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訊】從疫情期間的嚴格封控措施,經濟衰退,再到工作壓力、情感和人際關係的各種困擾,中國人的心理壓力近年來急劇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目前中國約有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4,100萬人患有焦慮症。
據自由亞洲電台5月6日報導,2024年3月,中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簡單心理」與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發布的《2023-2024 心理健康及行業人群洞察報告》顯示,國民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簡單心理自2016年推出免費心理健康熱線服務之後,截至2023年,該熱線的年平均通話增幅高達24.3%。這反映了大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
儘管中共政府在21世紀初即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政策的覆蓋範圍也從嚴重的精神疾病,擴展到心理亞健康人群。但專家指出,當局的政策與監管腳步仍停留在口號層面,尚未提供足夠和有效的工具。
據《沒有精神科醫生的地方:實用精神健康服務手冊》引述據統計,中國總共只有4萬名精神科醫師,相當於每10萬人口只有3名不到的精神科醫師。
此外,據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黃宣穎4月在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也相當混亂。
黃宣穎指出,中國不像美國和歐洲有系統性的培養路徑,如需完成特定學位,以及一定時數的實習或臨床經驗。在中國,很多時候得靠個人選修不同課程,再取得考試認證。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002年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允許大眾報考心理諮詢師證書。這使得許多人不必受正規高等教育,即可通過商業速成班成為心理諮詢師。該制度在2017年取消,改由行業協會頒發,並對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提出要求。不過,目前中(共)國仍未發展出統一的認證制度,中國心理學會和北師大、北大等高校都有各自的註冊和審核模式。
黃宣穎表示,中共政府的做法就是,在許多公告和政策文件中強調,要樂觀、努力,以及積極正向的心態。「真正的挑戰在於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她不可置信地表示,「這幾乎像是告訴民眾,只要遵循國家的意識形態,你就能做到。」
責任編輯:高慧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中國人的心理壓力近年來急劇上升。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Previous Article分析:普習相互利用 二戰勝利日被賦錯誤信息
Next Article 以烏克蘭為鑑 專家:台灣應強化實力抵禦中共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