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訊】(記者程木蘭、駱亞採訪報導)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正面臨一場深層信任危機。隨著財政赤字擴大、制度不公加劇與經濟下行壓力籠罩,越來越多年輕人,特別是外賣員等靈活就業者,選擇拒繳社保保費。專家表示,這不僅是對個人經濟現實的回應,也凸顯對制度未來信心的瓦解,拒繳潮的蔓延恐對中國社會結構、公共財政,甚至政權合法性帶來危機。
逾四成靈活就業者「退場」年輕人覺醒對制度不信任
來自成都的29歲的外賣員劉鑫(音譯)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每月繳納保費約1400元人民幣,幾乎等於兩週的伙食費,他直言:「我根本不信40年後還能領到錢。」
深圳設計師陳慧(音譯)亦指出:「如果規則獎勵不交錢的人,幹麼還傻傻去交?」這樣的觀點在社群平台廣泛流傳,但經常遭到審查刪除,進一步加劇民間的失望情緒。
《華爾街日報》4月22日披露,超過40%的中國靈活就業人口,包括外賣員、網絡主播與自僱者,正選擇不參與養老保險體系。由於這類族群需自行繳納雇主與個人兩份保費,總金額約占月收入20%,對許多收入不穩定者而言,是沉重負擔。
中國資本市場專家徐真接受採訪指出,當代中國年輕人的拒交社保現象,是對現實的「覺醒」與對制度的抗拒。他表示:「年輕人已不再指望中共制度能保障他們的未來,他們只想活得實際點,能餬口就好。」
他強調,中國養老制度長期以「寅吃卯糧」的模式運作,靠年輕人供款養活當前退休者,當大批年輕人退出,加上60後即將進入退休潮,衝擊勢必加劇。
社保收支出現赤字 金融市場信心也遭重創
中共官方的預算數據顯示,2024年社保基金收入成長5.2%,但支出增幅達到7%,導致六年來首次現金流赤字。為減緩壓力,北京當局自2024年起實施延遲退休政策,計劃於2040年前將男性退休年齡推遲至63歲,女性亦同步延後。
儘管政策目的為延長繳費期並減少支出,但未能回應基層對制度本質的不信任。2025年,中共預計財政赤字將高達7,900億美元,為歷來新高,反映整體社保制度面臨的資金缺口與財政風險愈發嚴峻。
這場信任危機也波及金融市場。2023年,因地方政府動用社保儲備金,全國社保基金被迫拋售1,200億元資產,從「長期買家」變成「淨賣家」,對市場信心造成明顯衝擊。
此舉不僅顯示財政儲備吃緊,更突顯出社保基金原本應具備的長期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已被迫讓位於短期資金壓力。
關稅戰延燒 年輕人大批失業 中共未提供足夠社會保障
中美貿易關稅戰的延燒,也為養老信心危機火上加油。旅美法學博士宋濤指出,許多依賴外貿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民營企業,紛紛因出口下滑而倒閉,導致大量青年失業。
他表示:「這些企業原本是底層大學生的主要就業出口,如今這些管道徹底被斬斷。」
宋濤也批判整個制度的結構性不公。他指出:「省部級官員動輒月領十萬退休金,而底層老百姓卻被高比例剝削,這種差距怎不讓人憤怒?」
他並舉例上海市某高級法院黨組書記寄住多年醫院的重症監護室 (ICU, 台灣稱加護病房),花費上千萬社保資金,引發民間譁然,直言此種制度「比封建時代更殘酷」。
宋濤進一步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共仍選擇將資源用於國際撒幣與外交影響力,而非投入國內社會保障,「古今中外,對自己百姓如此苛刻者,唯中共為最。」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EIJING, CHINA - MARCH 20, 2023 - Food delivery workers wait for orders in Beijing, China, March 20, 2023. As the number of food delivery workers increases, the phenomenon of food delivery workers waiting in front of some restaurant outlets in Beijing is see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3年3月20日,北京街頭上諸多美團外賣員在等待接單。(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
Previous Article羅非魚面臨170%美關稅 產地廣東茂名陷困境
Next Article 東方日升扣非淨利虧損37億元 同比下降335%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