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訊】(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導)中共日前公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其中失業率仍然高企,同時被曝光數據造假。專家分析,就業需要擴大內需,但中國內需依然相當疲軟,房地產業蕭條,經濟難有起色;至於造假已成中共常態,它已經無力解決經濟問題,無法解脫困境。
官方失業率沒有說服力 專家析失業率為何高企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一(3月18日)公布了2024年1、2月的經濟數據,其中2月份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漲,從去年12月的5.1%上升至今年1月份的5.2%,再到今年2月的5.3%,這使失業率又回到了去年7月的水平。
旅美政經學者李恆青19日對說,現在公布的失業率是5.2%,最後到了5.3%,5.317%,但這個東西沒有用,為什麼呢?因為這只是城鎮人口的失業率,那個廣大的農村都不在覆蓋範圍內。
據2015年官方數據,農村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40%多。「國家統計局只統計城鎮人口失業率,農村根本就不算,農民工也不算,現在有大量農民出去打工啊,他們都不在考量範圍內,所以什麼5.2、5.3,沒有任何說服力。」
中國的經濟問題之一就是失業問題。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19日對分析,在實體經濟方面,至少可以列出三個重要危機,就是房地產危機、失業危機,還有通貨緊縮危機。
而在金融領域,「我們也可以列出至少有三個危機,就是債務危機、資金外流危機,還有信心危機。將來演變成金融危機,這個都是在發展中和進行中的。」
他認為,「關於失業危機,原本早就存在。從年輕人的失業率到一般,也不能說只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學生,而是25歲到55歲,一般正常工作年齡,這個失業率也是很嚴重。」
吳嘉隆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失去動能。原本要支撐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提供了足夠的就業機會,使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人群能夠找到工作。但是經驗上,中國的GDP成長率要保持在6%,這是一個重要關卡。
「現在不管是5%、5.2%,甚至以後4.5%或4%,低於6%都是一個不太妙的情況。這個情況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以為5%還不錯。其實對中國來講,因為有龐大的人口要就業,所以根本問題在於提供足夠的訂單。包括外來訂單和本國內部訂單,就是外需和內需這兩個來源。」
就業需要擴大內需 中國內需依然相當疲軟
占中國GDP近30%的房地產行業就是一種強大內需。吳嘉隆分析,它在出口導向之後提供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填補出口之外的需求不足。但是現在,房地產飽和,出口也不行了,受到西方限制、貿易戰等等。
目前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跌勢未解。週一的官方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對比去年同期下降9%,儘管去年12月跌幅一度超過2成,跌勢趨緩,但新建房屋銷售額下滑幅度仍達24.1%,顯現出房地產行業的脆弱性依舊是影響中國經濟復甦的主要障礙。
此外,官方本月9日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睽違5個月再度上漲。分析師認為,該項數據反彈主要受益於黃曆新年假期期間的消費熱潮,但可能僅是短暫的。
品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對法新社表示,考慮到中國新年的因素,現在斷定中國通貨緊縮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內需依然相當疲軟,新房銷售也未能趨穩」。
吳嘉隆認為,有需求才能夠把經濟資源投入於生產和就業活動,然後創造所得,提供消費、投資、政府稅收等等。
「所以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何觀察呢?和其它國家一樣,就是看你能夠吸引到多少需求。國內自己的需求是肯定要的。如產能超過本國消費需求,必須出口到國外。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發展的前期,需要靠國外的需求來消化產能。」
吳嘉隆解釋,外需跟內需的搭配是很重要的,「一開始是比較偏重外需,叫做出口導向。接下來必須不斷地吸引到內需,能夠創造內需。這就是房地產這個行業扮演的角色。」
但是房地產業崩塌了。他認為,現在中國的問題在於,沒有辦法找到新的需求來源、新的訂單來源,於是各種產能就會變得過剩,想要工作的人就會找不到就業機會。
吳嘉隆總結,歸根結底是經濟結構的失衡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因為依賴出口太久,依賴國外需求太久,國內需求沒有發展起來。「要從需求端來創造就業機會,創造新的產業,提供新的訂單等等。這樣才能夠長久,持續不斷地維持就業機會的開發。」
經濟數據被曝造假 分析:中共造假成常態
此外,外界發現,中共發布的上述一系列經濟數據中有造假的數據。例如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但是,記者在統計局官網核實了2021年以來1-2月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2022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763億元(2021年45,236億元),同比增長12.2%;2023年,此數據為53,577億元,同比增長5.5%。
但是今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顯然比去年同期的53,577億元少了2,730億元,下跌了5.1%。
再例如,統計局公布的房地產投資數據,2023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669億元,而2024年1-2月份,此數據為11,842億元。統計局稱同比下降9.0%,但實際情況是減少投資1,827億元,同比下降是13.37%。
「國家統計局越來越不要臉」,最早披露中共經濟數據造假的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說。
李恆青表示,他們一點都不覺得丟臉。「現在從習近平到底下各級官員都知道在造假。然後擺出一個架勢,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誰。真的是這句話,這不是開玩笑。用這種(造假)方式要進行到底了。」
「但是世界接不接受啊,這個國際社會接不接受,還真就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李恆青分析,習已經知道做什麼都沒用,中國經濟已經無藥可救,但是他還想救。因為現在有個特別大的問題,經濟表現好壞決定了執政合法性,一是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一是習近平還能不能繼續當下去的合法性,這成他的最大挑戰。
「現在他們無所顧忌,原來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現在已經完全不管了,管也管不了了。就按照造假的方式,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王滬寧、新華社、各方都在唱。所有的官媒必須跟著。就這麼一個盤算,我就這麼唱下去了。」
中共造假數據 如何觀察中國經濟?
吳嘉隆也認為,「數據是真是假,這個問題已經不值得談,因為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從GDP成長率這麼大的數據到其它的都已經靠不住,去談它沒有意義了。」
他透露,「大陸朋友跟我講的,現在為了維持GDP成長率發明了一個新辦法,就是把上個年度的產值下調,比如本來說4.5%還是5.2%等等,把上個年度的數據下調,然後今年哪怕本來只是增長1%或者0.5%的,因為把去年的數據下調,今年看起來就可以成長4%、5%。是這樣玩的,現在都把上個年度的數據修正下調,然後今年就可以有好的增長率,然後一再重複,到了明年的話再把今年的數據下調,明年又有成長率。」
「你說這樣的數據怎麼分析?沒有意義了。所以,從經濟形勢的判斷跟解讀下手,而不用去管那些數據。」
吳嘉隆說,「如果真要看的話,很簡單,就用兩個地方做指標,上海跟深圳。深圳是製造業中心,上海是服務業、金融業中心、航運中心。這兩個地方的賣場、餐廳、消費者常去的地方,你去看一看有沒有蕭條。這個叫田野調查。」
他說,「深圳以前都是龐大的製造業跟出口重鎮,你就看它的商辦;上海的商用辦公大樓的行情怎麼樣,就看這個就行了。深圳也一樣,你從商業辦公大樓的行情可以看出來當地的商業活動。」
「然後去推敲,再搭配消費者去的地方,賣場、電影院、餐廳、遊樂景點等等,你去看一下,然後做個對比,你就可以知道經濟的情況現在是變好還是變壞。」
責任編輯:房夏焥#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EIJING, CHINA - AUGUST 21: (CHINA OUT) A downtown construction site is seen on August 21, 2006 in Beijing, China. Chinese stocks listed on the mainland and in Hong Kong may decline after the central bank raised interest rates to cool an investment boom in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major econom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raised the one-year lending rate 27 basis points to 6.12 percent, according to an August 18 statement. The one-year deposit rate was increased by the same amount to 2.52 percent, according to state media. (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國經濟無法復甦被認為是2024年全球十大風險之一。圖為北京市中心一個建築工地。(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有預謀作案」 邯鄲初中生殺人埋屍案新進展
Next Article 討好中共 《紐約時報》擬撰文攻擊神韻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