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訊】(記者沈越採訪報導)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額關稅的背景下,中國電商企業正通過「洗產地」方式規避出口壁壘:將商品轉運至第三國,再貼上新產地標籤出口至美國市場。這條日益成型的「灰色出口鏈」,由於各國開始警覺,有電商告訴記者,洗產地已經越來越難。
2025年下半年伊始,中美之間的關稅戰仍無緩和跡象。前總統川普重新上台後對中國發起新一輪貿易攻勢,數百項中國產品被加徵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涵蓋電子消費品、家居、紡織等中國傳統出口優勢產業。
在高關稅壓力下,許多中國電商與製造商選擇將商品先轉運至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或韓國等第三國,再以當地產地名義出口美國,業內俗稱「洗產地」。
浙江跨境電商從業者小強(化名)7月2日接受採訪時說,許多商家想方設法繞道赴美:「現在幾乎沒人再直接從中國發貨去美國,關稅太高,客戶也不願接貨。我們通常先把貨發到越南或泰國,讓那邊的公司重新包裝貼牌,改成『越南製造』,再發到美國,就能順利通關。在過去幾個月這條途徑比較可行,但最近不是很順利。」
義烏商人王志對記者透露,當地一家從事跨境運輸服務的中介機構,專門提供規避原產地限制的出口解決方案,聲稱可協助客戶「無痕切換」出口路徑,從申報、報關到物流全程包辦,確保商品「合法進入美國市場」。記者聯繫上該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化名),他解釋:「我們對接的是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倉庫,貨過去後會重新貼標、換包裝,然後從那邊出口申報,產地就是東盟國家,符合美方要求,不必擔心被查。我們業務涵蓋倉儲、國際運輸、報關等一站式服務,因運輸難度增加,收費有所提高。」
陳先生表示,該公司主要客戶群體為電子產品與小型機械製造商,平均每月處理超過300筆出口訂單:「很多客戶是在1688或拼多多上有生產能力的廠商,但不能以中國身分發貨,所以都找我們『洗產地』。」他補充道,這種操作在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祕密,但也引起美國的注意。
另一家總部位於深圳、專營東南亞物流的「捷達通」跨境平台,也提供類似服務。該平台員工歐先生(化名)向透露:「原本『東南亞轉口出口』是少數大客戶的需求,現在連淘寶店主都來問。中美貿易戰就像擠牙膏,企業只能自己想辦法出路,我們做的,就是幫他們打開出口通道。」
不過,歐先生亦表示,隨著美國加緊對中國產品追蹤調查,中國產品通過第三國轉運美國的渠道變得越來越難以通行:「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海關全力堵截中國產品,進入6月份,這條渠道越來越行不通了。」
隨著這類操作的激增,一些國家的官方機構也開始加強監管。韓國海關總署5月通報稱,今年第一季度查獲價值約295億韓元(約合2100萬美元)的進口產品涉嫌偽造原產地標識,其中大多數來自中國,且幾乎全部打算出口至美國。越南工商部則於4月呼籲各貿易協會、出口商與製造商加強對原材料與中間產品的原產地核查,避免偽造產地證明;泰國外貿局也在上月宣布,將加大對出口美國商品的原產地驗證,防止逃避關稅行為。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DOJ)近期也加大執法力度,重點調查小型機械、電子產品與玩具等類別商品的虛假申報與產地造假行為,並明確將其列為執法重點。
中國資深媒體人尹志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灰色空間」的出現,正是當前中美地緣政治對抗下,中國企業被動應變的體現:「當前中美關係進入歷史低點,美國在經濟與科技領域的制裁,中國企業幾乎無力反擊。隨著上半年廣東與江浙一帶數百家民企停業倒閉,數以十萬計的工人失業,這對普通家庭而言,影響極其深遠。」
北京獨立學者張匡也表示,中國大陸的經濟下行正加劇電商企業的生存危機:「國內失業率持續走高,消費疲軟,產能嚴重過剩。中產階級財富加速縮水,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大幅下滑。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社會對中美談判的期待趨於僵化,民眾對高層決策的不滿正不斷累積。」
張匡繼續表示,中共高層當前更傾向以民族主義儀式取代務實應對:「當前領導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準備9月3日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上,似乎希望通過民族主義的象徵性儀式來振奮士氣,轉移民眾對經濟困境的關注。」
他認為,早期貿易戰尚曾激發部分民間反美情緒,但如今這股情緒已大幅降溫:「中國民眾對中美談判已不抱希望,接下來全球也都在觀察中共當局將如何為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尋找下台階。」
責任編輯:李沐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YIWU, CHINA - APRIL 29: A worker pulls a cart with goods for export before loading them on a container at a logistics hub on April 29, 2025 in Yiwu,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Yiwu area is home to thousands of China's small commodities companies, many of which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rade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e looked to the Middle East, Africa, Europe and South America for new business. After President Trump put tariffs as high as 145 percent on Chinese goods, many producers saw orders from American clients cancelled or at least temporarily put on hold. (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示意圖。圖為2025年4月29日,浙江省義烏,一名工人正推著裝載出口貨物的手推車,準備將貨物裝入貨櫃。義烏是中國小商品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許多廠商的美國訂單被取消,或至少暫時擱置。爲了生存,中國商家只能賠本出貨。(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山洪夜襲河南 沖走工人板房 至少5死3失蹤
Next Article 江蘇男子手部外傷被要求查前列腺 親屬發聲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