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中共今年推出價值3,000億元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2%)的消費品補貼方案,旨在刺激家庭支出,以實現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然而,隨著方案進入最後一季,效果正在迅速衰減。
該方案支持購買家電、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耐用品。但其「一次性降價」的設計鼓勵消費者提前購買,透支未來需求。
據路透社報導,36歲的醫生Lisa Zhu儘管利用補貼購買了三台空調和一台洗衣機,但表示,「我不需要再買任何家用電器了,這些應該能用好幾年。」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劉寒娜(Hannah Liu)認為,這種政策無法提高居民收入以創造可持續消費,而是鼓勵消費者提前購買耐用品,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回跌效應」(payback effect)。
數據警示:消費增長即將面臨懸崖
儘管補貼計劃的規模不大,但其對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超出其體量。麥格理(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估計,該補貼可能為今年的GDP貢獻了約0.5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前九個月,冰箱銷量較2024年同期猛增48.3%;電動汽車銷量增長34.9%;視聽產品銷量增長26.8%。
然而,由於提前購買和去年同期小型補貼基數的影響,野村證券預計家用電器銷售額在第四季度將同比下降約20%,汽車銷售額將下降2.0%。這證明「回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補貼方案從助推消費變為阻力。
安徽一家家電門店的銷售人員Shi Xiaolan表示,店鋪銷售額從6月的1,300萬元人民幣降至7月的300萬元,且此後一直沒有恢復。「顧客提前進行了採購,我們的銷量預期很不樂觀,日子越來越難熬。」
數據顯示,零售額增長落後於整體經濟增長,表明周期性的消費刺激措施未能阻止中國結構性的供需失衡惡化。
中國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落後全球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而投資(主要集中在基建和製造業)則領先約20個百分點。這導致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並加劇了國內的通貨緊縮。
湖北荊州一位空調店主Cheng Sha表示:「如果人們沒有錢,這些補貼是無法刺激消費的。」他擔心補貼效應消退後店鋪難以繼續經營。
專家們也認為,如果沒有結構性改革,商品補貼只是周期性、短期的措施,不太可能以可持續的方式重振消費。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An exhibitor introduces washing machines to buyers at the Canton Fair in Guangzhou,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April 15, 2025. Sinc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in Januar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locked in a tit-for-tat tariff war, with the US now charging levies of up to 145 percent on imports from China. (Photo by JADE GAO / AFP) (Photo by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4月15日,廣州交易會(Canton Fair),一位參展商在介紹洗衣機。專家表示,中共通過補貼刺激消費,最終可能適得其反。(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外國投資者被中國房地產市場套牢 難以回本
Next Article 高市任日本首相當日 印度護衛艦訪橫須賀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