳音時刻】三大反習勢力 誰先響應美國策反?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