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和外交问题以及美国的硬实力,经济界曾一度热议的中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已不再是板上钉钉的事。
作为2049年中共目标的一部分,中共党魁习近平希望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现在,许多专家认为,由于中共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北京外交实力的下降,中共将无法实现这个目标(链接)。在中国追赶能力减弱的同时,美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中国经济尚未从具有极强破坏性的COVID-19强制封控中完全恢复过来,而习近平实施封控的时间比其它国家都要更长。由于封控时间过长且不可预测,许多公司和国家开始将至少部分供应链或制造业迁离中国(链接)。
当中共重新开放时,新的供求体系已经建立,墨西哥和印度(链接)等国从中获益。留在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链接)。中共政府目前正试图在制造业和出口萎缩的情况下维持就业水平并刺激经济增长(链接)。
在出口总量下降的同时,债务也在增加,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了286.1%(链接)。地方政府正想方设法应对债务危机(链接)。通常情况下,房地产销售将有助于偿还这些债务,然而占全国经济总量20%的房地产业却在呈螺旋式下滑(链接)。负债超过3000亿美元的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China Evergrande)已被勒令清算资产(链接)。
负债650亿美元的主要影子银行中植(Zhongzhi)集团也宣布破产,引发了人们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链接)。基金经理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不可逆」(uninvertible)一词来形容中国金融市场,因为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持续抛售的趋势。基准MSCI中国股票指数自2021年达到峰值以来,已累计下跌近2万亿美元(链接)。
外交上,中共在南海问题上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以及与美国、台湾、菲律宾、日本和越南等国的争端,正导致中共政权日益孤立。随着朋友和外交盟友的减少,投资和贸易也受到明显影响。
例如,在韩国,在中共及其代理人朝鲜的一再威胁下,韩国与中国的贸易(链接)、投资甚至学生交流(链接)都在明显减少。随着欧盟各成员国(链接)、澳大利亚和日本逐渐寻求减少对中共的依赖,中共对这些国家的持续威胁也正在转化成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强推民族主义,事实上驱赶外国品牌。好莱坞(链接)、美国汽车制造商(链接)和苹果(链接)等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收益已大不如前。这些公司中的许多成员正将重点转向印度、新兴经济体、美国或墨西哥等自由经济体。
中国实现其经济目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共努力重塑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更好地迎合中共政权的偏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BRI)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按照习近平的设想取得进展(链接)。由于承诺的GDP增长未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许多沿线国家正面临财政困难。一些国家发现自己陷入财政困境,「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仍未完成,而创收取决于项目的完成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借贷,从而形成滚雪球般的金融窘境。
看到其它国家所经历的负面影响,一些国家选择取消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尽管中共政府总是强调最初签署倡议的国家数量众多,然而事实上许多国家并未推进其项目。此外,中国的贷款人现在面临着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可能无法收回。
而在内政方面,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链接)、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和急剧下降的出生率(链接)等社会性问题。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正将中国推向老龄化危机(链接),届时退休人员将多于在职人员。虽然创新有可能拯救中国经济,然而外国直接投资明显萎缩(链接),外国公司对在中共治下开展业务兴趣大幅度减弱(链接),意味着从海外流入的新技术和新资金越来越少。此外,中共政权在经济衰退时一向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这使得众多私营企业被边缘化(链接)。一般而言,私营企业会籍此推动创新,引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型理念和技术。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优势在于移民,而这个趋势在中国正在急剧下降(链接)。当私营企业在其它地方受到压制时,或者当企业家感到在本国受到限制时,他们往往会转向美国,带来他们的远见和优势。人才的涌入是美国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的众多因素之一(链接)。
另外,美国是全球75家最具创新能力公司的大本营(链接)。按实际美元价值计算,美国也是研发支出最高的国家(链接),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全球排名第三(链接)。相比之下,中国排名第14位。尽管存在政治分歧以及新出现的毒品和犯罪问题,然而在COVID全球疫情期间和之后,美国经济与其它西方经济体相比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此外,美国的行政和司法体系依然健全,能够确保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使得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多于中国。
最后,尽管中国的GDP增长率高于美国,然而美国的经济规模更大,这意味着即使较小比例的增长也代表着更大的实际经济总量。要迎头赶上美国,中共必须解决内部经济挑战和外部外交问题,然而习近平似乎对此意兴阑珊,志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