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訊】(記者寧海鐘、李韻採訪報導)中共三中全會後,陸媒稱,中共中央正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費整合為一個全新的地方稅種——地方附加稅,理論收入規模近萬億。這一消息在大陸網上引發爭議。多位海外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共若徵地方附加稅,形同「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本月中旬的中共三中全會上通過的《決定》文件提到,為了解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財政困難,需要「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陸媒「第一財經」7月23日報導,當局提出一個新的舉措,即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費合併為地方附加稅,「授權地方在一定幅度內確定具體適用稅率」。
中國大陸從1985年開始徵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徵稅對象是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的單位和個人。計稅依據則是用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稅額乘以相應的城建稅稅率(7%、5%、1%),即為需要繳納的城建稅。
城建稅屬於地方稅種,收入歸地方政府。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城市維護建設稅5,223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比重約4.5%。
另外,中共國家層面從1986年開始徵收「教育費附加」,後來地方政府也獲授權可以開徵地方教育費附加,2010年全國各地全面開徵。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屬於行政收費,均屬於地方收入。兩者徵收對象均為實際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的單位和個人,計稅依據則是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額乘以相應的稅率,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為2%。
中共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增值稅和消費稅收入共約人民幣8兆5,450億元。陸媒依照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總計5%的稅率估算,兩者理論上收入約為4,273億元;再加上2023年5,223億元的城建稅,粗略估算三個待合併稅費,合計約為9,496億元。
謝田:增稅是「殺雞取卵」 官逼民反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表示,中共讓地方增稅,的確可能會幫助地方政府解決財政困難,但是做法非常惡劣,對中國老百姓的傷害非常大。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孫明國/)
「中共上一次的稅制改革,把很多稅賦的權利收益都歸到了中央,所以地方政府實拿到的錢變少。後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來克服,就是賣地,也就是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從開發商、經營商賣房子這些方面來增加它的稅收。」
謝田說,土地財政確實讓中共的地方政府緩解了財困,但是好景不長,到今天房地產泡沫破滅以後,賣地的收入銳減,甚至沒有房地產業的收入。中共不會讓地方政府破產,但實際上地方已經發不出工資來了,向中央要錢。中央也拿不出錢,現在讓他們自己去增稅、自己決定加多少稅。
「地方政府現在得到『尚方寶劍』,它一定會大幅度大肆加稅,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就像殺雞取卵一樣。減輕政府的赤字壓力,但是給老百姓增加更大的壓力。」
謝田表示,基本上中共就朝官逼民反的方向走。「幾個稅收都是從老百姓(那裡)收上來的。建築收稅的話,老百姓買房子、建房子都要加稅。教育附加費,所有送孩子上學的人都需要加,沒孩子上學的也要加,全民都在增稅,這是非常惡劣的做法。」
黃世聰:當局飲鴆止渴 增稅長遠影響經濟
台灣經濟學者黃世聰對表示,中共財政面臨相當大的難題,很多地方都陷入債務陷阱。中央讓地方以增稅方式來增加財政收入。但是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稅收是從一般民眾那裡徵過來的,只是資金移轉。「開徵這些稅只是把財富從一般民眾身上移轉到地方政府。」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黃世聰提供)
他認為這樣會使民眾消費力下降,結果又會衝擊到財稅本身的健全。此舉只是短期操作,長期來說一定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發展。
「地方政府應該要先檢視自己本身的負擔。目前還是有很多地方在砸錢、在做重大的開發案,還有很多重大基礎建設在進行中,到底有沒有必要?」
黃世聰說,政府本來應著重在還款能力上面的提升,儘量不要向民眾徵稅。但問題是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沒有辦法很快轉型,本身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局面。
「在轉型還沒有結果之前,先課民眾的一些所謂的教育費附加、建設附加稅,是一個短期的做法,沒辦法支持太久。可能到有一天,民眾也沒錢可以讓你徵,這是一個飲鴆止渴的狀況。」
李恆青:中央甩鍋「授權」增稅 地方官可能躺平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對表示,習近平上台以後,中央財政擴大了很多的權力,要把錢都拿到中央來,再通過轉移支付返還到地方去。現在債務已經壓得地方政府喘不過氣來了,中央也沒有錢拿出來,也不準備拿出來。所以放開各地徵稅的權力,讓他們都去試。
美國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李恆青提供)
「讓你們自己想辦法,稅源、稅基自己想辦法去試。風險就大了,試不好老百姓造反了怎麼辦?」
李恆青認為,各地方官員肯定還都是一個躺平的態度。因為試錯了責任誰也擔不起,所以不會真正解決問題。
他指出,換在民主國家,要解決地方政府債的問題,是要用預算來解決政府的財政,量入為出,收多少稅、幹多少事,要做預算,然後通過法案,通不過就幹不了。「這是民主國家的基本操作。但是在現在的中國,徵稅、增加多少個點,並沒有經過老百姓的同意。」
李恆青估計,接下來就會出現橫徵暴斂,必然會引起社會的反彈。就像城管、農管一樣,出現了很多的反彈。很多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最後會爆發。
「我們在美國,是要通過國會,最後要prove(通過),你才能夠形成一個稅法的變化。不能夠政府機關就定一個法可以加稅。但是(中共中央)現在交給了地方,性質都變了。」
李恆青認為,假如中央政府鼓勵地方政府自己去試,但最後造成了社會動亂,中央沒有說來替地方頂著,所以地方政府官員都會很慎重,有可能試不好變成身家性命都沒有了。所以目前這個加稅的提法還沒有什麼意義。
責任編輯:李仁和#
推薦閱讀:
中共或擴徵消費稅解財困 專家:苛政猛於虎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Office workers walk beside the wall of a construction site 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f Beijing on July 11, 2024. - Eyes are turning to the start of China's Third Plenum gathering on July 15, where top officials including President Xi Jinping are expected to discuss ways to kickstart the world's number two economy in the face of an ongoing property crisis and geopolitical issues. (Photo by Greg Baker / AFP)
陸媒稱,中共中央正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整合為一個全新的地方稅種——地方附加稅。圖為2024年7月11日北京中央商務區。(Greg Baker/AFP)
Previous Article五大行調降存款利率 分析:中國內需不給力
Next Article 江西退休教師實名舉報:縣委書記性侵女下屬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