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中國冶煉廠與全球礦業巨頭之間的年度加工費定價談判,正面臨著異常高風險。全球供應鏈混亂,特別是銅精礦極度稀缺,已使大陸廠家處在數十年來最尷尬境地。
全球供應衝擊與中企尷尬局面
儘管中國的精煉銅產量約占全球一半,但受制於進口原材料,銅價高企。當前,全球供應鏈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的銅精礦短缺,部分原因是2024年末如巴拿馬銅礦(Cobre Panamá)等主要大型礦山意外關閉,加劇了礦源緊張。
中國過去數年大幅擴建冶煉產能,導致嚴重依賴進口——中國工廠加工所需的銅精礦約85%來自海外。這種產能擴張與礦源控制不匹配的結構性失衡,使全球供應緊張直接轉化為中國的本土危機。
在原材料極度稀缺的背景下,通常在年度談判中為全球設定加工費基準的中國銅冶煉廠所能獲得費用極低。據彭博社報導,在亞洲銅業週(Asia Copper Week)期間,業界盛傳冶煉廠可能很快不得不為進口礦石倒貼加工費。
事實上,今年現貨加工費(Spot TCs)已一度跌至負60美元/噸。
根據加拿大礦商Teck Resources Ltd.數據,全球冶煉廠目前僅以總產能的75%運行,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產能利用率。
許多冶煉廠已被迫減產。業界憂慮,中國冶煉廠可能會史上第一次同意簽訂帶有費用「倒貼」的長期合約。一位高管這樣向彭博社形容,「賣麵包的錢不抵買麵粉的錢」。
全球銅市場定價基礎動搖
這場危機已動搖全球銅市場長達數十年的定價基礎。
智利礦商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在2025年與中國冶煉廠達成史無前例的21.25美元/噸年度基準價,並在年中與中方達成零費用(0美元/噸)的半年度協議,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出礦源供應方的絕對優勢。
美國礦業巨頭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已公開警告,考慮在2026年終止使用全球基準價,轉而尋求個別合約,理由是持續的低加工費已危及其冶煉廠客戶的生存能力。這一舉動,可能導致全球銅精礦定價體系徹底崩潰。若成現實,中國冶煉廠將不得不轉向更昂貴、更不可預測的雙邊談判,進一步削弱其議價能力。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向中國買家提出的精煉銅產品溢價創下歷史新高,導致至少三家中國客戶準備放棄長期合約,轉向現貨交易,進一步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陳學森公開表示,他反對實行零精煉費甚至倒貼的做法,稱這將「嚴重損害全球銅冶煉行業的利益,包括中國在內」。
北京被迫暫停冶煉新計劃
這場危機直接威脅到北京的國家經濟規劃。穩定的銅供應對中國第15個五年規劃中的「新質生產力」戰略至關重要,該戰略高度依賴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和電網升級等高銅耗產業。
如果談判破裂,貿易將轉入不可預測的現貨市場,這將使中方更難確保其工業所需的穩定供應。
北京已宣布暫停建設約2百萬公噸的新計劃冶煉產能,這是對國內產能過剩和加工費崩潰的直接回應。
(本文參考了彭博社報導)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全球銅精礦供應陷入危機之際,中國冶煉廠陷入零加工費甚至倒貼尷尬。資料圖:2025年9月5日,浙江省東陽市一家生產銅產品的工廠內觀。(STR/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佳音時刻】拉川普站台?習打錯算盤
Next Article 中國漁船接連沉沒 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