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30日訊】(記者夏雨綜合報導)美國海軍正在加速研發和整合新型波音MQ-25A「黃貂魚」(Stingray)無人駕駛空中加油機 。這款看似不起眼的加油機有望成為海軍航母上最重要的艦載機之一,令F-35戰機和「超級大黃蜂」戰機如虎添翼。
隨著美國海軍目前將重心放在亞太地區對抗中共,作戰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美國海軍正在加強縱深打擊能力。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性能優異,但航程有限。F-35C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但只能在美國航母上起降,而且,儘管航程比「超級大黃蜂」要遠,但仍然有限。
美軍以力量投射為目標
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軍隊都以防禦為目標,但美國軍隊卻以力量投射為目標。這一點從美國擁有全球約75%的空中加油機隊上體現出來。常言道:「業餘軍迷總喜歡談論謀略戰術,而專業人士則研究後勤保障。」在戰鬥機領域,一項關鍵的後勤挑戰是確保燃料的可靠供應,這往往比研究戰鬥機的最大馬赫數或超機動性更為重要。
在針對伊朗的「午夜之錘」行動中,美國使用的加油機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此次行動再次凸顯美國空軍在全球許多偏遠地區投射力量的能力,這是其它任何國家的空軍都無法做到的。
對美國海軍而言,雖能通過讓艦艇在近海區域執行任務,來縮短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但仍存在諸多限制。其一在於,難以攻擊位於內陸深處的目標;其二則因敵對國家可能對近岸水域實施干擾,迫使海軍艦艇遠離海岸線行動。此外,當戰鬥機搭載重型彈藥、在作戰環境下執行雷達隱身戰術時,其作戰航程將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超級大黃蜂」是海軍戰術艦隊的中堅力量,當滿載彈藥且沒有空中加油支援時,其作戰半徑僅能覆蓋250英里(約402公里)範圍內的目標。F-35C航程更遠,但數量遠低於「超級大黃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軍正在優先研發第六代F/A-XX戰機,該戰機的航程將增加約25%。海軍也在探索其它方法來延長現有戰機的航程。
海軍需要一種專用的新型加油機,即將推出的波音公司研製的MQ-25「黃貂魚」無人機是選擇之一。
圖為2023年11月15日,美軍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在菲律賓海域執行任務,一架F-35C戰鬥機在甲板上降落。 (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3rd Class Isaiah B Goessl)
海軍計劃MQ-25A「黃貂魚」於2026年服役
波音方案中的「黃貂魚」無人機從前面和側面看都像一條肥大的鯨魚,因為「無人駕駛」,所以機體內部容積巨大,所載燃油可以實現為4—6架艦載機加油。從續航力來講,這種略顯「肥大」的機體能產生一定的升力,加上大展弦比的細長機翼,具有滑翔機一樣的升阻比,特別適合超長航時與超遠程飛行。
「黃貂魚」的設計也突出了低可探測性。它機身隆起的脊背,經典的飛翼布局,經過特殊設計的發動機尾噴口,能有效縮小雷達反射面。
據波音公司稱,MQ-25「黃貂魚」除了核心的空中加油任務外,還能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任務。目前,海軍計劃該機於2026財年首次服役,並於2027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它將成為海軍的第一款無人加油機,也是海軍的第一款艦載無人機。美國海軍計劃在2026財年採購三架「黃貂魚」無人機。
「黃貂魚」無人機不僅能提升戰術戰鬥機的航程,還能減輕「超級大黃蜂」戰機的夥伴加油壓力。這將使更多「超級大黃蜂」戰機能夠執行其它任務,並減少機身磨損。美國海軍已制定採購76架「黃貂魚」無人機的計劃,其中包括67架作戰型和9架測試研發型。
海軍已為該項目申請了2026財政年度10.4億美元的經費,用於自由支配採購和研發、測試與評估。作為參考,10億美元足以按出廠成本購入約新型10架F-35戰鬥機。MQ-25的研發耗時較長,它於2019年首飛,2021年9月成功為海軍E-2D「鷹眼」預警機進行空中加油,並於2021年12月完成首次航母測試。
MQ-25「黃貂魚」將是第一款基於艦載作戰的無人空中加油機,旨在提供空中加油能力和情報、監視與偵察(ISR)性能。(U.S. Navy photo courtesy of The Boeing Co./Released)
助力海軍戰鬥機征戰遠方
波音公司於2018年首次贏得合同時,計劃是該加油機於2024年投入使用,但此後多次延期。一旦投入使用,「黃貂魚」加油機將用於延長已部署的F/A-18「超級大黃蜂」、EA-18G「咆哮者」、F-35C「閃電II」,以及最終的F/A-XX戰鬥機的航程。
F/A-18E/F作為目前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為了擴大該戰機的航程,海軍不得不採用夥伴加油的方式,具體操作如下:目前美國海軍F/A-18E/F出動時,一般採用三機編隊的方式依次起飛,一般最後一個架次作為加油機。
在2019年首架MQ-25無人機成功首飛後,海軍當時發表聲明說,正在加強對最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改進,這些舉措旨在改善即將上艦的F-35C隱形戰鬥機和新型MQ-25「黃貂魚」無人空中加油機的海上作戰潛力。
「黃貂魚」加油機選用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AE 3007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也為美國空軍的RQ-4「全球鷹」和海軍的MQ-4C「海神」無人機提供動力。該發動機於1991年首次投入使用,總產量超過3400台。
2024年7月14日,美軍的「尼米茲號」航母(CVN 68)在太平洋執行任務,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飛行甲板上進行觸地重飛。(美國海軍)
海軍的關鍵優先事項之一
2025年1月,「戰區」(The War Zone)報導了美國海軍在「2025年西岸防務會議」(WEST 2025)上提出的關鍵優先事項。這些優先事項的核心是確保海軍能夠在太平洋地區的高端戰爭中取得勝利。其中最關鍵的是MQ-25「黃貂魚」無人機,它將幫助海軍其它飛機顯[ascii]著[/ascii]提升航程和持續作戰能力。
「戰區」報導稱,攻擊機和武器部門負責人表示:「我想重點介紹MQ-25,因為它是我們即將部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能力,能夠有效提升航母艦載機聯隊航程和續航能力。」
另一項優先事項是新型遠程武器和先進平台,這些武器和平台能夠深入敵方嚴密的防空系統。海軍還希望建立強大的網絡來支持支撐這些作戰行動的殺傷鏈。
要使F-35(或任何噴氣式飛機)發揮效能,必須具備燃料補給能力。海軍已著手規劃擴大打擊範圍,雖然此舉將降低出擊頻率,不過,最緊迫的問題是確保戰機能夠空中加油。
在海上對抗中共格局的演變
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聯隊首次深入大縱深內陸地區執行任務。艦載機作戰半徑一般在800公里—1000公里,每次戰鬥出航,為保証在阿富汗上空有一定的有效留空時間,都需要在空中加油2—3次。擔任加油任務的是美國空軍和英國空軍的陸基加油機。這些加油機每次都需要從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北約軍事基地起飛,或從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起飛。
太平洋是美中對抗的主要戰場,中共也在積極調整戰略,企圖利用海軍和空軍的弱點。中共致力於研發用於摧毀地面飛機的導彈、用於迫使航母遠航的「航母殺手」導彈,同時利用偷盜的西方技術開發新型第五代和第六代戰鬥機。
週五(10月31日),美國戰爭部長皮特‧海格塞斯在吉隆坡舉行的東盟防長會議期間,與中共防長會談。海格塞斯強調維護印太地區力量平衡的重要性,並重申美國對中共在南海、台灣周邊地區,以及針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盟友和夥伴的活動的關切。
無論是因為南海爭端,還是台海或東海爭端,在強對抗、快節奏、大區域的信息化海空戰場環境下,相比有人機,無人機在危險和戰損承受力、長時間執行任務的耐受力、隱身性、作戰半徑、航程、有效載荷能力等方面,具有顯[ascii]著[/ascii]優勢。
隨著無人加油機登上美國航母,艦載戰機作戰半徑將在現有基礎上擴大約480公里—640公里,經多次空中加油,艦載戰機留空時間和活動範圍將成倍增加。若配合高精度遠程打擊武器,艦載戰機將有能力深入對手的內陸發起打擊。於是美國海軍決定在航母上搭載「黃貂魚」無人機,主要作為加油機使用。其中一項性能指標的要求是,在距航母926公里外提供燃油。
最終,海軍將擁有67架可作戰的MQ-25無人機,這款先進的加油無人機或將成為海軍最重要的作戰力量之一。戰鬥機只是這幅龐大拼圖中的一塊,還需要與其它眾多協同作戰的裝備共同發揮作用。
為了發揮效用,戰鬥機需要電子戰設備(例如EA-18G「咆哮者」)、雷達飛機(例如E-2D「鷹眼」)、天基資產(例如衛星)、加油機(例如「黃貂魚」)等等的配合。
航程更遠的戰鬥機也有助於保障海軍航母的安全,使其能夠在遠離威脅的更遠海域執行任務。
此外,美國空軍也正在研發一種名為NGAS的隱形(可能具備自主作戰能力)加油機,以加強加油機的實力。
(本文參考了Simply Flying上週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