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2月22日訊】最近,中共公佈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補充數據,很多人發現中國80後的人口出現了大幅度減少。網上出現一組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80後死亡率約為5.2%,比70後、60後甚至50後更高。這種反常的現象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
另一方面,中國人口在2022年底轉升為跌之後,最近兩年明顯加速下滑。尤其是去年中國的結婚人數,創下了四十多年以來的最低點。讓很多人擔憂,未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會面對非常嚴重的衝擊。
死亡率5.2%?80後獨生子女一代經歷了什麼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我看到大陸網上公布的數據,感到非常震驚。說截止2024年,80後(1980年~1989年出生)的死亡率約為5.2%。而70後是4%,60後最低的是0.7%,50後也僅為2%。80後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70後、60後、50後,這太反常了。數據已經被很多媒體轉載報導。
這意味著20個80後的人中,就有1人已經離世。整個80後群體,截止2024年,已經有逾1100萬人離世了。很多人留言說,對此難以接受,但確有一些認識的80後患疾病突然去世了。近日,網絡熱傳39歲知名藏族歌手洛桑突然離世,令歌迷非常震驚。陸媒還報導,一家新聞週刊41歲的副主任,也是80後,得了流感,到醫院後就突然離世了。
李軍說,大陸一直流傳著一則很火的段子,說80後上小學的時候大學是不要錢的,80後上大學的時候小學是不要錢了;80後不找工作的時候,工作那時候是分配的,80後找工作的時候,工作不包分配了;80後不買房子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80後買房子的時候,房子已經買不起了。80後不生孩子的時候,只生一個好,80後生孩子的時候,國家開放二胎了。
「大宇拍案驚奇」播主李大宇在《菁英論壇》表示,我是80後,從我個人經歷來看,80後確實是挺苦的一代。大家可能沒想到的,80後在職場上一直被70後、60後晚期的一些人擠壓,他們在職場沒有上升空間,在走入工作場合之後,往往都是打工一代。
李大宇說,在中國講人口紅利,80後往往都是60後的父母所生的,60後的父母也趕上了改革開放後,所謂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在我看來就是60後和80後。60後趕上改革開放,他們也許要做一些比較廉價的勞動力。80後進入職場之後,在一些電子行業、新興的網絡行業工作,默默耕耘,很難有上升途徑。到一定時候會發現,比他們更年輕的90後、00後就上來了。所以這一代人就處在最辛苦的這一檔,家裡沒有錢,工作又比較苦,整個心理壓力會更大一點。
還有一點,從世代成長的經歷來看,80後趕上了計劃生育。家裡就他一個人,沒有兄弟姐妹跟他們分擔養老的壓力,大小事都要他來操心,他是家裡的唯一希望。他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本身會比較孤單。當到了學校裡邊,正好又趕上了課改,整個都是一個不穩定的時期。好不容易熬過了教育階段進入職場,就我們這一代80後還分幾個階段,像我剛好趕上2008年金融海嘯,那會兒正好是就業低谷。之後,2009年、2010年,就業市場並不是特別景氣。所以這些人步入社會,首先是找工作難,再加上房價開始漲,反正什麼事都讓80後趕上了。
80後意識形態與中共體制有天然衝突
資深媒體人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80後這一代人,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生的,雖然出生的時候,中國經濟還不是很好,但是整體來說這一代人受教育和成長過程中,也正好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90後尤其是2000年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我覺得他們這一代人成長的環境,剛好是中國社會普遍一種向上的心態的年代。
鄧小平搞改革開放之後,中共的重點從搞革命變成了搞經濟,就是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那個中心就是經濟增長。80後從一開始,他們的教育就是經濟是重點,其它都不重要,家裡和學校都是這樣的。
郭君說,其實這一代人挺優秀的,現在中國最火的一批企業,很多都是80後創造出來的。最典型的就是字節跳動,也就是抖音和TikTok的母公司老闆張一鳴;大疆無人機的汪滔;還有拼多多的黃錚;另外還有美團、滴滴打車等等,這都是80後企業家。
中國50後和60後的富豪,大部分都是製造業、貿易和大型房地產的。70後的富豪大部分和電商、房地產有關,和他們相比,80後的企業科技含量就更高了。
我看到一些中國大陸80後說,他們的朋友圈子真的是很多人去世了。尤其是最近幾年,年齡到了四十多歲,壓力會非常大。中國人講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工作、經濟的壓力都很大。
郭君說,中國的80後還有一個特點,他們是文革之後出生的第一代人,也是中國人真正面對世界的第一代人。他們的想法普遍和前面的人想法不太一樣,和中共這個體制有一個天然的衝突。因為他小時候沒有受過文革那樣的教育,所以他們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事。這可能是這一代人,心裡面巨大壓力的其中一個原因。
聯合國報告:2100年中國人口將腰斬
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世界其它國家都是戰後出現嬰兒潮,中國本來也應該是50年代有一個嬰兒潮,但是中國嬰兒潮一起來,就發生了三年大饑荒,死了很多人。下一個嬰兒潮就是60年代初,也就是我出生那個年代,結婚生子正好是80後。另外我看到一組數字,估計也讓中國人挺擔心,就是出生率現在下降,結婚數字也下降得很厲害。
李軍在《菁英論壇》表示,目前談結婚生孩子的年齡,是90後和00後了。2024年,中國除了經濟太差以外,最讓人吃驚的一個數據,就是整個中國結婚的數量只有610萬對,比2023年減少了157萬對,下降幅度是20.5%。2013年是1347萬對,10年後降了一半多。
李軍說,現在很多人即使結婚了,也不一定願意生孩子。以後新生兒數量到底會降到多少?如果結婚降了50%,那生孩子是不是要降60%、70%?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現在的90後、00後流行「三不政策」,即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這對中國社會的長遠影響將會更大。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人口減少對一個國家和民族,影響是非常大的。按照中國專家的估計,如果現在人口政策不變,人口的發展趨勢繼續延續下去的話,中國出生人口在2025年要跌破800萬,2027年要跌破700萬,到了2050年會降到493萬,到了2100年就不到100萬了。
聯合國2024年的報告認為,到了2100年,也就是說75年之後,中國人口大概是7.6億人,比現在要少一半,大概比印度也少了差不多一半。中國幾千年來,主要依靠龐大人口規模延續這個文明,這個優勢基本上還有二三十年就喪失掉了,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
中共政府還面對另外一個更為急迫的問題,就是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導致退休養老的問題將急劇惡化。從2020年開始,中國每3.4個勞動人口,需要負擔1名60歲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預計會達到1.3個。也就是說,現在3個人交養老金,1個人領勞養金,到了30年後,基本上就是4個人交養老金,要養3個老人,這是無法維持的一個體系。
郭君說,另外還有一個數字,中國的平均收入,1個就業人口只能養1.2個人,這說明夫妻倆結婚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未來只有兩個方向,一是大幅度提高工資,這需要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力,經濟要上升;二是降低生活水準。
李大宇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人口減少,很顯然會馬上迎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現在我們已經能看到,很多醫院倒閉,這跟日本的老齡化社會是不一樣的。日本是很多醫院轉型成了養老院,因為醫院經營不下去,轉型養老院,很多人看病需要這樣的醫療設施。現在中國大量的醫院倒閉,就說明人口在減少。這樣一來,未來中國面臨一個情況,社會各行各業沒有人可以去接班。再一個,醫院的設施又跟不上,這會帶來雙重的問題。
李大宇說,現在幼兒園也在倒閉,中小學校很多都倒閉了。中共講是經濟問題,我想很可能是人口問題。至於人口為什麼減少,我想可能不簡簡單單歸因於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跟中國疫情不斷地發生,跟中國大陸的種種人口失蹤問題都是有關係的。這些東西被中共大量地掩蓋著,這些我們必須去正視。
社會文化變遷衝擊傳統道德根基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結婚人數少和社會的文化變遷也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不只是經濟和社會的大變化,也是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的一個大的變化。
以前,中國是農業社會,整個社會以家庭和宗族為核心。這種結構下,所有人的人生世俗的目標,就是傳宗接代。中國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生發達的目標就是封妻蔭子,把財富和權力都傳給後代子孫。
比較現實的需求,比如說養兒防老,生孩子是有現實功能的。但現代社會,這種現實功能已經交給社會了。養兒育女反也成了社會責任了,養老也是社會責任。整個倫理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郭君表示,現代的年輕人家族、宗族的觀念、血緣的觀念會比較少,更加獨立,當然也更加自我為中心。他們認為,人活著就是為自己負責任,生兒育女要付出很多,教育孩子是很辛苦的。這種趨勢,對整個社會的衝擊會很巨大。類似的情況,在歐美、日本、韓國都差不多,這是人類社會所謂現代化轉折,必然帶來的一種衝擊。
新唐人、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轉載和引用《菁英論壇》文章 ,請保持原文內容,並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