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訊】(記者欣玲採訪報導)自今年初以來,中共黨媒已十餘次強調「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人民日報》《求是》等刊物相關表述反覆出現,被視為政策高頻詞。學者認為,中國民眾貧困的問題加劇。
中共黨魁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稱,已經「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2025年以來,中共中央黨媒與權威刊物在公開報導中屢次重申「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從《人民日報》到《求是》雜誌的相關表述,在不同場合、不同文章裡多次被引用,顯示「防返貧」已被提升至鄉村振興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退休學者李先生接受採訪時表示,貴州、甘肅及雲南山區仍有大量貧困人口,當地居民的子女上不了學,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此前被稱為「運動式脫貧」的人群,在這場運動過後再次返貧。他說:「官方越強調什麼,往往意味著問題越嚴重。」
家庭層面返貧已悄然發生
長期研究農村社會結構的北京理工大學學者馮先生接受採訪時說,按照中共官方定義,所謂「規模性返貧」是指大範圍的整體性倒退,但在具體家庭層面,返貧早已悄然發生。他說:「統計數字裡也許看不到,但在西北地區村莊裡,農民每月只有一百多塊的養老金,媒體從不報導他們的生存環境。從官方強調守住大規模返貧底線,可見貧困在加劇。」
據記者初步統計,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今年2月至8月至少四次使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這一表述:包括中共農業農村部在江西贛州召開的會議報導(2月18日)、地方回訪調研文章(6月3日)、編輯手記(7月25日)及政策解讀稿件(8月18日)。《求是》雜誌及其網站文章則在1月、2月、5月集中刊發多篇評論,反覆強調「必須守住返貧底線」。此外,「理論·人民網」及各地部署會議新聞稿中,也一再出現這句話。
罕見的政策敘事頻率
統計表明,今年迄今,該表述已至少在十餘篇中央級黨媒報導與評論文章中被反覆強調,形成一種「年度高頻詞」的效應。而這種口號在黨媒報導頻率之高,在近年鄉村政策敘事中非常罕見。
政治學者馮先生表示,近年來大陸農產品價格下跌,導致農民收入下滑;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不穩定,工資增幅停滯;加之醫療、教育開支增加,部分家庭只要有一次突發性疾病或意外支出,就可能重新跌回貧困線以下。
他還說:「官方強調『守住底線』,更多是一種政治承諾,但對民眾而言,返貧風險是一種正在發生,而且在加速中。」
按照中共當年的計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設有五年過渡期,到2025年結束。今年正是這一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因此「防返貧」被視為最重要的底線任務。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常態化監測幫扶機制,對邊緣家庭、突發困難群體納入「監測對象」名單。
基層財政與政策落地難題
研究中國農村狀況的學者馮先生表示,在基層領域的困境非常多,首先是財政資金緊張,地方政府負債累累。最近,多個地級市財政公開報告顯示,地方債務壓力高企,要靠所謂「化債」解決暫時的危機。其次是政策落地的精準性問題。
他對記者說:「一些農戶反映,監測名單之外的困難家庭難以獲得幫扶;而部分納入名單的群體則因審核流程冗長,救助資金遲遲不到位。在貴州桐梓縣,我聽說低保戶的補助被剋扣。」
8月6日,中共農業農村部網站發消息聲稱,截至6月底,已累計幫扶超過680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3,283.3萬人。近5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政策扶持,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但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一位基層工作人員老劉告訴記者,當地的貧困人口在快速增加:「增加速度很快,我們每季度要填報哪些人正在返貧的數據,還要保證『零規模性返貧』,基層領導政治壓力很大,完不成任務要丟烏紗帽。」
老劉語氣沉重地說,大陸農民脫貧不可能依靠搞一場運動就能在五年內解決。「我發現許多地方為了完成扶貧任務,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填各種表格,設計監控脫貧App斂財。」
高價監測系統引嘲諷
2023年11月21日,山西政府採購網發布的《山西省防止返貧監測信息項目結果公告》顯示,該省鄉村振興局花費859萬元採購防止返貧監測信息項目。這個花高價購買的「返貧監測系統」引來炮轟。有網民諷刺道,這樣巧立名目花錢,應該頒發「創新獎」。
北京學者李先生對記者說,所謂「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這句話在短短半年裡已十多次出現在黨媒頭版或重要評論文章,成了2025年鄉村政策的標誌性口號。這種反覆出現並非偶然,而是高層對基層經濟困境的擔憂正在加劇;更重要的是,它已被塑造成習近平所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項歷史任務的政治註腳。
責任編輯:林琮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is photo taken on January 7, 2023 shows elderly people sitting in front of a house in a rural area in Tai'an, China's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Beijing reversed its zero-Covid policy last month, a whirlwind of cases has crammed hospitals with elderly patients and sparked a free-for-all over limited supplies of medicine. And in the countryside China's yawning wealth gap fuels wide healthcare disparities between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 with underdeveloped rural areas seeing a chronic lack of doctors, equipment and expertise. (Photo by Noel CELIS / AFP)
示意圖。2023年1月7日,山東省泰安市農村地區幾名老人坐在一間房子前。(Noel Celis/AFP)
Previous Article曾與恆大深度綑綁 這些供應商如今深陷泥潭
Next Article 資金鏈斷裂 深圳老牌企業海大裝飾宣布倒閉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