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31日訊】(記者李言編譯報導)據路透社報導,到巴西東北部為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建新廠的中國工人,每班工作10小時的收入約為70美元,這是中國許多地區每小時最低工資的兩倍多。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容易作出的決定,但要離開就難得多了。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勞工合同,這些中國工人由比亞迪的承包商金匠公司(Jinjiang)僱用,在巴西工作期間,他們要按要求交出護照,大部分工資直接匯回中國,並支付近900美元的押金。這筆押金只有在工作滿六個月後才能取回。
巴西勞工監察部門和三位中國勞工法專家指出,這份長達三頁的合同包含多項違反巴西和中國勞動法的條款。其中,合同允許公司單方面將勞動合同延長六個月,並對包括罵人、爭吵或在工地和宿舍內赤膊行走等行為處以200元人民幣的罰款。
紐約大學法學院研究員、曾為北馬里亞納群島(Northern Mariana Islands)被強迫勞動的中國工人爭取賠償的律師亞倫‧哈雷瓜(Aaron Halegua)表示,這些條款「是強迫勞動的典型警訊」。他補充說,中國法律禁止雇主扣押工人護照或要求其支付任何形式的履約保證金或押金。
金匠公司在中國多個城市(如常州、揚州和合肥)參與比亞迪工廠建設。該公司否認相關指控,稱巴西勞工監察部門的調查結果「與事實不符」,並指責翻譯不當導致誤解。
「所謂金匠僱員被『奴役』並被『解救』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金匠公司在上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
比亞迪巴西分公司高級副總裁亞歷山大‧巴爾迪(Alexandre Baldy)告訴路透社,比亞迪直到去年11月底巴西媒體首次報導此事後,才得知有關違規行為,隨即向金匠公司詢問相關指控。
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巴爾迪和比亞迪巴西總裁李泰勒(Tyler Li)於去年12月2日與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會面,向盧拉表示比亞迪正在處理此事。然而,盧拉總統辦公室尚未對此回應。
兩週後,巴西勞工監察部門突擊檢查工地,發現工人被安置在擁擠的宿舍內,甚至沒有床墊可用。其中一間宿舍塞進31名工人,只有一間浴室,食物直接堆放在地上,與個人物品混雜。監察人員形容那裡「條件惡劣,令人難以忍受」。
巴爾迪否認曾在與盧拉總統的會面中討論此事,稱公司此前對金匠的勞動合同並不知情。他向路透社表示,比亞迪正在採取措施,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
雖然監察部門尚未提供證據表明比亞迪知曉這些違規行為,但巴西反奴役勞工監察部門負責人馬修斯‧維亞納(Matheus Viana)指出,作為主要僱主,比亞迪應對其承包商的行為負責,因此仍需承擔「直接責任」。
比亞迪工廠建設引發爭議
這份勞工合同的曝光,使得原本被視為中巴經濟合作典範的比亞迪工廠陷入醜聞。
2023年底,比亞迪與巴西政府達成協議,接管位於巴伊亞州(Bahia)首府薩爾瓦多(Salvador)附近卡馬薩⾥(Camaçari)工業園區的一家工廠,並計劃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電動車生產。該廠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長達20年的生產基地,但福特於2021年關掉這家工廠,裁員約5,000人,結束在巴西的製造業務。
對於曾擔任聖保羅冶金工會主席的盧拉而言,比亞迪的投資原本被視為巴西工業復興的重要舉措,預計將創造大量現代化製造業就業機會。這一投資計劃引發當地民眾的期待,許多人希望這家中國企業能夠帶來比福特關廠時更多的工作機會,在當地高達近10%失業率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大吸引力。
然而,當比亞迪引入中國承包商負責建設工廠時,當地建築工人工會(Sindticcc)協調員安東尼奧‧烏比拉賈拉‧桑托斯‧蘇扎(Antonio Ubirajara Santos Souza)表示,這是「不公平的做法」,因為這意味著當地工人可能失去工作機會。
比亞迪在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致力於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並承諾當工廠全面運營後,將僱用2萬名員工,其中包括巴西工人。
然而,去年12月的突擊檢查期間,監察人員在工地發現了10份與路透社獲得的勞工合同類似的文件。有些工人向監察人員表示,他們從未簽署任何合同,而另一些人則表示,他們直到在巴西工作數月後才簽署合同。
據勞工監察員丹尼爾‧桑塔納(Daniel Santana)表示,比亞迪和金匠公司未能及時向監察人員提供工人宿舍地址,阻礙了調查進行,這可能使這兩家公司面臨罰款。
調查引發當地關注
當地工會領袖告訴路透社,目前仍有數百名中國工人與巴西工人一起在工地工作。然而,巴西工人最近向工會反映,工地內仍存在包括缺乏飲用水在內的不規範問題。
比亞迪向路透社提供了新建宿舍和餐廳的照片,以展示改善工人住宿條件的努力。然而,當地建築工人工會已決定對比亞迪和金匠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過去違反勞動法。
一些當地政界人士也對其它中國企業在巴伊亞州的建設項目表示擔憂,其中包括一座預算高達76億雷亞爾(約12.8億美元)的橋梁項目。部分居民擔心,這可能是另一個嚴重依賴外籍勞工的工程。
「我們不能以奴工的代價來推動巴西的發展。」巴伊亞州議員阿蘭‧桑切斯(Alan Sanches)表示。
巴伊亞州州長赫羅尼莫‧羅德里格斯(Jeronimo Rodrigues)則向路透社表示,仍期待比亞迪給當地創造1萬個工作崗位,但強調比亞迪必須確保工人的工作條件符合標準。
卡馬薩⾥金屬工人工會主席胡里奧‧邦費姆(Julio Bonfim)警告比亞迪:「如果我們發現中國工人搶走本地工人的工作機會,那麼在工廠正式投產前,比亞迪將面臨首次罷工。」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People stand outside an auto shop of the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 manufacturer BYD Co. Ltd. in east China's Shanghai on December 27, 2024. A contractor for Chinese EV giant BYD denied on December 26 there were "slave-like conditions" in a Brazil factory, where local officials said they found evidence of forced labour. (Photo by AFP) / China OUT (Photo by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2月27日,中國上海,人們站在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Ltd.)的一家汽車門店外。2024年12月26日,比亞迪承包商金匠公司(Jinjiang)否認巴西工廠生活條件「堪比奴隸」。當地官員則表示,他們發現了強迫勞動的證據。(STR/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唐青看時事】習本命年變局 2025川習對決前瞻
Next Article 白宮:COVID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可能性更大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