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而不战」的军事秀场
近年来,中共对台湾及周边地区的「军事演习」越来越频繁,动不动就宣称要「环台演练」、「模拟封锁」、「夺取制空权」。这些军演往往由央视、解放军报和环球时报大肆渲染,配合震撼的音乐、夸张的解说,把一场本质上并无实质战术意义的演练,塑造成一场「战场直播」。
然而,这些所谓的「大规模军演」,其实更像是戏剧化的表演。中共不是真的要打仗,而是需要「演给自己人看、演给国际看」,以此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
军演的重点,往往不是在军事层面,而是「舆论战」与「心理战」:藉由声势浩大的宣传,让国内民众以为解放军战力强大,国家安全无虞;同时也希望对台湾和国际社会施加压力。换言之,这些军演本质上就是「假战争」,是一种政治工具。
军演背后的政治需求
习近平之所以频繁上演军演大戏,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虑。
第一,转移内政压力。
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螺旋: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市持续崩跌、外资撤离潮不断。这些问题无法靠政策立即解决,因此中共只能透过「制造外部敌人」来转移焦点。军演成为习近平安抚国内舆论的最佳手段。
第二,塑造「战时领袖」形象。
习近平极度重视个人权威,他必须被塑造成「能带领中国走向强国复兴」的伟大领袖。藉由不断军演,他能展现「敢战、能战」的姿态,将自己包装成「民族守护者」。
第三,内部整肃工具。
军演不仅是对外的表演,也是一种对军队的考核。谁能参与演习、谁能掌握核心兵种、谁能获得领导人点名表扬,都攸关军中仕途。这让军演成为习近平对军方的「忠诚测试」。
军演的「三无」困境
虽然军演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存在着「三无」困境——无实战价值、无国际威慑力、无民心认同。
一、无实战价值。
解放军的演习多半是「摆拍」成分居多,事先安排好流程,缺乏真实对抗性。更有消息指出,许多演习数据经过「美化处理」,就连发射的导弹是否成功击中目标,都可能是「后制加工」。这样的演习无法真正提升部队战力,反而让基层官兵习惯于「演给上级看」。
二、无国际威慑力。
国际社会早已看穿中共军演的虚张声势。美日等国的军事专家指出,中共演习虽然规模庞大,但缺乏统一指挥与实战经验。与美军相比,解放军在后勤保障、跨军种协调、联合作战能力上仍有巨大差距。每次军演后,台湾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反而更紧密,完全达不到中共威慑的效果。
三、无民心认同。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军演顶多是新闻里的「热闹话题」,并不能真正带来安全感。反而因为军演过度频繁,导致民众逐渐「免疫」,觉得政府是在「装腔作势」。尤其当经济压力日益沉重时,许多人开始质疑:花大钱搞军演,对百姓生活有什么帮助?
国际舞台上的「自曝其短」
中共原本希望透过军演展现力量,但实际效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甚至「自曝其短」。
2023年一次南海军演,中共试图展示新型舰艇与反舰导弹,却被卫星拍摄到「导弹偏离靶心」。2024年台海军演中,中共号称「完全封锁台湾」,但美军照常派遣侦察机与军舰穿越,等于直接打脸。这些「穿帮镜头」成为国际媒体报导的焦点,让中共的军事大外宣变成笑话。
更讽刺的是,中共对外标榜「不怕战争」,但对内却极度害怕真实冲突。因为一旦真的爆发战争,解放军能否打赢根本没把握,而习近平也承受不起「战败」的政治代价。于是,只能继续以军演自我麻醉。
台湾社会的「免疫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社会对中共军演的反应逐渐趋于冷淡。过去每当解放军宣布「环台军演」,台湾媒体与社会会出现短暂恐慌。然而随着演习次数增加,台湾民众反而形成「免疫反应」:不再恐惧,甚至带着嘲讽心态看待。
这种心理转变,正是中共军演策略的失败。军演原本意图「吓阻台湾」,却在长期下来成了「狼来了」。台湾社会愈来愈明白,中共军演只是政治秀场,不值得过度惊慌。
结语:军演的虚幻与真实
习近平的军演大戏,看似震撼,实则空洞。对内,它是安抚民心与巩固权力的手段;对外,它是宣传中国「强军梦」的工具。然而,军演无法掩盖解放军的真实问题:缺乏实战经验、制度僵化、腐败严重。
这些「假战争」最终暴露的不是中国的强大,而是中国对自身不安的恐惧。军演可以塑造一时的表象,却无法真正改变国际格局。当军演沦为「假动作」,中国军事实力的虚弱,反而被看得更清楚。
习近平想用「假战争」麻醉中国,但国际社会与中国人民都逐渐看穿:这场军演,不过是一场延长版的政治宣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