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大家談》。我是金石,我是扶搖。今天是4月2日,週三。
本期節目的嘉賓是:應對當前中共威脅委員會委員林曉旭博士;時事評論員、資深政經分析師秦鵬,本台駐韓國記者韓霏。
【韓國憲法法院通過尹錫悅彈劾案 即刻免職】
金石:首先來關注韓國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進展。
韓國憲法法院週五上午就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宣判,法官決定一致決定,採納國會提出的彈劾案,尹錫悅將立即被免職。
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因無預警實施戒嚴,而引發政治危機,隨後,他被國會彈劾並停職。他面臨的指控,包括:涉嫌內亂等等罪名。這也導致韓國史上首次對「在任總統」發出逮捕令。
扶搖:隨著憲法法院宣布採納彈劾,尹錫悅將立即被免職,韓國必須在60天內舉行下屆總統大選。
當天,警方發布最高級別的緊急工作「甲號非常令」在韓國全國各地部署210個機動部隊的1萬4000名警員,在國會、總統官邸、龍山總統府、外國駐韓大使館、國務總理公關和媒體辦公室等著要設置部署警力。
贊成和反對彈劾尹錫悅的民眾,最近一直集結在憲法法院附近,舉行集會,展開「最後的決戰」。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本台駐韓國的記者韓霏,稍早從韓國首爾發來的報導:
1. 林曉旭博士,延宕了四個多月之久的總統彈劾案,現在終於塵埃落定,您如何看待這個宣判結果?
韓霏,法官依據什麼原因,做出這個宣判結果?
川普總統最近頒布的新關稅計劃,被外界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貿易體系」。其中,美國對韓國加徵26%的關稅,這勢必會讓以出口為主道的韓國經濟受到衝擊。
2. 秦鵬先生,美國和韓國在政治上結盟、可如今又在經濟上施壓,再加上,現在親美國的保守派總統下台,接下來,韓國如何能在面對朝鮮的逼迫、美中對抗的大背景下立足?
【張又俠再次強勢露面 官媒坐實何衛東出事?】
扶搖:在中共軍隊東部戰區連續兩天,進行所謂對台軍演「海峽雷霆-2025A」並發實彈之後,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北京通州2日按照慣例,進行了每年都會舉辦的,所謂中共軍委「義務植樹」活動。
金石:而這次植樹活動,官媒畫面中,少了中共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以及被停職調查的時任中央軍委委員苗華。而這兩位,在過去兩年中都曾出席了植樹活動。
在民間盛傳黨魁親信何衛東被調查之際,美國媒體《華盛頓時報》引述國防官員證實,何目前已經遭到調查並落馬。如今,新華社的畫面,相當於坐實了此前民間關於何衛東被調查的傳言和相關猜測。這再次了印證一句話,在當今的中國,所謂「謠言」都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扶搖:中共號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軍方異動,事關中共權力核心。中共四中全會或將在今年7、8月間召開,屆時,黨魁習近平能成功「衛冕」還是「黯然離場」,中共軍隊「忠誠還是離心」將成為關鍵要素。
【元老施壓習?李干傑石泰峰 中組統戰換位對調】
金石:而中共官場詭異之處,還不僅如此。官場上,竟然還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兩人職位對調的情況。中組部部長和統戰部部長,職位對調。
中共官方先後證實,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身分的石泰峰、李干傑兩人職務對調,石泰峰轉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也就是俗稱的「中組部」,李干傑轉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長,俗稱「統戰部」。媒體報導,3月底,中共黨魁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這項對調安排,還強調「領導幹部能上能下」。
這項職務對調十分罕見,官方也沒有給予說明,由此而引發了外界的多重揣測。
扶搖:而在中共系統中,這兩大部門的權力都不容小覷。中組部主管組織和人事管理工作,負責高級幹部的考核和升遷,還需要指導地方黨委的業務,在黨內,向來被認為比較有實權。
而統戰部也在黨魁日益加劇對台施壓的情況下,在2018年合併了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宗教局後,權力和地位都有顯著大增。
金石: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是中共中央三大職能部門。20大後,曾是李克強校友的石泰峰任統戰部長兼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組部長李干傑、中宣部長李書磊平起平坐。
關於這兩位部長的職位對調,多位長期觀察中共官場的評論人士,都給出了不同觀點。
扶搖:長期觀察中共官場的李林一先生認為,中組部和統戰部對調,說明中共對台戰略將發生很大變化。
獨立時評人向陽先生覺得,這說明李干傑不適合中組部長的工作。而李干傑在政治局委員裡年齡最小,如今調統戰部,實屬虛職,宣告了他2027年入常無望。而石泰峰曾在江蘇當過李強的直接下屬,但按年齡已很難入常,可能是為操作以李強為主的二十一大的布局。
金石:《時報》評論員鍾原先生認為,中共統戰系統剛剛被巡視過,石泰峰就卸任統戰部部長,似乎顯得他的工作不達標。而李干傑原來應兼任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調任統戰部部長後,無法再兼任這一職務,權力也被削弱。綜合來看,做出這一罕見決定的主要推手或許來自政治局之外,比如傳聞中的胡、溫等人。
3. 林曉旭博士,對於這次的罕見異動,您觀察到哪些異常?中共開了這樣的先例,意味著什麼?
4. 秦鵬先生,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在元老正在背後布局21大,削弱習的權力,而同時,習也在自清不忠之人?
另外,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就是李干傑在中組部的工作做的還不錯,而在情報方面、找出對習不忠的人這一方面,得習心,而在如今外部政治環境惡劣、情報特務頭子頻被曝光的情況下,習安排李干傑在統戰、情報搜集任務上,去發揮更大作用,衝著穩海外統戰成員去的?有哪些觀察點?
【美關稅政策震撼 股市大跌 全球大衰退要來?】
金石:最後我們來關注一下美國對等關稅的後續反應。
股市方面,美股開盤後就大跌,截至昨天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1679點,跌幅4%,標普500同樣跌幅4.8%。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大跌了6%,由英偉達、蘋果、亞馬遜等大科技公司領跌。
總結來看,美國在週四一天蒸發了3.1萬億。這是自疫情高峰2020年3月以來,美股單日失血量最多的一天
與此同時,美元也跌到了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出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可能放緩所帶來的恐慌。
面對市場反應,美國總統川普週四下午說:股市會繁榮起來的。
川普4月3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落地此前備受關注的「對等」關稅措施。
行政命令指,美國對境外的貿易逆差源於「不對等的貿易關係」,引發製造業外移,甚至影響國防能力。
行政命令為各國設定了不同的關稅稅率,基準稅率為10%。
加拿大和墨西哥暫時被排除在此次「對等」關稅行政命令之外。
扶搖:受到新稅率影響的美國幾個最大貿易對象各自作出了回應。
中國此次被徵收34%的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確認,連同先前徵收的20%,對中關稅總稅率是54%。中共商務部發言人3日談話指,其措施「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欺凌做法」。該發言人稱,要求美國取消單邊關稅措施,平等對話解決分歧。
台灣本次被徵收32%的關稅。台灣行政院發文,批駁美國關稅計算方式和理論依據不明。該院還指,美國稱台灣為中國「洗產地」是加稅原因,而台灣對此嚴防死守,不應因此對台增稅。台灣方面還指,近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增加,主要是美國AI發展和國安政策下,對台資、通訊產品需求增加,反映其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巨大貢獻,增稅不合理。台灣指將會對美嚴正交涉。
金石:川普為歐盟設定的稅率是20%。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大打擊」。她表示歐盟將反制,並宣布對鋼、鋁產品徵收關稅的應對措施已準備好,將自4月中旬開始,先對美國價值284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
英國此次屬關稅最低一檔。英國首相指,貿易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就像國防和安全。他稱英國仍謀求同美方達成協議,但任何措施都仍將納入考慮。
扶搖:面臨25%關稅的韓國表示,將同美方溝通,代總統韓悳洙指,將完善國內產業機制作為應對,也表示會對尤其受影響的汽車產業予以援助。
日本面對24%的關稅,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是對美投資最多的國家,質疑關稅是否合理。
5. 秦鵬先生,:我們看到,各國對於美國對等關稅的反應,還是比較強烈的,有一點美國同時對幾十個國家同時開打貿易戰,多國同時奮起反抗的感覺。你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川普的對等關稅計劃,還能順利地實施嗎?
6. 林曉旭博士,我們看,不但是美國大跌,歐股、亞股都是普遍下跌,有學者指出,川普的新政策,結束了美國開啟的自由貿易秩序。也有學者認為,全球可能面臨經濟衰退,您怎麼看?
【美加稅又取消小包裹豁免 中共經濟真要涼】
金石:在對等關稅中,川普向中國徵收了34%的關稅,加上此前因為芬太尼問題,已向中國產品徵收的20%的關稅,累積美國對中關稅,達到了54%。
另外,川普昨天還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5月2日起,永久終止對來自中國和香港、價值低於800美元小包裹的關稅豁免,即終止「小額豁免」政策。
扶搖:白宮稱,如果這些小包裹不是通過國際郵政網絡進入美國,將繳納所有適用關稅。通過國際郵政網絡發送的800美元以下貨物,將「被徵收其價值30%的關稅,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後增加到每件50美元。
7. 秦鵬先生,怎麼看這兩項舉措,對中國經濟將產生的影響?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78IIcKAIDpp6SJOlf3vDA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5grer6fQLmhsYe1g60c
新唐人《新聞大家談》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尹錫悅宣判!元老施壓習 核心潰散。(《新聞大家談》提供)
Previous Article【新唐人快報】安德魯王子將英王捲入共諜醜聞
Next Article 陷冤獄3個月 長沙法輪功學員雷揚帆生命垂危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