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訊】(記者鍾元、特約記者張東旭台灣採訪報導)中國經濟低迷,衝擊中國內需型台商營運。專家列舉中國「6大內需慘業」,包括水泥、造紙、百貨、餐飲、食品和醫美業,讓台商獲利衰退甚至虧損。中國投資環境大幅變化,台商持續撤離中國。
中國經濟持續衰退 台商撤離中國
台灣《財訊》社長兼發行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列舉出6大中國內需產業在2019年合計在中國創造609億元(新台幣,以下同)(約19.05億美元)的淨利,到2022年只剩48億元(約1.5億美元),獲利衰退將近9成。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資料照。(陳柏州/)
中國經濟衰退影響到台商。謝金河說,水泥業2019年在中國賺了377億元(約11.79億美元),去年剩下15億元(約0.47億美元),台泥、亞水受到影響最大。造紙業的榮成2022年賠45億元(約1.4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賠21億元(約0.66億美元),股價也從52.4元跌到最慘只剩14.3元。
謝金河提到,在90年代,台商百貨業就到中國二、三線城市經營,去年在中國已經賠38億元,像大洋百貨已連虧3年,2022年虧損近半個股本。餐飲業八方雲集退出中國,瓦城只剩2家店,去年台灣在中國虧15.6億元(約0.49億美元)是因疫情,但今年疫情離去,也只在損平邊緣,甚至食品大廠佳格上半年每股盈餘只有0.49元。
謝金河說,醫美品牌羅麗芬在2018及2019每年都賺超過一個股本,去年每股盈餘只剩1.16元。麗嬰房已連續6年虧損,股價從53.5元跌至谷底剩4.95元。過去30年,中國市場充滿機會,但現在頻頻關店。
他表示,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在未來十年,我們面臨來自中(共)國的挑戰,不是它的崛起,而是它的衰落,中(共)國從全球的採購,正在不斷減少!」
中華民國陸委會表示,中國大陸近年投資環境大幅變化,台商面臨艱鉅的挑戰及困難,呼籲台商多留意中國大陸相關法令,注意投資風險,也可多運用陸委會「台商張老師」專業預約諮詢服務,以獲得投資經營的相關資訊及建議。
7月份台商張老師月刊提到,這幾年來,中國大陸整個經營環境的改變和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俄烏戰爭等,許多台商已將工廠遷移至東南亞或是以多工廠的樣態來降低風險。
台商全球布局
評論員、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張正修對表示,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長期衰退、經濟放緩、股價下跌等問題,地方政府則面臨債務過高問題。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的個人消費占GDP的比例約為38%,遠低於美國的68%左右,是相當低的。人們早就指出,中國社會安全體系不成熟,阻礙了私人消費的增加,造成了私人的儲蓄率居高不下。
評論員、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張正修,資料照。(美國之音)
張正修說,習近平的治國方針是意識形態與排外情緒在領導,他想擴大公部門在GDP的高比例。中共政府所重視的投資,例如道路、工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其乘數效果已在下降,投資刺激景氣的效果被認為正在減弱當中。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和經濟停滯走上長期化,中國經濟只會越來越倒退。中共國內的企業及台商把生產基地移轉至東南亞各國,而外企也展開去中國化。
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接受新唐人《新聞大破解》節目專訪表示,台商走過投資中國大陸的巔峰期,現在中國經濟往下走,各行各業都變得很慘,然後獲利急劇衰退、虧損,甚至於大幅度虧損,最後台商只好出走,如果不出走台灣人就流亡街頭(台流),或去接低工資的初級勞力工作。他呼籲,台灣政府要協助台流回台灣。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資料照。(新唐人電視台)
吳嘉隆認為,中共應該要重新認識台灣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角色,今天大陸能夠從傳統產業到科技業,再到供應鏈、有高科技新技術,其實很多的過程裡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台灣的貢獻或幫忙。他指出,但中共對台商的態度是怎樣呢?一旦他們自己實力起來以後,就要擺出土匪強盜的架勢來修理台灣人。
「整個中國經商環境惡化」,吳嘉隆說,「中國勞動工資上升、環保要求提高,原本提供台商優惠政策消失。」他指出,中共加強社會監管,造成台商人身安全等等問題,加上美中關係惡化,所以台商出走是很自然的現象,有的回台,也有去東南亞,將來美歐都會有台商布局,所以也就呼應到副總統賴清德曾提到的「日不落國」,就是台商在全球都有投資、設廠、運作,不只投資中國大陸。
2023年7月21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出席「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30屆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閉幕典禮」,並致詞。(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責任編輯:葉紫微#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Unfinished apartment building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a China Evergrande Group development in Wuhan, China, on Wednesday, Dec. 22, 2021. Defaulter China Evergrande Group is prioritizing payments to migrant workers and suppliers as regulators demand that the developer head off risk of social unrest. Photographer: Andrea Verdell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前景黯淡。(Andrea Verdell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中共轉向實施外國國家限制豁免 被指東施效顰
Next Article 何炅遭實名舉報拖欠保姆工資 爆料人刪除動態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