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1月05日訊】10月30日,韓國首爾,川普與習近平的「川習會」落下帷幕,一份看似緩和的協議清單公諸於世:中方9項讓步,美方4項回應。白宮稱這是「巨大勝利」,北京則低調執行。然而,稀土這張王牌仍然懸在頭上,表面休戰,背後卻是供應鏈大重組的暗流湧動。
今天,我們拆解這場協議背後的真實博弈。
白宮公布「川習會」清單 詳述美中經貿協議內容
美中雙方在韓國舉行川習會之後,美中關係呈現出新的特點,雙方都在避免進行激烈對抗,而不得不做出一定幅度的妥協和退讓。「川習會」後,美中達成多項經貿協議。11月1日,週六,白宮公布了雙方領導人在韓國達成的協議清單。其中,中方共承諾了9項行動,而美方則承諾4項行動。
根據白宮公布的協議內容,中方對美方作出以下9項承諾:
1. 中方將暫停實施其於2025年10月9日宣布的、範圍廣泛的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及相關措施。北京將頒發一般許可證,允許稀土、鎵、鍺、銻和石墨出口,惠及美國最終用戶及其全球供應商。
白宮說,一般許可證意味著中方實際取消了於2025年4月和2025年10月實施的稀土管制措施。
2. 中方將採取重大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
3. 中方將暫停實施自2025年3月4日以來宣布的所有報復性關稅。這包括對大量美國農產品如雞肉、小麥、玉米、棉花、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和乳製品等徵收的關稅。
4. 中方將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3月4日以來對美國採取的所有報復性非關稅反制措施。
5. 中方將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購買至少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2026年、2027年和2028年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美國大豆。此外,中方將恢復購買美國高粱和硬木原木。
6. 中方將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安世(Nexperia)公司在華工廠恢復貿易,使關鍵的傳統芯片能夠供應到世界其它地區。
7. 中方將取消為報復美國對中國海運、物流和造船業發起的301調查而採取的措施,並取消針對多家航運公司實施的制裁。
8. 中方將進一步延長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的市場化關稅排除程序的有效期,相關排除措施將持續有效至2026年12月31日。
9. 中方將終止針對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企業的各項調查,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傾銷調查。
美方承諾的4項具體行動如下:
1. 美方將降低為遏制芬太尼流入而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將累計稅率降低10個百分點,並將繼續暫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直至2026年11月10日。白宮指出,在暫停期間,目前10%的對華基準關稅將繼續有效。
2. 美方將進一步延長部分301條款關稅排除措施的有效期,這些措施原定於2025年11月29日到期,現在延長至2026年11月10日。
3. 美方將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將對一項新規則暫緩一年實施,這項規則名為「擴大最終用戶控制範圍以涵蓋某些列入名單的實體關聯公司」,中方稱為「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
這項規則是川普政府今年9月公布的,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中國公司被美國政府列入制裁清單,那麼,被該中國公司持股50%以上的所有子公司,也將自動被列入「制裁黑名單」。
作為川習會的一個重要成果,美國同意將這項新規定的實施推遲一年。也就是說,原來位列美國「黑名單」上的公司,依然處在美國制裁之中,但是這些公司控股超過50%的子公司,在未來一年內將不會被列入制裁名單。
4. 美方將自2025年11月10日起,根據對中國「海運、物流和造船業為目標」的301調查所採取的報復措施,將推遲一年實施。
白宮稱,美中雙方在韓國達成的協議是一項巨大的勝利,旨在重新平衡美中貿易,維護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安全,同時將美國工人、農民和家庭的利益放在首位。
貝森特:中共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儘管川習會使中共同意推遲執行稀土出口限制一年,但華盛頓對北京的防範意識並未因此降低。
稀土是電子製造、激光制導武器和先進戰機等國防軍用設備製造、醫療設備和高新科技產業的關鍵材料。中共控制了全球70%的稀土開採和90%的稀土加工。近年來,稀土已經成為北京在外交上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武器。
在美中貿易衝突中,中共屢次將停止稀土供應作為脅迫籌碼,企圖獲得對方讓步。最近一次是在10月9日,中共商務部宣布,將擴大對稀土產品的出口控制,這項政策中最嚴厲的條款是,在境外製造的任何產品,只要中國的稀土材料在其總價值裡占到了0.1%,這個產品如果要賣到另外一個國家,就得向中共商務部申請許可。
10月30日,川普和中共黨魁習近平在韓國舉行會面。中方同意推遲實施稀土出口管制一年。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快步伐,擺脫中共的稀土控制。
在川習會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曾經說,中共讓所有人意識到了稀土威脅的危險,但他們犯了一個真正的錯誤,美國對中共的稀土禁令有相應的抵銷措施,中共在稀土問題上對美國的籌碼「最多只能持續12到24個月」。
貝森特週日(11月2日)在多家媒體的採訪中,再次談到了中共對稀土的控制問題。他強調,儘管美中達成了協議,但美國及其盟友仍需對中共保持警惕。中共不是一個可靠合作夥伴,美國將與盟友一起開發自己的供應鏈,擺脫中共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控制。他表示,未來一到兩年內,美國將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以擺脫中共對美國的稀土控制。
貝森特週日在接受CNN《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節目採訪時說,「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鉤,但我們需要降低風險。他們在許多領域都已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這不是美中之間的對抗,而是中國(中共)與全世界之間的對抗。他們對全世界實施稀土出口管制,而全世界都在反擊。
貝森特還表示,這一次,我們團結了盟友。因此,所有西方民主國家、亞洲民主國家,以及印度,都將加入我們,共同努力構建我們自己的供應鏈。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主導的稀土供應鏈
在前往韓國與習近平會面之前,川普訪問了日本,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簽署了稀土合作協議。
《福克斯商業頻道》報導稱,10月28日上午,美國總統川普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簽署了一項協議,以實現兩國聯盟的「黃金時代」。該協議重申了美國對日本的對等關稅是15%,並為日本設立一個5,500億美元的基金來投資美國。
川普和高市早苗隨後簽署了第二份協議,該協議確保了美日之間在關鍵礦產和稀土供應領域的合作。該協議有幾個點值得關注:
首先,該協議表明,5,500億美元的部分投資資金將用於開發稀土資源。
其次,該協議還約定成立了一個聯合「快速反應小組」,以發現和修復漏洞並協調關鍵材料的緊急交付。
第三,根據該協議,日本和美國將簡化和加快關鍵礦產和稀土的許可程序。
第四,美國和日本計劃通過使用經濟政策工具和協調投資來進行合作,並與其它夥伴合作,加強供應鏈安全,以加速發展多元化、流動性和公平的關鍵礦產和稀土市場。
這份美日系統協議也是川普更廣泛的亞洲之行的一部分,在簽訂美日稀土協議之前的10月26日,川普分別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簽訂了稀土合作協議。
毫無疑問,《美日稀土協議》是美日在貿易和礦產領域深化合作的標誌性事件。與此同時,此前一週的10月20日,川普還在白宮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簽署了價值85億美元的稀土礦產開發協議。而日本與澳大利亞早在2022年就建立了關鍵礦產合作框架,並在2025年進一步強化。以上這些協議構成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主導的「朋友圈稀土供應鏈模式」。
美澳稀土協議、日澳稀土協議與美日協議形成「三邊閉環」,構建了從上游開採到下游應用的完整供應鏈。
三國角色分工明確:澳大利亞主導上游資源供應,日本負責中游加工精煉,美國掌控下游市場與領導協調。這種模式源於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礦產倡議,旨在對抗大國的稀土壟斷。
澳大利亞擔任「上游資源供應商」角色。作為占全球22%的第三大稀土儲備國,澳大利亞提供稀土礦開採和初步濃縮。美澳協議中,美國投資85億美元開發萊納斯稀土(Lynas Rare Earth)和伊魯卡資源公司(Iluka Resources)等項目,包括大規模的股權融資和出口信貸。
日澳協議則聚焦供應鏈框架,日本投資阿拉弗拉資源(Arafura)稀土項目數億澳元,支持新南威爾士州的礦到港鏈條。澳大利亞的優勢在於清潔開採技術和廣闊礦區。預計到2030年,其產量將占全球15%。通過這些協議,澳大利亞從「原料出口國」轉型為「戰略樞紐」,並受益於美日資金和技術轉移。
日本擔任「中游加工與精煉領導者」角色。日本礦產資源貧乏,但是精煉技術世界一流,控制高端分離和磁鐵製造。在日澳協議中,日本提供加工設備和市場准入,推動澳大利亞礦產向日本工廠流動。
美國擔任「下游需求驅動者和聯盟領導者」角色。作為占全球需求40%的最大消費國,美國提供市場拉力和政策框架,比如在西方最早向稀土企業提供高於市場價格2倍的保底價保護。
美日澳三國協同下,這一供應鏈目前已經覆蓋全球20%產能,預計明年將至少覆蓋30%產能。澳大利亞供礦、日本和美國煉化、美國、日本消費,形成「互補三角」,並將這一供應鏈擴展至歐洲,將最終推動發達國家稀土供應鏈的獨立與自給自足。
此外,中共的稀土出口限制威脅也引發了歐盟的反擊。歐盟尋求與七國集團(G7)夥伴合作,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歐盟也提出了一項新的歐盟資源計劃「RESourceEU」。該計劃旨在確保歐洲工業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獲得關鍵原材料的替代來源。
川習會的墨跡未乾,稀土戰場已轉向礦山、工廠與港口。美國不再乞求,而是與盟友並肩開採、精煉、消費;中共的壟斷紅利正在被「三邊閉環」一刀刀切碎。12到24個月,貝森特說的時間窗口正在倒數。當西方供應鏈站穩腳跟,稀土將從「北京的武器」變成「自由世界的基石」。
——《紀元焦點》製作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