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 4 年来第一个没有严格防疫措施的夏季旅游高峰,但是外国旅客到中国的人数,与疫情前仍有不少差距。
2023 年 1-6 月,北京市入境游客仅为 40.79 万人,不到 2019 年全年的 11%。同期,上海市入境游客数量为 124.15 万人,仅占 2019 年全年的 13.8%。
中国文旅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 5.2 万,2019 年同期则为 370 万人。
据大陆媒体《财经》报导,航班太少太贵、签证办理太繁琐、酒店不接待外宾、移动支付用不了…… 这些问题拖慢了入境游奔跑的速度。
另外,《彭博》等媒体报导,外国人对于到中国旅游仍充满担忧。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旅行咨询中建议「美国人重新考虑前往中国大陆的旅行,因为当地存在任意执法问题,例如可能禁止出境以及非法拘留」。
其他国家也持类似观点。澳洲政府表示,旅行者在中国期间应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北京官方可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拘留外国人。
中国的电子支付,也是外国人的痛点之一,本地多数商家拒绝境外信用卡,从路边摊到大百货商店,多数商家只接受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付款。
虽然微信支付等平台,已经开始接受国外信用卡,问题在于实名制的要求,却像愈来愈「刁难」国外游客。
斯洛维尼亚电影制片人Barbara Kosmun 今年夏天前往中国,她上次到访是2019 年,当时也使用过电子支付平台,但这次她重新激活微信支付帐号,上传了五次护照照片都没成功,最后只能靠朋友付帐。
Kosmun 说,微信相关要求让她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但如果会说普通话,安装了合适的 App,有一张境内发行的信用卡,那中国会是世界上最方便的国家。
即使没有付帐顾虑,光是要预订行程,可能就足够让外国人头痛。许多热门景点,例如长沙市省博物馆、苏州寒山寺等,都需要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但是很多境外游客都不使用微信,甚至下载好微信后发现,预约程序并不兼容护照和外国游客姓名。这给外国游客带来了糟糕的体验。
入境游的未来会如何?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评价:
「长远来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入境游市场将迎来全新契机。提升国内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质、关注城市旅游品牌的构建、创新推动国际传播等举措,是在愈发激烈的全球旅游目的地竞争下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