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0日訊】(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寧芯採訪報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8日閉幕,會議公報發布後,各界普遍認為內容老調重彈,經濟政策未見新意。在三中全會召開首日,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改革家習近平」的萬字特稿,但該文章隨後在中國大陸全網被下架。時政分析人士認為,三中全會是中共黨內「鄧小平路線」和「習近平路線」的博弈場,新華社特稿的下架反映了中共內部兩大路線鬥爭的公開化。
7月18日,為期四天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在中共歷史上,三中全會通常聚焦經濟改革和敏感的政治路線問題。此次會議原本應於2023年秋季召開,但罕見地延期將近一年。
作為中共黨魁習近平第三個任期的重要會議,此次三中全會有三個外界關注的重點:中共將如何應對中國經濟、特別是財政體制的危機;黨政人事的調整情況;以及前外交部長秦剛、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等「出事」的中央委員將如何被通報處理。
7月18日傍晚,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發布了三中全會會議公報。在備受關注的經濟改革領域,公報聲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將「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強調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並且要「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這篇長達五千字的公報列出了諸多「目標」,包括解決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的風險,提升內需,改革醫藥衛生體制,完善收入分配等。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說辭在過去幾年經常出現在中共的官方文件中,缺乏新意。
旅美時政分析人士陳破空日前在他的自媒體節目中表示,三中全會的公報中沒有一句新話,全都是近年來中共不斷重複的表述。他說,三中全會推遲了大半年,大家原以為會在路線方針上出現重大爭論,或者出台尖銳的政策,甚至提出新的概念,但實際上什麼新東西都沒有。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7月1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中全會的公報讓人覺得缺乏新意,然而,這種了無新意恰恰是習近平所需要的。
唐靖遠表示,中共目前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海內外許多人都指望習近平通過三中全會出台一些經濟政策,將經濟模式恢復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然而,鄧小平路線並非習近平所願。他將三中全會推遲近一年,目的就是不希望他此前的政策、方向和路線被進行任何改變,因為他認為鄧小平的路線將導致中共亡黨,並削弱他一人獨尊的權力基礎。
新華社特稿被全網下架
三中全會召開首日,即7月15日,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發表了題為「改革家習近平」的萬字長文,稱習近平執政時期是「改革的新時期」,並稱「現在到了新一輪改革提速的關鍵期」。文章稱習近平是鄧小平之後的又一個「卓越的改革家」,繼承並發揚了鄧小平的事業,使中國「續寫了經濟奇蹟」,並創造了所謂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不久之後,這篇文章在中國的互聯網上被全面下架,全文僅存於香港文匯網。該網站於7月16日轉載了新華社的報導。新華社這篇特稿被撤稿的原因眾說紛紜,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陳破空在自媒體節目中表示,這篇特稿將鄧小平與習近平置於同等地位,而習近平要的是告別鄧小平的「新時代」。因此,新華社的表述可能引發了習近平的不滿。另一種可能性是,文章中對習近平的吹捧過於誇張,導致出現了許多紕漏。例如,文中稱習近平在1978年受父親習仲勛委託前往安徽滁州調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說法被認為是造假,因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名詞直到1980年才出現,習近平不可能在1978年就對此進行考察。過度吹捧可能也是這篇文章被下架的原因之一。
唐靖遠認為,新華社特稿被撤反映了鄧小平路線與習近平路線鬥爭的公開化。他說,習近平的目標並非延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而是與鄧小平的路線完全背道而馳。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華社的文章實際上是變相地對習近平進行了「高級黑」,因此被下架。
就在新華社發表這篇長文的同一天,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的署名文章「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習近平在文章中稱中共要「走自己的路」,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和所謂的四個「自信」,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唐靖遠對此表示,習近平所謂的「自立」實際上意味著與西方脫鉤,在經濟和科技領域構建獨立於西方的體系;他所謂的「自信」則體現在他堅信自己所選擇的國進民退、回歸計劃經濟等政策路線是正確的,並對此充滿自信。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中共國債收益率創新低 專家:或釀金融風險
Next Article 山西一煤礦發生粉塵燃燒事故 至少12人受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