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大宅門》裡面,七爺白景琦一把火燒掉價值七萬兩白銀的缺斤短兩的藥材的片段,震撼許多人。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白景琦的原型、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的掌舵人樂松生的故事。
這個名字您可能感到陌生,但是他曾與榮毅仁齊名,堪稱是上個世紀40年代的中國首富。
但是,共產黨來了之後,一切都變了。樂松生相信了共產黨,同仁堂被公私合營,他本人還給共產黨捐錢捐物,捐房產捐飛機,最後卻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同仁堂的起源
1669年,北京城。一個名叫樂顯揚的寧波人,帶著祖傳的醫術和一顆濟世救人的心,走街串巷,搖著串鈴為人治病,後來更是進入清朝太醫院,創立了「同仁堂藥室」。
同仁堂的名字來自「同修仁德,濟世養生」,以「製藥一絲不苟,賣藥貨真價實」為宗旨。
樂顯揚的兒子樂鳳鳴將這份信念發揚光大,立下鐵律:「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句話成了樂家後人製藥的祖訓,一直被樂家後人嚴格遵守,因此才有了同仁堂後來的大名。
同仁堂的藥有多講究?比如虎骨酒,得埋在缸裡整整兩年;再造丸,要密封一年才能賣。為什麼要等這麼久?因為他們相信,藥的燥氣得慢慢消散,療效才能達到最好。
安宮牛黃丸,更是同仁堂的鎮店之寶。從選材到炮製,遵循「上等、純潔、地道」六字真言。傳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位被困廢墟的婦女高燒不退,醫生用安宮牛黃丸救了她一命,兩丸下去,奇跡般退燒!這可不是傳說,而是真真切切的口碑。
1723年,雍正皇帝欽點同仁堂為宮廷御藥房,聲譽達到頂峰。從此,同仁堂的藥香飄進了紫禁城,供奉了八代皇帝,整整188年!烏雞白鳳丸更是慈禧太后的心頭好,賞賜嬪妃,珍貴無比。至今,故宮還保存著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百年過去,依然色澤鮮豔,藥香撲鼻。
成為中國首富
20世紀40年代,同仁堂傳到了第十三代傳人——樂松生手中。他,就是那個被譽為「中國首富」的人。
樂松生不是一般的富二代。他中學畢業後,在同仁堂旗下的達仁堂和北京同仁堂的生意幫忙,深受在德國、英國留學的伯父和父親影響,眼界開闊,頭腦靈活。他接手同仁堂後,生意遍布南北,與無錫的紡織大王榮毅仁齊名,有「南榮北樂」的美譽。
樂松生為人隨和,體貼員工,深受大家愛戴。在他的管理下,同仁堂的聲譽如日中天,藥鋪開遍大江南北,成了中國中藥的代名詞。
被推舉為經理
1949年,中共占領北京。同仁堂的工人們成立了工會,資方和工會談判僵持不下。誰來打破僵局?大家一致推選了樂松生!
那年10月4日,工會舉辦了一場聯歡晚會,並且特意邀請樂松生參加。他還納悶:「我一個資方代表,去幹嘛?」結果,晚會的「壓軸大戲」讓他目瞪口呆——工人們一致推舉他當同仁堂的經理!
開始,樂松生還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直到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主持人請他給大家講幾句話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是真的。
由於這事太出乎意料,樂松生激動得語無倫次,上台結結巴巴地說:「我一定在共產黨領導下,把同仁堂經營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公私合營時代
當上經理之後,樂松生響應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的建議,試辦中藥提煉廠,以便改進中藥製造的程序並提高質量。
他聘請了北大藥學系教授成立國藥改進研究室,試製銀翹解毒丸、香蓮片、女金片、黃連上清丸等產品,並獲得成功。至1959年,同仁堂全年總產值1,252萬餘元,產品583種。
1954年,樂松生主動遞交同仁堂公私合營申請。不久後同仁堂成了公私合營企業,是第一家公私合營的中華老字號。1956年,樂家的另一項資產達仁堂合併到同仁堂,也成了公私合營企業。
1956年1月,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樂松生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接見。
很多年前,樂松生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就讀到了一些宣揚共產理論的書籍並接觸到了一些所謂的「進步」師生。他沒想到自己會被推舉成為同仁堂的經理,覺得這是中共對他的尊重,也是自己報效國家的時刻。
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中共搞統戰的手段而已,因為剛剛篡政的中共,需要有從商經驗的人為他們服務,拉攏像他這樣為數不多的沒有逃離中國大陸的富商。
捐宅子、捐飛機
樂松生不僅交出了企業,還捐出了樂氏家族多年積累下的許多家產。
中共篡政初期,北京作為首都,要承載眾多政府和部隊機關,因而住房十分緊張。樂家得知部隊急需住房時,便主動將「樂家花園」提供給部隊使用。
樂家花園原本是清朝禮親王府的花園,裡面有雕梁畫棟、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奇石假山。
「樂家花園」
後來,樂家又將「樂家花園」的全部房屋、物品以及園內的數十隻梅花鹿折價一千五百匹布,半賣半送交給了華北軍區,軍區領導還表揚了樂氏家族,說他們是開明人士。
部隊後來根據樂家的建議,把它改建成八一學校,供部隊子女們學習。
北京市中心什剎海有一座漂亮考究的宅院,最早是乾隆時期大貪官和珅的宅子。民國初年樂家將它買下來,改建成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樂松生將這座宅院的大部分捐給了政府。它一度曾做為蒙古國駐中國的大使館。1963年,郭沫若全家遷居此處,直到他1978年病逝。現在這裡已經闢為「郭沫若故居紀念館」,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鮮戰爭期間,樂松生不僅帶頭認購公債和捐款,還捐贈了一架飛機。
60年代初,當局號召大辦教育事業,樂松生帶頭捐獻了兩萬元人民幣,還將自己在崇文區的一套有47間房屋的私宅四合院捐獻了。現在這所宅院成為崇文區一所重點小學的校舍。
因為這些貢獻,樂松生聲名大噪,和榮毅仁一樣享有很高的榮譽,擔任全國工商聯主席,還當上了北京市副市長,與市委書記彭真關係密切。
文革的悲劇
1951年至1952年中共搞的「三反五反」運動期間,許多私營商人被中共鎮壓。樂松生受到彭真的保護,免於被鎮壓。
但是,好景不長,他對中共的幫助和傾囊相助只換來了十幾年的安寧。
1966年,文革爆發。樂松生的保護傘彭真,作為中共黨內第六號人物,也被打倒,關進了秦城監獄。
樂松生呢?在紅衛兵眼中,他就是「剝削工人的萬惡資本家」,還是「彭真的紅人」。紅衛兵衝進他位於崇文門的家,給他掛上牌子:「反動資本家樂松生」。
那一幕,簡直讓人心碎。他們不僅批鬥毆打樂松生,還把他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和夫人揪出來一起打。兩位老人不堪折磨,當場去世。樂松生遍體鱗傷,僥倖活了下來,但恐懼和絕望如影隨形。
一年多後,60歲的樂松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骨灰,沒有告別,這個曾經的中國首富,就這樣黯然隕落。
而同仁堂呢?1966年被收為國有企業,文革期間停業多年,直到1979年才重開。樂氏家族的輝煌,毀於一旦。
同仁堂的衰落
中共建政後,樂氏家族分成了兩支:一支留在大陸,以樂松生為首;另一支去了台灣,由與他同輩的樂崇輝帶領。
留在大陸的樂氏家族幾乎被文革摧毀。第十二代幾乎全被打死,第十三代也只剩三人僥倖存活。樂崇輝1953年在台北開設同仁堂,但擔心連累大陸親屬,很快關閉。
在本世紀一零年代,台灣的樂氏族人打算回中國創業,但是,北京的同仁堂集團對他並沒有興趣,還不准他使用同仁堂的品牌。
而中共治下的同仁堂在近年多次陷入質量醜聞,包括虛假標註生產日期、使用過期的蜂蜜、貼牌產品泛濫等。
2017至2022年短短五年間,同仁堂被藥監局點名通報23次,「中國質量獎」被撤回,產品深陷質量風波。同仁堂還被爆出高管貪污受賄等醜聞。
2021年,相隔短短10天,同仁堂集團總經理高振坤和同仁堂股份原總經理劉向光相繼落馬,震驚全國。
三百年的金字招牌,就這樣在中共治下毀於一旦。
——《百年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