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訊】近期,中共不斷向日本等周邊國示好,被認為是中共在東、南亞戰略布局的一部分。專家分析認為,中共試圖緩解美日同盟對其帶來的壓力,但其戰略意圖受多重制約。
中共不斷向日本示好
最近,中共不斷向日本示好。一是恢復對日本免簽證;二是恢復從日本進口水產品;三是準備將設置在釣魚島,也就是尖閣群島西北約80公里處的浮標移走。
去年7月,中共政府船隻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範圍內安裝浮標。海上繫泊浮標是當前海洋監測的主要手段,此前日方多次抗議要求撤除浮標,中方都不回應。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也正在考慮推進簡化中國公民赴日簽證的申請手續。但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橘慶一郎在12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尚未決定放寬對中國遊客的簽證規定。
路透社報導說,日本並不打算與中國實施全面互惠簽證豁免政策,部分原因是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日本擔心遊客會逾期滯留。日本表示將保留一些條件,以防止入境人數突然激增。
去年8月,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此後中共宣布全面禁止從日本進口水產品。今年9月,中共宣布將逐步恢復進口。12月3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證實,中方專家赴日本福島近海獨立取樣採集的海水樣本已運抵中國,正在進行檢測分析,並將及時公布進展。
對此,網友表示,「水如果沒問題,下一步是什麼?準備開放日本水產品了。」「這是要鬆綁日本,進日本人的海鮮的節奏哇!」「這都是政治博弈,誰還信你那是不是公開透明啊。」
「現在又不提核廢水了?」「仇日宣傳也是你們的功勞,現在怕日本人全撤資跑了,又在這惺惺相惜了,你說你們扭曲不?」
中共單方面對日免簽 日本人訪華很少 中國人訪日暴漲
從11月30日開始,中共恢復對日本持有普通護照赴中者實行免簽。對此,大部分網友認為,此舉是因中國國內經濟不好,多讓外國遊客進來。「經濟崩壞了,已經餓到飢不擇食……」「再抵制(日貨)飯碗都沒了。」「賺外國人的錢,帶動國內消費。」
然而諷刺的是,日本人訪華人數減少,而中國人訪日數量相比暴漲。
旅居日本的周曉向記者表示,中共操弄反日情緒,民間過火了。這次開放免簽示好,應該跟最近兩起在華日本僑民被殺,有很大關係。
作為旅遊目的地,中國人訪問日本的人氣持續高漲。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共有超過520萬中國遊客訪日,同比增長228%。
目前申請赴日簽證的中國遊客必須提供多份文件,包括身分擔保證明,邀請理由書,公司、團體說明書等。對收入證明和銀行帳戶存款都有比較高的要求。
日本和韓國曾長期位列中國十大客源國。但是根據中共文化和旅遊部的新近調查報告,2024年上半年旅行社入境旅遊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地國家並不包括日本。上半年,全國旅行社接待日本旅遊人次僅為4724+7950(12,674)人,外聯旅遊人次2551+4690(7241)人。所謂外聯旅遊者人數,是指報告期內旅行社自組外聯(組團)的旅遊者人數,反映旅行社對外招徠的能力。
圖為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外聯接待入境人數。(公開信息)
中共在東亞布局 分析:日本不會脫離美國印太戰略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日關係本來就是一種愛恨情仇交雜的關係。中共在操縱所謂的民族主義,以日本二戰問題為契機,認為中日本身在民族性上有對立性,在區域上霸權上有競爭性。但是在經濟上,中國需要日本的技術,日本也需要中國的市場。
日本仍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但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日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在持續下降,自2021年的高峰期到現在直線下滑,沒有反彈。2023年中日雙邊貿易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下降8.4%,進口下降12.9%。
葉耀元認為,現階段中日之間在貿易上面有些脫鉤,但是對觀光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雙方都不想放棄。中共趁美國當選總統川普上台之前,想辦法去跟日本增進一點關係,倒也不至於中日關係完全的升溫。
「尤其(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台之後,不像安倍支持美國或者是對抗中國(中共)的態度那麼明確,好像大家還是可以做朋友。所以中共想辦法跟他做更多的接觸,拉攏中日之間的關係。但是戰略上來說,日本不大可能會脫離美國的印太戰略。」他說。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對分析表示,當前中共操作下的中日關係是一種「合作中有對抗,對抗中求合作」的複雜格局。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中共希望經由恢復與日本的經貿合作,尤其是促進消費市場及產業鏈的互聯互通,以提振經濟。其次是地緣政治考量,中共試圖緩解美日加強戰略同盟對其帶來的壓力。
中共在南亞布局 分析:受國際壓力、地緣平衡等多重制約
10月23日,中共和印度表示已就喜馬拉雅邊境巡邏安排達成協議,但協議內容並未公開。外界認為,中共在金磚會議之前,與印度就邊境問題達成妥協。12月4日,尼泊爾外交部宣布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七年前兩國簽署了初步協議,但此後一直未取得進展。
孫國祥認為,中共在南亞的戰略布局顯示出明確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意圖,包括牽制印度、拓展「一帶一路」影響力、獲取戰略資源,及鞏固區域安全。然而,這一戰略亦受到地區國家內部平衡需求、印度的反制,及自身資金限制的挑戰。
他分析,未來中共在南亞的戰略實施取決於以下方面:中共能否與印度建立有效的競爭與合作平衡,避免全面對抗;中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對區域經濟的實際作用;避免引發小國對中國經濟與安全影響力的反感。整體而言,中共在南亞的戰略布局既是對區域影響力的擴張,也是應對美國印太戰略壓力的防禦性操作,但長期效果仍需觀察。
「中共在東亞南亞的戰略布局體現其『以經濟帶動政治、以安全鞏固影響』的綜合策略。經由加強經濟合作、軟實力擴展和軍事部署,中共希望在地緣政治上對抗美國壓力,並進一步確保區域資源和航道安全。」
「然而,該戰略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區域國家多重平衡需求、國際壓力,及自身經濟挑戰的制約。未來的成效將取決於中共能否在經濟援助與地緣對抗間找到平衡。」他說。
葉耀元認為,中共預期,川普對中國所採取的封鎖,可能比拜登來的還要更強烈。在這種狀況之下,要趁川普上台之前,把所謂印太戰略區中方能夠交流的對象都先趕快拉攏一下。但只要中國跟美國沒有斷交,或者變成戰爭的狀態,大多數的國家不至於選邊站,除非是菲律賓,跟中國有比較強烈的領土競爭關係的國家。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Fishery workers sort out seafood caught in offshore trawl fishing at Matsukawaura port in Soma City, Fukushima prefecture on September 1, 2023, about a week after the country began discharging treated wastewater from the TEPCO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Photo by JIJI Press / AFP) / Japan OUT (Photo by STR/JIJI Press/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3年9月1日,日本漁業工人在福島縣相馬市松川浦港整理海上拖網捕魚捕獲的海鮮。自去年8月日本政府啟動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後,中共全面禁止從日本進口水產品。今年9月,中共宣布將逐步恢復進口。(STR/JIJI Press/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瓊瑤離世 于正抄襲道歉信悄然消失引熱議
Next Article 【獨家】二十大前習親定攻擊法輪功新戰略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