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1日訊】(專題部記者趙彬、寧芯採訪報導)近期,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成為全球關注話題。面對大量中國產品的傾銷,歐美各國相繼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提高關稅,同時呼籲中共提高國民收入,促進利用內需消化過剩產能。不過分析認為,中共的政治經濟體制是一個「戰爭經濟體制」,「中共認定戰爭能力與生產能力緊密相關」。
加拿大對中國電動車徵100%關稅
加拿大政府8月26日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與歐盟和美國保持一致。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福瑞蘭表示,「加拿大擁有生產EV所必要的能力,但面臨著(中共)政府主導的過剩產能的威脅。」她表示,中共政府的產業支持政策「損害了加拿大的競爭力」,並呼籲保護本國工人。
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傾銷,美國於5月宣布將在年內將關稅從25%提高至100%。隨後,歐盟也宣布將加徵36.3%的關稅。
同時,加拿大政府還將對來自中國的鋼鐵和鋁製品追加徵收25%的關稅,計劃10月1日公布對象品類,10月15日起生效。目前,加拿大的鋼鐵和鋁產業約有13萬名工人。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對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的結局並不意外,他對表示,「中國經濟所謂的改革開放40年的增長,真正能帶動中國經濟的並不是投資和消費,而只有出口這一個環節。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中國經濟高度依賴於出口。」
「中國經濟高質量的成長始於2001年加入世貿(WTO),之後的二十多年,經濟增長歸根到底是受益於歐美兩個最大的市場以極低的關稅門檻向中國開放,讓中國商品大量湧入。」黃大衛解釋說,「歐美向中國敞開市場的同時,外資進入中國不僅帶來了資金,還有管理模式,像蘋果等公司還帶來了訂單,特斯拉帶來的技術在中國建起了先進的電動車產業鏈,中國整個電動車行業憑藉此產業鏈像雨後春筍一樣爆發似的發展起來。」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全球第二季純電動車(BEV)銷量為232.8萬輛,年增8%。儘管特斯拉的市場占有率依然居首位,但其銷量較去年下降4.7%。而排名第二的比亞迪表現強勢,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
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達143.9萬輛,年增64.2%,銷量前四名均為中國品牌,分別是:比亞迪、理想汽車、AITO和長安。
此外,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後,國內對鋼鐵製品的需求急劇下降,過剩的鋼鐵產能被大量傾銷到海外。中國今年上半年出口鋼材5,300萬噸鋼材,較去年同期暴增24%。今年全年的出口量有可能接近2015年創下的1.1億噸的最高紀錄。
「中國衝擊2.0」席捲全球
針對中共政府主導出口產業政策,2013年,經濟學家奧圖(David Autor)、杜恩(David Dorn)和漢森(Gordon Hanson)在一項研究報告中將其稱為「中國衝擊」(the China shock)。報告表示,來自中國的商品泛濫,導致1990年至2007年期間美國約150萬名工人失業;美國許多產業集中在某一地區的情況很常見,所以進口導致的工作流失,即使看來為數很小,卻對眾多社區衝擊巨大。
疫情後,中國經濟開始衰退,特別是恆大等房地產巨頭爆雷,引發房地產泡沫破裂,中國經濟急速跌落,支撐中國經濟的所謂三駕馬車中,內需和投資均熄火,出口成主要支柱。藉歐美推出減碳和綠能產業之機,中共政府向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等綠能產品實施補貼,大力度推動出口以重振經濟,「中國衝擊2.0」正在衝擊全球。
針對中國的產能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今年4月訪問中國時強調,中國長期以來經濟失衡的關鍵在於消費不振,但中共當局卻仍針對電動車、太陽能板、鋰電池等特定產業進行「大規模投資」,以致出口量激增產生外溢效應,威脅美國企業及就業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說,中共寧願將政府支出用於刺激生產,並依賴出口支撐經濟,「這一事實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風險」。
克魯格曼表示,中國本土消費嚴重不足,而且缺乏投資機會,所以整個經濟模式並不具可持續性,中國應該支持需求,而非刺激生產。
2022年家庭消費支出占GDP比率顯示,美國占68.2%、日本占53.9%、韓國占48.4%、而中國僅占38.2%,占比最少。
黃大衛說,「提高國民收入並不是中共發展經濟的重點。當局一直沒有放棄以計劃經濟方式,把總體經濟做大,就像鋼鐵產業,占據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
他認為,「中國老百姓收入低,處於一定的貧窮狀態,其實這在中共看來是有利的,它一直在利用這種貧窮,以很小代價讓老百姓加班,讓中國人去做他們不習慣做的工作等。」
分析:中共在維持「戰爭經濟體制」
80年代日本汽車大量輸出到美國,曾引發美日貿易戰,當時里根政府鼓勵日本製造商在美國建廠,這種模式能否適用於當下中國的產能過剩呢?似乎歐美持謹慎態度。其原因被認為是中共奉行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國際正常國家存在根本的對立衝突,例如具有AI功能的電動車存在搜集客戶情報傳回中國等安全隱患。
在對抗共產主義問題上,時政分析人士、資深媒體人石山表示,歐美忽視了一個關鍵點:中共政權是個異類,它的政治經濟學基本理念沿襲了舊蘇聯模式至今,它的政治經濟體制是一個「戰爭經濟體制」。
「中共認定戰爭能力與生產能力、製造業的能力緊密相關。」石山解釋說,「中共的最終目的,也就是習常提到的『初衷』,就是所謂的『解放全人類』,這在毛時代曾毫不隱諱地大力宣傳,並為此不惜發動戰爭。習上台後,換了一種說法,叫『人類命運共同體』,包裝成所謂的『構建持久穩定的國際秩序』,但這個國際秩序必須由中共主導。近年,中共覺得經濟實力增強了,於是開始挑戰美國,還在南海、台海等擴張軍事勢力等,這都是實現其目的的一環。」
石山表示,對中共而言,推行「戰爭經濟體制」首選是中共國有企業的計劃經濟,所以到了近期習近平在快速推行「國進民退」。而增加中國人的收入帶動內需、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的正常經濟發展方式,對中共而言並不認為對「戰爭經濟體制」有利。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e car carrier ship BYD Explorer No. 1 is moored at the automotive terminal of operator BLG at the port of Bremerhaven, Germany, on February 26, 2024. The vessel is chartered by BYD and delivers about 3,000 BYD cars to Bremerhaven during its maiden call at Germany's most important port for cars. (Photo by FOCKE STRANGMANN / AFP) (Photo by FOCKE STRANGMANN/AFP via Getty Images)
加拿大政府8月26日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與歐盟和美國保持一致。圖為2024年2月26日,比亞迪汽車運輸船停靠德國不來梅哈芬汽車碼頭。(Focke Strangmann/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那英回應一個月前《歌手2024》奪冠爭議
Next Article 章子怡威尼斯影展走紅毯 8歲女兒尾隨幫拍照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