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經濟不振,國內消費降級,中共當局放寬離境退稅政策,希望帶動外國旅客消費。不過專家認為中共的措舉杯水車薪。
中共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從4月28日起下調離境退稅門檻,由500元(人民幣.下同)降至200元。境外旅客同一天在同一退稅商店購買退稅物品金額達到200元就符合規定,可申請辦理離境退稅;同時上調現金退稅限額,由1萬元提升至2萬元。其它退稅方式則沒有限額。
「境外旅客」是指在境內連續居住不超過183天的外國人及港澳台居民。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境外旅客在中國消費為942億美元,未達2019年1313億美元水平。去年境外旅客在中國消費占GDP只有0.5%,亦低於2019年的0.9%。而世界主要國家入境消費占GDP在1%到3%之間。
事實上,中共當局在2015年已推行離境退稅政策,至今已推行10年。
香港《信報》援引法國外貿銀行高級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的分析表示,該措施未必能抵消本地消費降級的影響,加上人們或偏好於匯率較低的國家如日本購買奢侈品,難以成為經濟主要動力。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表示,中共官方這次把離境退稅的最低消費門檻從500元降到200元,且把現金即時退稅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2萬元,表面看是促進旅遊購物,但本質是希望用「短期、快速現金消費」來彌補國內經濟疲弱、出口下滑的壓力。這是應對內需不振和外需萎縮雙重壓力下的非常策略,而不是有信心的長期開放政策。
黃大衛認為,此舉短期可能吸引周邊一些港澳、東南亞的小額旅客,但很難根本改變外國人旅遊中國的意願。特別是歐美、日韓旅客近年對中國的安全疑慮、支付壁壘(如微信支付門檻)、資訊審查、法律不透明等問題更在意,這不是靠「多退點稅」能解決的。
近兩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民眾消費降級,內需不振,而且在美中貿易戰陰霾的籠罩下,中國基層民眾紛紛省吃儉用以求自保。無論年長者還是年輕人,都開始過著「能省就省」的日子。
黃大衛表示,中共官方降低遊客退稅限額,長期看也無法抵消國內消費信心下滑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居民儲蓄意願高漲,消費降級成為常態,這些問題靠外國人花點旅遊錢根本無力解決的。
在4月27日的中共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稱,中國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偏少,鼓勵各地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遊景區、度假區、文博場所、機場、客運港口、酒店等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設退稅商店,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打造一批離境退稅特色街區,等等。
黃大衛表示,北京此舉無非是為了向國內老百姓展示「中國仍然是旅遊購物熱點」「外國人都想來中國」,以穩定內部信心。同時也試圖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沒有關閉」「仍然開放市場」的訊號,以對抗西方科技封鎖和「去風險化」的聲浪。這可能微幅改善個別城市(如廣州、上海、北京)免稅店、高端百貨的營業額,但無法拯救全中國經濟。
事實上,儘管中共官方去年以來連續擴大單方面免簽,外國遊客人數也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據中共官方機構的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外國人出入境2694萬人次。而在2019年,外國人出入境中國的數據是9767.5萬人次。
大陸資本界資深人士徐真對表示,依靠境外旅客退稅政策來拉動經濟,是杯水車薪。原因之一是2024年境外遊客消費942億美元還沒有恢復的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1313億美元),基數較小,對經濟的貢獻有限。二是境外遊客消費模式已從購物為主轉向體驗型消費,如文化旅遊、美食。三是2024年境外旅客的構成中,有80%是港澳台遊客,近年中國經濟差,對港澳經濟也或多或少有衝擊,這些遊客消費能力也是有限的。
責任編輯:林琮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10年5月26日,外國遊客跟隨中國導遊參觀北京的鼓樓和鍾樓。(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一線採訪】天津醫院突發砍殺醫生事件
Next Article 美中巴拿馬運河角力 長和出售港口再成焦點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