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訊】(記者林燕綜合報導)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選擇承受巨額虧損,出售持有的中國房產,因為他們認定被中國房市套牢,難以回本。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的壓力。
彭博社週一(10月20日)報導說,自2024年末以來,包括貝萊德和凱雷集團在內的投資管理公司紛紛拋售中國商業地產,出售價遠低於購買價,導致為這些資產提供融資的銀行也跟著虧損。
有交易員和銀行家表示,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機構正在考慮剝離在中國的資產。
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其它貸款機構已經發出警告,其在中國的房地產貸款違約率將上升。
根據高盛明晟MSCI Real Capital Analytics彙編的數據,過去15年,外國買家在中國的辦公大樓、倉庫、購物中心和數據中心投資了近1,400億美元。他們本押注中國房地產市場,認為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加,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空間需求將持續增長,並給他們帶來盈利機會。但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嚴重誤判。
隨著中國房地產企業接連倒下,前所未有的房地產供應過剩導致租金下跌,同時還有許多房價直接暴跌,有些甚至跌回十年前的水平。
據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和銀行家介紹,外國投資人主要投資北京和上海的商業地產,這些辦公室投資占外國人房地產投資的很大一部分。自2019年起,北京和上海的商務地產市場估值已經暴跌超過40%。
中國主要大城市的辦公室空置率高居全球前列,介於20%到40%不等。房地產顧問公司和經濟學家預計,需要數年才能消化中國的商業地產過剩供應,反彈得等到若干年後。
一些外國投資者不得不降價出租或續租,有些租金收入比過去低25%。即便如此,外國投資者仍覺得很難從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抽身而退,甚至難以收回成本。
彭博社報導,現在的問題是,業主等待出售的時間越長,損失就可能越大。
報導引述產業研究亞太房地產高級分析師派崔克‧黃(Patrick Wong)的話說:「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物業被套牢了。」
他表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最好的選擇是找到本地買家,不過就連中共國企也在觀望,等待房地產市場出現好轉的跡象。
根據MSCI 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外國投資者在COVID疫情前重金押注中國房地產。2019年,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房地產的購買額創下近2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惠譽評級中國房地產行業主管鄧碧瑩(Rebecca Tang)表示,中國的惡劣市場環境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不良資產被拋售。
她擔心,這些不良資產反過來影響同類商業地產資產的估值,而估值暴跌將進一步連累一些更健康的房地產資產。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房地產經濟服務主管尼古拉斯‧威爾遜(Nicholas Wilson)預測,中國寫字樓租金在2026年將繼續下降,並且到2030年,中國的房地產名義產值仍將低於2020年。
對華援助新聞網刊登的一片評論文章說,現實與權威研究理論都證明中共極權主導下的中國經濟僅在房地產方面就已進入極度危險境地,而今天中國房地產的崩塌聲正是中共極權痼疾的外在表徵。
文章表示,在崩塌的房地產面前,中國經濟極速嚴冬正在降臨。企業倒閉成潮,民眾失業遍野,民眾財富急劇歸零。進而全國9億多人負債,社會各種矛盾激化,暴力事件劇增,社會正步入極不安全狀態。以至於中國近年來不斷湧現如城市跳橋潮、跳樓潮的自殺風潮,甚至不斷發生無目標的隨機報復社會的殺人潮。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23年10月16日,落日中的上海市區樓房。(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荷中官員就安世半導體通話 雙方聲明各異
Next Article 中共通過補貼刺激消費 經濟學家:無法持續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