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国安部近日通报,一名国企员工因使用翻墙软件访问境外反华网站而被捕。一名熟悉信息审查的学者对记者说,此次由国安部而非公安部公布翻墙案件,在以往做法中较为罕见,他认为这种发布方式「显得有些突兀」。多名网民指出,官方未公开所称涉案资料,使外界难以判断通报内容的具体依据。
11月10日,国家安全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该国企员工长期翻墙浏览境外网站并下载涉华政治讯息,安全机关已对其采取刑事措施。通报提醒,使用翻墙软件可能面临法律与信息安全风险。
通报提到,该员工多次观看与中国相关的政治视频并下载传播,安全机关据此决定立案处置。文章未披露具体内容,仅指数据源来自境外政治平台。
另一名研究信息审查的受访者对记者说,近期官方通报中频繁出现「反华网站」与「非法翻墙」等字眼,反映监管焦点已集中在跨境信息流向。他提到,过往涉及翻墙的案件大多由公安部门通报,如今由国安部直接发布,确实不太常见,显示官方对此类信息的敏感度正在上升。
国安部在文章中说,部分翻墙软件由境外组织开发,可能受情报机构操控,软件内含木马程序,可读取个人资料并远程控制设备。通报举例,一名涉密单位员工因未辨识来源而安装问题软件,导致研究数据外泄,相关责任人已被追究。
西安、河南等地警方及多家大陆媒体随后转载通报,留言区出现不同声音。有网民表示,既然官方称内容属谣言,应提供具体例子,以便自行辨别真假;也有人认为官方以「涉华政治信息」概括所有内容,使公众无法理解定性的标准。
另有网民提出执法范围的疑虑。他们说,若仅因翻墙浏览境外网站就可能成为处理对象,那么在境外工作、留学或经常使用海外服务的中国民众,是否也会被列入相同范畴。
福建科技服务业者何先生对记者说,各单位对翻墙限制不同,但整体社会并无明确标准。他表示,许多民众无法得知官方指涉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哪些信息可能被认定为违规。
江苏网民韩先生对记者说,若按通报理解,查阅境外新闻是否也可能构成问题。他提到,他经常在油管观看中国局势分析,不确定官方是否将其视为敏感内容。
一名曾在国企负责信息管理的黄姓受访者对记者说,单位会定期检查终端软件,发现翻墙程序通常要求立即卸除。他说,不少员工以为只是查看外网,未意识到可能带来后续风险,也有人认为限制愈多,使用意愿反而愈强。
陕西华商报网站11日发布短片,重述国安部通报内容并提醒非法翻墙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留言区中有网民说,若官方认定属谣言,应提供样本让公众自行判断。部分留言获上千次点赞。
多家地方媒体亦报导其它相关案例,包括涉密单位人员安装境外翻墙软件后遭远程控制,数据因此外流并被追究责任。多篇报导未交代具体内容,只提及资料风险。
不少网民留言指出,官方不公布内容将造成信息落差;也有人认为,若官方认定某些境外讯息属于违规范围,应公开清单让民众知悉界线。
中共自2017年起加强整治VPN与跨境信息,各地陆续查处未经批准的翻墙行为。广西吴向洋因自行搭建并售卖VPN服务,被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法院于2025年2月20日以非法经营罪判处5年6个月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近年也有多起案件涉及国企、教育、金融与科研单位。官方称部分翻墙工具由境外组织开发,能读取终端数据并远程操控设备。
一名中国学者对记者说,近期通报频率升高,反映跨境信息动正受到更严厉管控。他最后补充:「原本由公安处理的事情,现在由国安出面公布,多少让人感到奇怪,也有人问,难道国安抓不到间谍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