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訊】廣西柳州一位76歲的侗族老人,不會畫圖紙、不用一顆鐵釘,全憑腦袋裡的構想,親手搭建1200平方米的三層雙塔式木樓的視頻火爆網絡,網友驚呼「這是魯班轉世了嗎?」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76歲的石善章老人成了網紅,他搭建木樓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據石善章老人介紹,他連小學都沒有念完,沒文化,沒師傅,也不會畫圖紙,全憑腦子裡的構想,卻用50年時間為家鄉建起200多棟風雨不摧的木樓,而他的「神技」是被一場大火給「燒」出來的。
老人說,1974年,他居住的高培侗寨突遭大火,300多戶人家的木樓全部被燒毀,當時全村只有一位會造木樓的師傅,重建的速度非常緩慢。
那年石善章才20歲出頭,他早年給木匠當過學徒,為了儘快建好自己的木樓,他開始研究起搭建木樓的技巧。
76歲老人沒有用一顆釘子,徒手搭建3層木樓。 pic.twitter.com/AkEdQmf5KU
— ying tang (@yingtan04410735) May 5, 2025
「自己學的哦,沒有哪個人教,我又沒有文化,哪搞得起圖紙」,石善章說,「全寨燒完,那時又沒有錢,又沒有地方住,整個寨上才有一個師傅,三百幾戶要建樓,輪到你木頭都爛完了,那只有自己想辦法做啊。」
白天,他在別人家蓋房子的現場悄悄觀察研究。夜晚,他就在腦子裡「搭積木」,哪根梁該卡哪個槽,哪塊板該留多長的縫,全憑記憶和自己琢磨。
「搬木頭過來,一邊走路一邊想,想這個樓怎麼做,花這個頭腦太大了,你每個地方都要考慮到,全部在你頭腦裡面。」石善章說。
就這樣,他一邊做農活,一邊幫別人建房子,用了十多年時間學會了這門手藝。1988年前後,石善章建造了第一棟木樓——自家老宅,這是一棟三層雙塔式木樓,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
從原料杉木的砍伐、打磨、搬運,到主體結構的搭建,再到屋裡桌椅板凳的製作,全部是他親手做的。從那以後,他成了村裡的掌墨師(傳統修房造屋時,全程主持建設的「總工」),村民開始找他建木樓。
侗族的木樓不用一根鐵釘,全部都是榫卯結構。石善章自豪地說,全村三分之二的木樓都是他建的,幾十年來建了200多棟,這些木樓經歷了數十年風雨的考驗,屹立不倒。
「沒用釘子,用木頭固定,不會發霉,不會有螞蟻,住一百多年沒有問題。」他說,隔壁鄉一百二三十年的木樓都還在住人。
石善章建木樓從不畫圖紙,當他聽完主人家對房子的基本要求後,他的大腦裡就會生成一個「三維模型」。
「每個地方都要考慮到,全部在你的頭腦裡面。」他說,不靠圖紙、全憑記憶的情況下,他能夠準確標記,讓榫頭和卯眼精密咬合,保證木樓的穩定牢固。
去年,石善章親自搭建自家400平米的三層新木樓,兒子直播他建樓的場景時,直播間湧入幾十萬網友點讚,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他就這樣成了網紅,甚至有人請他去青島給景區修建木構建築。
網友紛紛稱讚:「高手在民間。」「好厲害了。」「魯班轉世。」「這不去大學建築系當教授,太可惜了。」
「他76歲,看著比我這個二十多歲的人眼裡還有光。」
「我們這邊都是木房子,不用釘子的,老祖宗的智慧,每個洞,每個卡扣,每塊木板直接銜接頭都要考慮到,不能大不能小,老祖宗的智慧,我叔叔就是幫人家做了一輩子房子。」
幾十年過去,石善章的手藝成了三江非遺,然而寨子裡的木樓卻越來越少了,大家都開始用鋼筋水泥建房子,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學建木樓的手藝。
責任編輯:夏松
轉自新唐人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廣西柳州一位76歲的侗族老人,不會畫圖紙,不用一顆鐵釘,全憑腦袋裡的構想,親手搭建1200平方米的三層雙塔式木樓。(視頻截圖合成)
Previous Article海南自貿港前景黯淡 實際使用外資數據難看
Next Article 貴州景區4艘遊船傾覆 釀10死70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