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2日訊】(專題部記者何嘉幸採訪報導)2024年中國第一家退市豬企可能出現。福建「豬王」傲農生物進入重整程序,面臨破產風險。2023年豬價沒有按照正常預期回調,直至上月仍未見周期反轉信號。豬周期被打破,中國豬企已經全面虧損,未來要走出困境仍面臨諸多困難。
2024年3月7日晚間,傲農生物(603363.SH)發布公告,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法院於2024年3月7日裁定受理債權人福建大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對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漳州傲農投資有限公司(原名稱為「廈門傲農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傲農投資」)的重整申請。
傲農生物表示,傲農投資尚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曾被視為養豬行業「黑馬」的傲農生物成立於2011年,以飼料業務起家,逐步把產業鏈延伸到生豬養殖。公司2017年上市後,利用財務槓桿進行銀行借款融資,為其擴大生產規模提供資金支援。經2019至2022年的激進擴張而躍升至行業前列,2022年總市值一度升值近250億元(約34.8億美元),也因此獲得了福建「豬王」的稱號。
隨著豬價持續下行,傲農生物的經營出現問題,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過55億元(約7.65億美元),僅2023年就虧損多達30億(約4.17億美元)。
除了業績繼續虧損,傲農生物也走到了退市邊緣。
傲農生物2023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為-30億元到-36億元(約-4.17億美元至-5.01億美元),預計2023年度期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7億元到-10億元(約-0.97億美元至-1.39億美元)。
傲農生物逾期債務不斷累計增加。截至2024年2月17日,傲農生物在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約17.17億元(約2.39億美元)。另外,傲農生物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30日累計訴訟(仲裁)金額19.49億元(約2.71億美元)。
目前,傲農生物最新資產負債率高達89.41%,再加上2023年四季度虧損至少17億元(約2.37億美元),那麼負債率可能已經突破100%,即資不抵債。
公司實控人吳有林此前試圖通過股權質押、出售所持傲農生物股權等方式自救,但均以失敗告終,現在這些自救之路也都被堵死。截至目前,傲農投資及吳有林所持傲農生物股權均悉數被司法凍結和標記,其分別占傲農生物總股本的30.58%和10.31%。
另外,2023年傲農生物期末經審計淨資產為負值,已然走到退市邊緣。
對於傲農生物而言,豬價遲遲不見回升,自身的負債又越滾越大,已經難度生死劫。
中國養豬企業無一倖免全面虧損
中國豬企自2018年受非洲豬瘟波及,大量中小私人散戶豬農的豬隻被防疫捕殺,豬農破產。因財稅補貼、融資等政策僅對大型養豬集團有利,很多豬企在2019至2020年不斷加槓桿融資來擴大規模生產,負債風險也隨之增加。
2023年豬價沒有按照正常預期回調,而是全年低迷。由於豬價長時間低於成本線,養豬戶在過去一年均大幅虧損。
截至2023年1月31日,22家豬企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預報,無一家真正盈利(有幾家是靠資產售賣等方式盈利)。其中,18家上市豬企錄得歸母公司淨虧損,合計虧損248.66億至291.65億元(約34.6億美元至40.58億美元)。
上市豬企三大巨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均出現較大幅度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三家企業合計預虧額超140億元(約19.5億美元)。
其中,溫氏股份虧損規模最高,2023年歸母淨利潤虧損63.3億元(約8.81億美元)。牧原股份排二,全年預虧最高46億元(約6.4億美元)。這是牧原2009年有財務數據以來第一次出現年度虧損。
雖然2023年新希望主要系賣資產實現淨利潤同比扭虧,但扣非淨利潤同比大幅下行,預計虧損達45億元(約6.26億美元)。
在持續虧損之下,豬企的資產負債率持續惡化。隨著3年中國股市大盤泥沙俱下,生豬板塊也未能倖免。
2023年三季度末,牧原、溫氏、新希望等20家上市豬企負債合計4556億元(約633.89億美元),整體負債率66.7%。20家豬企中有15家負債率呈現上漲態勢。
其中,江西「豬王」正邦負債率高達162%,成為本輪豬周期第一個扛不住的大型豬企,申請破產重整後,被江西的雙胞胎集團接手,避免了退市。
豬企們的現金流也出現緊張,融資更加艱難。
豬周期變形 遠超預期
豬企們盼望豬周期反轉,而當前這輪豬周期嚴重變形,豬價反轉遲遲不來。
豬周期是指豬價周期性的波動規律,本質上是由利潤來調節供應變化,並最終反映到價格波動上的一種經濟運行方式。
按照以往4年一輪豬周期的規律,2018年6月啟動的豬周期理應在2022年中旬見底,但2023年的豬價持續低迷,直至2024年2月,仍未見到周期反轉的信號,這一輪周期已持續了近6年,遠超預期。
2019年非洲豬瘟後的中國豬企大規模擴張導致了產能過剩,2023年全年豬肉產量5794噸,處於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但綜合資訊顯示,過剩的真正原因主要與中國經濟惡化等有關。
2022年以來,經歷了三年COVID-19疫情封控的打擊後,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民眾緊縮開支,中國餐飲業接連爆發關店潮。2022年,至少約50萬家餐企註銷。2023年,街上關門的餐飲店比往年更多,截至11月已有105萬家倒閉。豬肉消費也深受影響。
相比之下,中國全年豬肉產量2014年最高,為5821萬噸,但2014年至2015年並未出整體現產能過剩的惡果,顯示供求關係矛盾不大。
另外,中國在疫情期間死亡人數巨大,也應該是導致豬肉過剩的一個原因。根據2022年上海警方10億中國人的資料遭洩露情況,以及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揭示4億人死於中共病毒(COVID-19病毒)瘟疫,中國的人口消費紅利巨減。
豬周期反轉困難 2024年豬企難活
中共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1月末,中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4067萬頭,環比下降1.8%。這一下降幅度是本輪周期中最大的一次去化,使市場增強了對豬周期反轉的預期。但最新的政策給這一樂觀預期潑了一盆涼水。
3月1日消息,中共農業農村部宣布,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從4100萬頭調整為3900萬頭。這一調整意味著,當前產能仍處於較高水準。
令豬企和相關投資者膽寒的還有豬肉進口的壞消息。
來自中國豬業的消息稱,2024年,中國將從21個國家進口豬肉,預計將湧入近2000萬頭豬。
俄羅斯國家養豬業企業聯盟的估計表示,2024年俄羅斯可能會向中國供應多達2.5萬噸豬肉,在兩到三年內,豬肉的年出口量或將增加到20萬噸。
2024年第7週,美國出口了75910噸豬肉。美國豬肉生產和行業分析師Jim Long分析,美國對華出口豬肉增長69%。
養豬企業現金流壓力正在加劇,消費需求沒有明顯支撐。如果此輪豬周期再度被拉長,背負高槓桿、成本高去不下的豬企會面臨更為嚴峻的生存挑戰。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媒體說,很多豬企是靠以前賺的錢撐到現在,撐不到就退出了。豬企與豬周期板塊的投資者,都在等待2024年的豬周期拐點。
關注中國大陸政治經濟走向的北美投資顧問Mike Sun在3月8日對表示,在原有的豬周期被打破之後,拐點出現遙遙無期。如果豬企虧損嚴重,資不抵債,最後只得破產重整。
Mike Sun預計,很多豬企走不出困境,投資者也無法走出來。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Chinese truck drivers stop on the side of a highway with a cargo of live pigs in Beijing on December 7, 2010. China accounts for 50 percent of the global pig production and with raising domestic demand for pork and little possibility of raising imports to fill the gap, as it takes eight months to get a pig to market, after four months of gestation and four months of fattening. CHINA OUT AFP PHOTO (Photo by AFP)
2023年中國豬價沒有按照正常預期回調,而是全年低迷,直至2024年2月,仍未見到周期反轉的信號。圖為北京一輛載著生豬的貨卡停在高速公路邊。(STR/AFP)
Previous Article美國大學中國學生減少 印度學生創歷史新高
Next Article 【新聞大破解】美聯盟友三鏈網對決中共紅鏈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