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訊】(記者欣玲採訪報導)中國經濟進入寒冬,浙江、上海等地多地美容院出現關停和出讓潮。浙江商會受訪者對透露,受經濟下行影響,今年全省已有數百家美容院關閉或轉讓,反映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觀念變得保守、節儉。在一些城市,這一變化更為明顯。
隨著中國經濟走弱,美容業這個曾被視為「內需支柱」之一的消費領域開始收縮。新浪財經網站11月20日轉載觀網財經文章說,美容行業體量接近5000億元,全國近百萬家美容機構中,九成仍為單店經營,但整個行業的結構已經開始往下走,變化也變得快了起來。
根據實況網此前引述的《中國生活美容報告(2024)》數據,今年上半年美業門店倒閉率達37.8%,顯示不少門店已撐不住經營壓力。
行業壓力下消費者的無奈反應
這種行業性的關店潮,也落在普通消費者身上。在北京,中國銀行某部門主管王女士對記者說,她近期常去的海淀那家美容院在11月初突然關門,她正考慮向有關部門投訴。她說:「我們那邊有一家我經常去的美容院,突然就關門了。門口連張紙都沒有,也沒人提前告訴我。我剛續了一年的卡,一萬多塊錢呢,就這麼沒了,我當時真的特別生氣。」
在上海從事韓國美容用品代理的何女士對記者說,今年以來顧客明顯減少,門店經營越來越難。她說:「今年開始訂單就一個勁往下掉。以前一個人一個月去幾次美容院,現在五六千工資的家庭壓力太大了,根本不願意辦卡、續卡。以前外企主管捨得花,現在外企撤了,很多人也跟著走了。」
上海和杭州曾經聚集大量外商,是大陸高收入人群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隨著就業機會減少、收入預期下降,一些中產家庭開始減少美容與護理等非必要支出,美容院數量也隨之下降。
中產減支下的行業調查
浙江商會的王先生對記者說,他們今年對全省美容行業做了一次調研,關店和出讓情況比往年更加明顯。他說:「我們這次調研下來,發現浙江全省關掉或轉讓的美容院大概有四五百家。我們去杭州、溫州幾家連鎖店問情況,他們都說今年比去年難得多,有些連鎖店都撐不住了。」
美容消費原本依賴中產群體,一旦收入不穩定,美容護理往往最先被削減。王先生說:「收入不穩的時候,家庭第一削減的就是美容護理。再加上企業裁員多,很多家庭的帳要重新算,美容這種可做可不做的就先停了。」
他還說:「房租、員工社保、稅費這些壓力特別重。好多老闆跟我們交流的时候說,現在每天要有兩三千流水才能撐住,現在一天來幾個客人都算不錯了。最近大量10元理髮店開店,這說明男性理髮消費也在降級」。
2023年疫情結束後,中國的美容消費能力曾短暫回升,但隨著就業與收入前景轉弱,中產家庭開始減少「悅己型消費」。多位經營者反映,從今年3月起,客流明顯下降,復購周期拉長,辦卡的人越來越少,店面收入難以覆蓋成本。
消費心態轉變與行業後續觀察
杭州開店十多年的詹女士對記者說,今年顧客減少得特別明顯。她說:「以前一個月來一次的顧客很正常,現在半年一次都算勤快。大家都開始算著花,尤其今年,客人一下子就少了不少。」
從韓國進口美容用品的何女士也對記者說,這一輪減支在她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她說:「能買韓妝、做護理的人,本來就是靠家庭整體收入支撐的。以前說,老公一有錢,老婆就去美容店,現在家庭一緊張,美容絕對是最先被砍掉的。我這邊老客戶也少了,這不是一個店兩個店的問題,是整個消費心態變了。」
美容行業向來被視為城市中產消費的重要部分。如今大量門店關閉,何女士認為,這是中國服務行業衰退的一個縮影。
多名學者對此表示,中國美容行業近期出現關停與門店出讓的情況,和最近的經濟環境、行業競爭、經營壓力,還有消費者的心理變化都有關係。有學者對表示,現在經濟往下走、消費降級,這些都是影響最直接的因素。他提到,整體收入縮水後,很多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變少,大家買東西也更謹慎。美容服務,尤其是中高端項目,普遍都被當成可以先不做的開支。支出一收緊,美容這類「悅己型消費」就最先被停掉,客流減少、復購變慢,門店收入自然越來越跟不上。
責任編輯:李沐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中國經濟進入寒冬,浙江、上海等地多地美容院出現關停和出讓潮。圖為化妝品櫃檯,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
Previous Article中共證監會原黨委委員王會民涉犯罪被起訴
Next Article 16名哈薩克抗議者因焚燒中共血旗被捕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