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訊】(記者方曉綜合報導)8月25日,曾風光一時的中國恆大正式從港股退市。緊隨其後,曾與恆大深度捆綁的盛京銀行也宣布啟動退市。分析指出,這不僅是恆大債務危機的延續,更是一場資本對銀行資產的野蠻掠奪,而這場風暴,正在吞噬整個東北地區的金融穩定。
恆大正式摘牌退市 盛京銀行啟動退市計劃
8月25日9時起,中國恆大被正式摘牌退市,結束了其在港股上市16年歷史。8月26日晚,盛京銀行突然宣布啟動從港交所退市的計劃。
據盛京銀行公告,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盛京金控」)及其一致行動人發起現金要約,收購盛京銀行其餘全部已發行的H股及內資股。H股要約價為每股1.32港元,內資股要約價為每股1.20元(人民幣,下同)。
此次收購總耗資約66.52億元,其中收購H股耗資29.67億港元,收購內資股耗資39.29億元。收購完成後,盛京銀行將根據上市規則申請退市。
盛京銀行解釋稱,其退市的核心原因在於其港股上市地位已失去實質意義。一是交易量幾近枯竭。過去90個交易日,盛京銀行H股日均成交量僅占已發行股份的0.0025%,流動性近乎凍結,喪失了股權融資能力。
二是股價長期低迷。2025年初至停牌前,恒生指數上漲30.05%,內地銀行指數漲28.39%,但盛京銀行股價反跌4.20%,長期偏離大盤。
據公告,盛京金控持有20.79%股份,與瀋陽國資委旗下其它國企組成一致行動人士,合計持有37.23%。獨立H股股東比例為25.55%。
盛京銀行成立於1997年9月,前身是瀋陽市商業銀行,2007年2月更名為盛京銀行,2014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恆大曾為第一大股東 「掏空」盛京銀行
作為東北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總部銀行,盛京銀行2019年資產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然而,其命運在與恆大深度交織後急轉直下。
2016年,恆大通過多次股權收購迅速成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至2019年,持股比例升至36.4%,實現絕對控制。
2018至2023年間,恆大陸續派出邱火發、朱加麟、潘大榮等多名高管進入盛京銀行核心管理層,全面滲透其公司治理與信貸決策體系。
這一系列操作徹底瓦解了盛京銀行的獨立性。在恆大實質性控制下,該行信貸資源大規模、集中性地流向恆大系企業。
財經大V「文軒財經」的文章表示,盛京銀行的命運與恆大深度交織,堪稱一場野蠻資本的掠奪戰。
恆大通過股權質押、資產抵押等「循環擔保」方式,將銀行轉化為自身「提款機」。由於恆大與盛京銀行之間的具體資金往來細節缺乏完全透明的披露,外界難以獲取,更無法精確計算。
2020年起,盛京銀行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營收與淨利潤連續大幅下滑,資產質量承受巨大壓力。
近年來受恆大事件影響,盛京銀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淨息差已緊貼監管紅線。
2024年,盛京銀行營業收入85.77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母淨利潤6.21億元,同比下降15.21%。這已經是該行連續第二年深陷營收淨利雙降困境。
與2019年巔峰時刻相比,盛京銀行2024年的營業收入不足當年210.07億元的一半,歸母淨利潤也僅為當年54.43億元的九分之一左右。
2024年盛京銀行利息淨收入為68.9億元,同比下降22.33%,較2019年的峰值163.5億元縮水近百億,較2023年下降0.16個百分點。五年間,盛京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縮水幅度約57.9%。
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52%,盛京銀行較行業均值低0.72個百分點,差距顯著。
與此同時,盛京銀行公司銀行業務與零售銀行業務均出現營收下滑。其中,公司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較上一年度下降27%;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同比下降10%。
個人貸款資產質量也不容樂觀。2024年末,盛京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高達2.9%,其中按揭貸款不良率更是高達3.66%。
恆大自出現債務危機,以每股5.7元、總值99.9億元,將所持17.5億股非流通內資股出售予盛京金控。其後,恆大也未能償還貸款,手上被質押的12.82億股被執行,並於2022年9月公開拍賣,最終由瀋陽國資委旗下國企接手。
或有替罪羊被拋出?
財經博主「徽湖」表示,許家印最風光的時候,不僅把江蘇銀行,深發展等銀行搞定,還通過收購,變成東北最大的盛京銀行的大股東。盛京銀行在一個階段內成為恆大的提款機。隨著恆大轟然倒塌,盛京銀行也陷入了破產的漩渦中。
他說,盛京銀行當年與恆大「合作」的苦果自己必須吞下,現在它要徹底退出市場了,玩不下去了,紙永遠包不住火。他預言,或許過幾天遼寧省紀委監察委,或當地其它司法部門會有公告,通報盛京銀行的重大貪污腐敗案,意味著它退市必須有相關領導或當事人要當「背鍋俠」。
冰山之下:東北地區銀行退市潮
盛京銀行的退市並非孤例。事實上,在東北地區,一場針對港股上市銀行的「退市潮」已悄然上演。此前,中國東北地區的兩家港股上市銀行已經或正在退市。東北地區四家上市銀行中三家已退市或正在退市,顯示區域銀行上市之路遭遇嚴峻挑戰。
2024年1月,遼寧金控集團提出對錦州銀行進行全面現金要約,以每股1.38港元(H股)和每股1.25人民幣元(內資股)收購,並計劃撤回其H股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地位。
2024年4月15日,錦州銀行正式從港交所退市,成為第一家退市的內地銀行。
2025年7月3日晚,九台農商銀行公告稱,吉林金控集團發起現金要約,收購所有已發行的H股(每股0.70港元)和內資股(每股0.63人民幣)。
據報導,九台農商銀行2024年預計淨虧損達17億–19億元人民幣,經營壓力較大。
責任編輯:林琮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示意圖。曾與恆大深度捆綁的盛京銀行近日宣布啟動退市。(網絡截圖)
Previous Article賴清德出席APPU開幕 提3大行動與各國合作
Next Article 黑龍江湖面出現龍吸水 水柱直衝雲霄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