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1月05日訊】四川省成都市的知名獨立書店「有杏書店」因「不可抗力」日前宣布將於11月28日關門,讓中國不斷収窄的公共生活空間再次受到關注。在輿論關注下,該店店主張豐11月4日宣布書店可以繼續開下去。
據張豐4日傍晚在其微信公眾號「城市的地得」撰文表示,「過去幾天,有太多的人關注、關心書店,大家的愛,最終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影響,書店可以繼續辦下去了」。
他表示,書店所有的書都是「合法出版物」;所有的活動都會備案,只是10月9日一場活動忘了備案且店主正出國旅行;所有的活動都是公開的,都有錄影「方便檢查」。
他坦言,書店非常弱小,又絕對透明,「它當然可能隨時結束,但是沒必要失望」。
張豐是中國具有影響力的作家與專欄評論人,有杏書店是他在成都創辦的一家獨立書店。據悉,張豐創辦有杏書店的目的之一是探索線下公共生活,並曾邀請過多位學者在書店舉辦活動。
10月,他邀請「基本常識」作者項棟梁在書店舉辦「走出食物焦慮」的講座,但講座因沒有「報備」,最終遭有關部門叫停,並被要求「認真整改+取消整月的活動」。
10月29日,張豐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宣布,書店將於11月28日關門。他寫道:「我曾想過很多種書店結束的方式。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不可抗力——現在它真的來了」。
有網友留言詢問「為啥呢,活動一直不錯」,張豐說「這就是原因」,暗示書店被迫關門與舉行各種討論公共議題的講座活動有關。
10月30日,《聯合早報》評論稱,此事凸顯中國公共生活空間持續收窄,「成都一度迥異於其它中國城市的蓬勃公共生活,似乎只是曇花一現」。
近年來,獨立書店在中國的生存空間不斷收窄。除了有杏書店,曾是上海文化地標的獨立書店季風書園,於2018年初也因政治壓力被迫關門。去年9月,季風書園最終選擇在美國華府重開。
張豐在昨日的文中表示,大家對書店的關愛超出其想像。在陌生人來來往往的城市,需要書店這樣的公共空間。書店凝聚人心,傳遞希望,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書店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他願意把書店理解為「城市的共識」。
就書店宣布關門後又「死而復生」,張豐回應台灣中央社表示,這是在獲得主管當局同意後,書店最新的動向。
責任編輯:高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