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11日訊】今日焦點:風頭蓋過上司,「胡海峰」高調亮相 背後有何信號?大陸經濟崩塌,昔日繁華不再,如今遍地蕭條;氣候全亂了!北方冷到「破紀錄」,南方高溫直逼40度。
風頭蓋過上司 胡海峰高調亮相 背後有何信號?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中共前黨魁胡錦濤之子、民政部副部長胡海峰。日前,他的一次公開亮相,引爆輿論。
10月10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副部長李常官、胡海峰、劉振國,出席會議。
但引人注意的是,在發布會後,陸媒在報導中,略過了民政部長陸治原,集體將目光聚焦到了副部長「胡海峰」身上。
比如,在《每日經濟新聞》、《上觀新聞》、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等媒體的報導中,標題突顯的都是胡海峰。
在《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內容中提到,胡海峰和陸治原都談及社會組織問題。但胡海峰的講話內容排在陸治原之前,且兩人的報導內容相當。
而在「長安街知事」的報導中,只提到了胡海峰的講話內容,對於陸治原則隻字未提。
在「四中全會」即將召開的敏感時刻,陸媒的行為引發外界關注。很多人認為,這其中或許藏著與四中全會「權鬥」相關的信號。
對此,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分析,這樣的安排並不尋常。他說,這一次,胡海峰的風頭明顯蓋過了他的上司陸治原,如果說這只是因為他是胡錦濤的兒子,這顯然不正常。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習近平還在顧忌團派或者胡派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四中全會舉行之前,中共內部「權力鬥爭」微妙,有關習權力穩固性的正反兩種可能,都不能完全排除。
回顧過去,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上,胡錦濤被當眾架離會場的畫面還歷歷在目。那次事件被外界視為「團派被徹底邊緣化」的象徵。之後,李克強、汪洋退休,胡春華被踢出政治局。對此,外界普遍認為,以胡錦濤為首的「團派」已被習近平「團滅」。
但在2024年,曾數度傳出升官,卻一再落空的「胡海峰」居然升官了,從浙江麗水「市委書記」升任「民政部副部長」。之後,胡海峰的曝光率明顯上升,近期更是頻頻露面。
其中,最讓外界關注的是,今年9月,土耳其駐華大使館在大陸微博、海外社媒的官方帳號發布消息,稱土耳其大使塞爾丘克‧於納爾(SelçukÜnal)禮節性地拜會了中共「民政部副部長」胡海峰,「雙方就發展兩國間的合作交換了意見」。帖子還發布了土耳其大使到訪胡海峰的辦公地點、向胡送上禮物的照片。
而根據公開消息,於納爾在今年8月1日,才向中共外交部遞交國書副本,正式走馬上任。因此,於納爾拜訪胡海峰的行為,引發外界關注。
對此,時評人士唐靖遠在其自媒體節目中指出:「此次於納爾去拜會胡海峰顯得很不尋常,因為胡海峰只是一個排名第四的民政部副部長,分管社會組織管理、社會救助、兒童福利、養老服務等,和外交領域沒有半點關係。」他認為,於納爾就是衝著胡海峰是胡錦濤兒子的身分來的,「說白了就是衝著胡錦濤來的。」
大陸經濟崩塌 昔日繁華不再 如今遍地蕭條
近段時間,抖音、微信視頻號、快手等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的年輕人發布訴苦視頻。他們稱,企業接連倒閉,以致於他們「求職無門」。現在,他們已陷入困境。而在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主也在公開抱怨,訂單銳減、資金鏈緊繃,讓企業難以為繼。
江蘇崑山一名從事電子零件製造的企業主稱,今年暑期,他的工廠接到部分「以舊換新」的訂單,但不到兩個月,訂單突然減少。之後的幾週,工廠的出貨量幾乎為零,員工被迫放假。廠區附近的加工廠,已經有三家關門了,有的在出售廠房。街口餐館也因為沒有食客,貼出「轉租」告示。他說:「雖然新聞裡說,現在的經濟穩中向好,但在我看來糟糕透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到年底。」他補充,聽說這裡還算是好的,廣東那邊的情況更差。
化名邵峰的北京經濟學者指出,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已經選擇撤離。雖然當局極力安撫,稱中國的經濟仍有活力,但這樣的話術已無法取得民眾的信任。他說,今年3月,李強在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承諾,「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但在實際上,民企的空間已經被壓縮到極限。從3月到現在,大陸各地都出現了民企「倒閉」和「裁員」等現象。
邵峰表示,當企業主選擇「不再抱著幻想」,中共政策工具箱中的「老調重彈」也難以挽回頹勢。至於說,中國的經濟是否還會有回升的機會?「對於這一點,我個人很不樂觀。」他說,大陸現在的環境遠不如九十年代。有接近中南海的朋友對我說,「你已經走不遠了,讓下一代早點離開吧。」
曾在美國跨國公司任職的李女士稱,她早年在美國留學,學成歸國後,於2016年加入上海的一家化工企業,管理亞太業務,年薪高達160萬人民幣。但公司撤離上海後,她失去了工作。沒有收入,她不得不退掉早年購買的幾張保單。不僅如此,她還要把租住的房子退掉,去租一個小房間。她說,「我從沒想到,自己會是這種結局。」
一名浙江網友稱,當局強制繳納社保,以致老闆直接走人,報警也沒用。對此,有網友回應,這類事件常被定義為「債務糾紛」,警方不予立案,員工只能走法院程序。
化名宋濤的北京學者指出,大陸過去的繁榮,從本質上來說,是「虛假的繁榮」。他說,「中國靠製造業出口賺取外匯,但同時也在掠奪勞動者的財富。其中一部分用於基建、外援與軍工發展;而另一部分資金,最終流入的卻是「權力者」的口袋。」
宋濤稱,樓價暴跌、企業倒閉、餐館關門,其根源在於百姓手裡沒錢了。
浙江嘉興企業主馮先生說,僅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內,他就聽說當地有「數十家」中小工廠倒閉。他說,這次倒閉的大部分,是資產在兩三千萬元的小企業,有的企業已拖欠員工幾個月的工資了,老闆根本沒有能力繳納社保。工人報警後,卻被告知,這屬於「民事糾紛」,只能走法院程序。現在,許多工人不要社保,只希望能「按天」結算工資,以維持生計。
最近兩週,東莞地產中介在視頻網站上 推銷被清空的廠房。從視頻中看,廠房的數量很多,絕大部分廠房整棟出售,價格在數百萬至兩千萬元不等。這意味著,東莞這個曾經的「世界工廠」,如今已繁華不再。對此,台商黃先生說,與十年前相比,東莞的工廠減少了七成,工人也跑了,所以才有那麼多空置廠房。
高盛與瑞銀認為,如今,中國的經濟形勢似乎已經進入了「下行快車道」。
多位學者指出,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不是短期政策就能逆轉的,真正的挑戰在於「信任重建」與「結構轉向」。如果決策層仍以行政手段替代市場改革,經濟「失速」將會變成經濟「停滯」。
大陸經濟蕭條,社會亂象不斷。如今,連天氣也跟著亂了起來。近段時間,大陸多地出現極端氣候,包括洪水,颱風、暴雪、雷暴等。現在,連氣溫都跟著亂了。
全亂了 北方冷到破記錄 南方高溫直逼40度
10月的氣溫本應涼爽宜人,是一年中溫度最適宜的時期。但今年的10月,中國南北方上演的卻是「冰火兩重天」。
10月10日上午,「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未來兩天,四川盆pen地、陝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都有「大到暴雨」。
與此同時,江南和華南北部仍被高溫籠罩,其中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最高氣溫可達38℃攝氏度以上。
據陸媒報導,10月9日,江西、湖南、安徽最高氣溫上升至37℃以上,武漢、長沙、南昌、重慶衝上了35℃的高溫線,刷新了各自的最晚高溫記錄。
江蘇、上海衝到30℃,浙江、福建中東部部分地區衝到32℃,西部地區的溫度則高達35℃以上
不僅如此,南方高溫還將持續。在13日之前,江南的高溫還會繼續攀升。浙江中西部、福建、江西、湖南,可能還會出現37-38℃的高溫,浙江西部、江西東部的局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39℃。
而在北方,氣溫卻低得驚人。以北京舉例,10月9日,北京南郊觀象臺 觀測到的最高氣溫只有10.6℃攝氏度,創下74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溫度。
而北方其他地區的氣溫也在大幅降低,已提前進入深秋模式,很多地區的氣溫,已經達到往年11月中旬的水平。
以哈爾濱舉例,最近幾天,連接降雨。10月8日,哈爾濱最高氣溫為12℃,最低溫度為零下-1℃。10月9日,最高氣溫為13℃,最低溫度為1℃。
用網友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你在北方裹著襖,我在南方露著腰」。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