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媒体人江雪表示,六四事件、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新闻业一度有养成媒体独立性、公民社会的环境,民众关切议题得以被看见、被回应;现再无这样的「黄金年代」。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22日邀请中国独立媒体人、「长安十日」作者江雪在线演说,讲题为「从『改变中国』的幻灭到独立记录的可能—我所经历的新闻业变迁」。江雪从业20多年,她于演说中分享其对于中国媒体环境日渐紧缩的观察。
江雪表示,在后毛泽东时代,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一度在中国萌芽,包括客观报导、公共利益、调查新闻等要件,公民社会也跟着有所发展,那段时间可视作短暂的体制「宽松期」,也是一段黄金年代;尽管后来很快地被摧毁、被翻覆。
江雪强调,所谓的黄金年代不是真的「黄金年代」,因为中国媒体都有党的控制,不过在那个时期,媒体还有与机构、体制博弈的力量、力气;最近10年,大家都放弃了,不会再去博弈了,除了博弈不过体制外,还有「党媒姓党」。
江雪在1998年踏入新闻业,1989年六四事件是她选择新闻工作的启蒙点。江雪提到,1995年是中国媒体业关键年分,受到六四民运、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影响,中国对于改革开放的追求,带动了社会各领域松动,媒体也有了市场化发展。
她说,为了满足改革开放各领域需求,开始发展出有别于功能在为党喉舌党报的都市报;尽管都市报仍归于党报辖下,不过其采市场化运作,关切民众在乎的议题,「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在1995年成立、运作。
江雪提到,各省都市报的发行加上2000年前后网络兴起,媒体对于公共议题的关切,可以成为维权小老百姓与政府协商的筹码,也可以是催促司法单位进步的推力,「孙志刚事件」、「聂树斌冤案」是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例子。
「在本世纪初,在中国的媒体,基本上是掌握在泛自由派的读书人的手里的」,江雪提到,那时候的媒体可以引领社会议题、聚焦公民权利、鼓吹法治,官媒看到市场化媒体倡议的议题也会跟进加入,进而做出一些影响。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13年接任中国国家主席一职。
江雪坦言,在那个时期,审查与控制依然是悬在头顶上的,2004年南方都市报被整肃是个案例;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则是中国媒体业近10年转折点,过往官方若认定内容有问题,会在媒体出刊后给予处罚,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则是被要求事先审查、窜改。
江雪提到,2015年长江客轮翻沉事件对于媒体来说是一个「断崖式」事件,数百名乘船者命丧长江,官方禁止媒体前往灾难现场采访;相较2008年汶川大地震媒体冲往第一现场,不过几年时间,「中国大事发生的时候,没有媒体了」。
「在中国,没有办法建立对于历史真正的感知」,江雪感叹,反观台湾社会对于二二八事件等历史讨论,可以在书店用一个书架、书柜去阐述;中共则是系统性扼杀、抹除记忆,那些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大事,前几年体制宽松期还看得见讨论,尽管数量不多、频率不高;现在则是系统性的下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