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訊】隨著大陸年末銀行「攬儲季」的到來,往年熱銷的3年、5年期定期存款(長存)產品卻在市場上悄然退場。近期,多家中小銀行陸續取消、下架乃至售罄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引發儲戶廣泛關注。這一集體行動凸顯了在當前金融環境下,銀行業面臨的巨大成本壓力。
多家銀行取消或下架5年期存款
長存產品的退出潮涵蓋了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及全國性商業銀行等多個層面。
11月初,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11月5日起調整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正式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這是業內首家公開宣布取消該期限產品的商業銀行。
第一財經報導,多家村鎮銀行雖未發布公告,但緊隨其後也「悄然下架」5年期存款產品。例如,昆都侖蒙銀村鎮銀行11月3日起調整存款利率後,官網上已不再顯示5年期產品;湖北荊門農商銀行則在11月12日下調利率時,同樣未再提供5年期特色存款「福滿存」。
在民營銀行中,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家銀行下架了5年期定存,包括客商銀行、網商銀行、蘇商銀行、中關村銀行、億聯銀行、華瑞銀行與新安銀行。其中中關村銀行、億聯銀行、蘇商銀行甚至連3年期產品也同步下架。
此外,藍海銀行與華通銀行雖仍顯示5年期存款產品,但已處於「售罄」狀態。
與此同時,在全國性商業銀行體系中,5年期大額存單幾乎全面消失。
報導說,查閱6家國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銀行的線上渠道,均已無法找到5年期大額存單的在售入口。部分城商行將其劃為「限售產品」,僅供新客戶或私行客戶專享。
銀行為何集體「去長存」?
業內普遍認為,銀行集體下架5年期存款的根本原因在於淨息差(NIM)持續收窄。
中共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42%,較一季度下降0.01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該數值已連續數年下行,接近近十年來的低位。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分析稱,去年底到今年初,已有銀行階段性下架5年期存款,而今年下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尤其是在年末攬儲高峰期,銀行在「吸儲需求」與「成本管控」之間的平衡更加困難。
責任編輯:方曉#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示意圖。(網路圖片)
Previous Article夏言:美25年首塊稀土磁鐵問世 打造稀土北約
Next Article 消息: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請辭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