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7日訊】(記者李思齊採訪報導)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超過300%,其中中共政府和央企、國企負債暴增。專家認為,中共盲目投資導致高負債、低回報,也導致中國企業瘋狂內卷,而所謂讓三億農民轉移到城市提振消費,更是難以操作。
高負債刺激GDP增長?分析:雞飛蛋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於近日發布了2025年二季度宏觀經濟率報告《宏觀槓桿率首破300%,私人部門信用擴張趨緩》。報告稱,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上升了1.9個百分點,提高至300.4%,首次高出300%。
這個300%的數字已經超美追日。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等機構測算,美國負債結構多元,推算約260%;日本因龐大政府債務,推估數字近400%。而中國總體負債中的非金融企業債務占比最高,地方也遠超中央政府,反映中國看似中央政府債務壓力最輕、實則是整體債務率已超過美國甚至加速追趕日本。
NIFD的前身為中國社科院金融實驗室。中共黨魁習近平上台後,NIFD在2015年被中共指定為官方唯一的金融專業智庫,它發布的數據也是中共做決策的依據。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分析:「2022年之後,西方國家的負債率開始下降,但中國為了保GDP增長,用債務來刺激GDP增長。政府負債搞基建投資,指定的國企、央企大規模負債去推進中共指定的基建項目、『兩重』、『兩新』項目。
「但是中國的投資回報率持續下降,現在已經降到4%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靠投資、靠負債來推動已經是推不動了。」
中共想保GDP增長,但中國的名義經濟近期一直在負增長,因此驅動宏觀槓桿率上升。2025年第二季度,名義GDP增速繼續放緩至3.9%,2023年以來新低,與實際GDP增速之間的缺口(即GDP縮減指數)進一步擴大至-1.3%,也是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連續九個季度為負。
名義經濟增長的指標是名義GDP(Nominal GDP),指按當期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國內生產總值;而實際GDP(Real GDP)則指經過物價因素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
王赫用「雞飛蛋打」來形容中共大舉負債投資的實際效果,而中國企業為何內卷如此激烈,也是因為中共政策推動的過度投資造成的。「本來是借錢投資是要『借雞下蛋』,現在是『蛋』沒有,『雞』也被弄死了,成了『雞飛蛋打』。」
「中美財政制度不同,美國主要是聯邦債務80%以上,中國反過來,地方債務占到80%以上。中國地方政府沒有破產一說,所以是不停地擺爛,躺平。」
三億「農轉非」可行嗎?
NIFD報告還提出了三個提振名義經濟增長的途徑。其一是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其二是將近三億農民轉移到城市,來提振消費;其三是通過科技創新來打開市場空間,走出內卷式競爭和被動去槓桿。
但目前中國經濟走低,中小企業處境艱難,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嚴重,即便是律師行業也有人為生存去送外賣,中國城市如何能容納近三億的農村人口?
對此,王赫表示,「實際是很難運作的,」「農民工變成市民,政府要提供巨額資金來提供社會福利,目前各地政府根本就沒有財力。政策建議是這麼建議的,但現在是無米之炊。」
王赫解釋:「中國已經到了城市化的後期,主動城市化階段已經結束了,現在是被動城市化階段。」
「日本1977年主動城市化基本結束,城鎮率75%,一直到21世紀初都沒有增長。後來城鎮化暴增到90%,原因是日本農村老年人多,死亡後,農村人口下降了,所以是被動的。中國農村的老年化率接近城市的兩倍,所以隨著時間推進,中國的城鎮化率會被動增長。」
王赫表示,中共當局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例說學齡前兒童免學費。「但中國政府財政收入上半年是下降,負增長,而財政支出在快速增加,缺口越來越大,要發補貼,錢從哪來?」
「中央的財政也緊張。中國的財政是畸形化的,中央財政每年收入不到10萬億,但對各地財政轉移支出超過10萬億,然後靠發行三四萬億國債運行。全世界哪個政府會搞到這麼可笑的程度。」
無效投資嚴重 政府在操控市場
王赫說,「而且很多投資是低效投資、無效投資,導致中國積聚了龐大的固定資產。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當年GDP的投資超過了四倍,接近五倍,無效投資很嚴重。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美國、日本和德國。」
所謂「兩重」是指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重」涉及的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在基礎設施投資中的占比大。
中共官媒今年7月初的報導稱,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共支持項目1459個,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所謂「兩新」則指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王赫分析:「市場經濟對投資有天然的抑制,投資是由市場配置的,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中國正好相反,政府的作用遠遠大過市場,是畸形、孱弱的——政治壓力下,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大量負債,大幅推高了中國的槓桿率,而投資又帶不來相應的回報,所以中共是罪魁禍首。」
「中共大舉投資新興戰略產業,如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遠遠超過了實際的需求,造成大量的投資浪費。中國企業為什麼內卷如此激烈,就是過度投資造成的。」
指望高技術撐經濟?分析:內卷化山寨化 自立難
NIFD報告第三個建議是,即把科技創新作為提振名義經濟增長的途徑之一。
王赫認為,這是中共希望在卡脖子技術上突圍,發展新型戰略型產業,但潛在的新興技術產業,但體量很小,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全局的增長。
他說:「自從中國房地產崩塌之後,找不到任何一個支柱行業來替代房地產,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個別賽道增長率高,但體量太小了,」
中共已設立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科技上要「自立自強」。王赫說:「中共要和美國爭奪高科技的霸權地位,希望在高技術上有跳躍式的發展,技術突圍。」
「中國現在不是突破傳統芯片,而是換道超車,搞生物芯片、量子芯片,但風險都很大。用西方的說話,技術創新是無法預測的。而中共想做的,是希望批量地搞出一些創新,這本身是荒唐的,違反了創新的本質。」
「中共政局向左轉,社會內卷化、山寨化程度這麼激烈,缺乏自由創造的基礎,中西方教育脫鉤的情況下,中國想在科技方面獨樹一幟,自立自強,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能突圍嗎?DeepSeek是實例
王赫認為DeepSeek(深度求索)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剛出來時很火爆,但後續無力。
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今年1月在美國發布時,因與美國人工智慧公司相比成本較低的優勢,讓金融市場陷入混亂——在美國,AI晶片製造商英偉達股價日內下跌16.9%,博通的股價下跌17.4%,微軟下跌2.14%,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跌超過4%;在歐洲,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ASML股價日內跌幅逾7%。DeepSeek的員工以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為主。
然而除了安全問題外,DeepSeek還有諸多問題。台灣「科技報橘」報導,雲端資安公司Wiz Research 研究團隊發現,DeepSeek 的客戶資料庫對外開放,但缺乏身分驗證或防禦機制,會導致敏感資料外洩;並且DeepSeek服務緩慢且不穩定,或是因為雲端沒有足夠強大的硬體來運行大語言模型。(參考閱讀)
DeepSeek已失去了剛現身時的耀眼光環。專注AI硬科技的網媒「雷科技」感慨:「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壇!」「雷科技」引用了QuestMobile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AI應用價值榜》數據,DeepSeek月均下載量暴跌72.2%——已從驚人的八千多萬下載量跌至兩千多萬。
8月11日晚,DeepSeek突然全面宕機,其API介面、網頁端以及移動應用全部無法正常訪問或給出有效響應。「雷科技」稱,此次癱瘓時間長達三小時。宕機是計算機術語,指操作系統無法從一個嚴重系統錯誤中恢復,或系統硬件層面出問題,導致系統長時間無響應。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圖為2022年11月29日,工人在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家工廠生產足球。(STR/AFP)
Previous Article重慶博物館原館長被雙開 曾掌舵兩大傳媒集團
Next Article 廣東封菜地防基孔肯雅熱 極端防疫被批荒唐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