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1月16日訊】近年來,中國大學生「卷績點」(「績點內卷」)現象在全國高校持續蔓延,越來越多學生從入學伊始便加入這場分數競爭。在多重壓力驅動下,績點正從教學評價手段異化為影響學生學業、深造與就業的重要指標。
所謂「卷績點」,就是大學生們為了成績拚命搏殺,你追我趕,但學得多不等於學得好。很多學生並不是喜歡學得更多,而是害怕被淘汰、「不卷就落後」。結果是大家都很累,但又停不下來。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來自川渝地區某「雙非」院校化學專業的大三學生溫婷(化名),每逢查分日便焦慮不安。為了守住專業第一,她從大一起便將所有學習策略圍繞績點展開,包括擔任學習委員以爭取更多平時分。類似策略並非孤例。她在社交媒體分享的「績點提升祕籍」,兩天內便獲得6000餘點贊,顯示「績點焦慮」在高校中普遍存在。
廣東某民辦高校的大三學生董佩(化名)坦言,為申請境外高校讀研,她從大一開始努力提高績點,甚至學習社交媒體上的「改分話術」,主動與老師溝通爭取重考機會。為了規避「難拿分」的課程,她開始優先選擇「水課」,並儘量在課堂前排就座,以提高平時成績。
一些重點高校的學生同樣深陷績點競爭。北京某「985」高校的新生武晗(化名)透露,輔導員在入學教育中便強調「得績點者得天下」;南方某「211」高校的畢業生戴露則為了保研,持續投入大量時間進行題海訓練,最終以專業前三的績點獲得名校錄取。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牛新春表示,「功績主義」在社會中盛行,使績點從教育評價工具變成目的本身,導致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績點呈現背離。他強調,過度追求易拿分課程,反而削弱學生深度學習體驗與學術興趣。
責任編輯:方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