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需持续低迷,今年GDP成长目标恐落空。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呼吁,当局应推出至少10万亿(人民币,下同)的规模刺激计划,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
刘世锦的这一呼吁是在中国面临内需减弱和持续的房地产低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中国8月份经济数据逊于预期,多家华尔街投行近日调降中国经济成长预测,中共当局全年5%左右的GDP成长目标恐难实现。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9月2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024年第3季论坛,主题是「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刘世锦在论坛上提出,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紧密配合,产生「扩消费、稳增长、防风险」的综合效应。
根据论坛现场发布的CMF三季度宏观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前八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4%,较上半年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跌至-10.2%;消费方面,前八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6.9%,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刘世锦建议,要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的经济刺激规模。
刘世锦认为,与2008年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不同,本次计划重点是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将投资重点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物质资本投资,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本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刘世锦强调,中国不宜简单仿效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
刘世锦任中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参加中共十八届三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报告的起草工作等。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多名专家提到,当前经济运行的一大堵点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如何更高地提振需求?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建议,政策施力和瞄准对象要从投资者和企业转向家庭。
蔡昉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双常态」迭加的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人口发展新常态,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下,未来居民消费意愿的抑制有可能成为影响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长期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为「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好于内需」,呈现供需强弱不平衡的态势。他也建议加大政策力度,用好超长期国债,货币政策要降低资金成本,在消费领域要放宽准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消费需求。
他建议,要采取措施释放消费潜力,特别是服务消费。其中最重要的是放宽市场准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消费需求。
对于房地产市场,王一鸣则表示,在供给端要落实「保交楼」,特别是推进落实白名单项目,通过贷款的实质规范和尽职免责指引,消除银行顾虑。同时,把企业风险和项目风险适当隔离,有利于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需求端则主要是存量房收购,现在已有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未来规范收购价格评估、推动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更好解决存量房贷和增量房贷利差等问题,都会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