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訊】(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21日共同舉辦座談會,就「決戰台海?中國武力犯台的現實與想像」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會討論。專家強調台灣需增強防衛能力,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並正確理解中國的風險。
主持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邀請大家,「一起關心相對嚴肅的國防議題,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努力裝備自己,就會對台灣愈來愈有信心。」
中華民國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解釋,曾有國際智庫指出「某某年前中共會動武」,引發民眾對中共武力犯台的討論與焦慮;但其實關鍵是中共攻台的「時機」,而非時間點的預測。
沈明室說,中共武力犯台時機取決於三項因素:美國是否放棄台灣?中共有無自信打贏美國及台灣?台灣有無嚇阻中共的防衛能力及抗敵意志?三者相輔相成,而美國的態度取決於川普(特朗普),中共的自信取決於共軍的自我評估和領導人的意志,台灣的軍事能力及抗敵意志則取決於軍備發展、訓練及抗敵意志。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分析中共對台動武的經濟成本,認為此舉將直接衝擊中國股匯市,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特別是台灣海峽為國際航運要衝,加上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核心地位,中共武力犯台將重創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海嘯也將反過來席捲中國經濟。
王國臣表示,具體而言,若中共對台動武,預料至少將喪失1,398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每年3,594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與援助,近3.3兆美元外匯與黃金儲備也會被凍結,造成重大損失。他說,中共應會優先顧好內部經濟,而非一味投入加強國防支出。
台灣大學校園安全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直言,「恐懼源於無知,近期許多傳言指出習近平即將動武,而我們應正確評估中共動武的可能性。」
余宗基表示,這可以從三個指標觀察分析:第一,中共對自身軍事實力的信心,目前習近平仍在準備,顯示信心不足。第二,美日對兩岸情勢的介入程度,而近日美國國會和日本自衛隊牽制中共的動作頻頻,明確展現絕不袖手旁觀的態度。第三,台灣內部的團結態勢,這是大家最能掌握、也最該努力增強的部分。
余宗基補充,中共最想要的是將台灣推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狀態,具體作為包括散播失敗主義、鼓吹疑美論、癱瘓國會、攻訐政府、傳播假消息等,意圖「兵不血刃」地贏得心理戰,拿下台灣。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說,對習近平來說,拿下台灣的好處是被讚為民族英雄,但地位已無法再上升;但如果戰敗,則可能造成「反習」勢力大集結,讓習垮台甚至喪命,從理性角度分析,如果他是習近平不會開戰。
馬準威表示,美國、日本、韓國或菲律賓是否介入的「不確定性」會造成中共很大壓力,這是習政府及官僚很難承受的。但大家不能因此鬆懈,備戰仍然非常重要,因為備戰將提高中共武力犯台的成本,且美國介入的前提包括台灣展現自我防禦意志,因此仍需努力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
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指出,台灣的網路社群一直流傳很多軍事和雙方戰力模擬的傳言,常見敘事包括吹捧中共、貶低台灣及疑美論等。如果發生戰爭,以俄烏戰爭的經驗來看,會有更多針對戰況、國家元首與各級機關首長的謠言,這些傳言的目的是擾亂資訊、製造混亂、動搖人心。
陳璽安表示,台灣許多民眾避談戰爭,加上有心人士不斷宣揚失敗主義,常造成社會無謂的恐慌。但只有知識才能化解恐懼、讓你我有能力面對危機,因此邀請青年朋友一起來思考:當這場考驗真的來臨,大家能做什麼、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責任編輯:葉紫微#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25年5月14日,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座談會,由左至右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中華民國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台灣大學校園安全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台灣公共策益提供)
Previous Article貴州大方縣發生兩起山體滑坡 至少十餘人被困
Next Article 中國至少42名基督徒仍被中共扣押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