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訊】(記者欣玲採訪報導)中共四中全會前夕再度收緊對國有體系的出境管理。從金融機構到央企,從「年度限次」到「全面暫停」,多重信號顯示當局正以「風險防控」之名,推進一場針對體制內人員的跨境行動監控升級。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反映出體制內政治信任的進一步收緊。
中共四中全會召開前夕,北京某央企員工向記者表示,他們內部流傳一份臨時通知寫道:目前所有有出國計劃的人員全部暫停。行政與外務部門正在起草正式文件,在文件未發布前,請各部門通知所有員工暫停出國事宜。如有緊急必要項,請另行報備。通知結尾強調:無論持有何種簽證,均須停止出國,各部門務必宣導到位。
多名消息人士向透露,該指令雖尚未形成正式文件,但部分央企已口頭執行「出國一律暫緩」的措施。
員工:護照被集中上繳 出國審批凍結
一位央企員工馬先生表示:「通知是在十一黃金週後才下來,部門主管要求我們(剛回國的員工)上繳護照,連普通員工也被要求交回。現在出國審批都凍結了,我猜上面可能是要節省外匯。」
多名央企內部人士透露,自十月初以來,陸續有單位接獲「暫停一切出國審批」的口頭通知。部分公司人事部門已正式通知下屬機構暫停出國事宜,無論行程是否確定、簽證是否辦妥,皆需延期或取消。
另一位參與人事工作的消息人士披露,央企與國企體系的出境管理正進入新一輪收緊期:「我聽領導說,最近所有出國項目一律暫停,估計將重新調整流程。」
涉外、能源、金融單位率先執行
受訪者表示,自10月10日起,涉外與能源類央企首先執行口頭「暫停」指令,隨後交通、建設、科技等行業的多家單位也陸續通知凍結出境審批。一名北方地區央企員工劉先生說,公司這幾天要求全體員工將護照交回人事部門統一保管,理由是「防止文件未定前出現管理空白」。
消息稱,這類通知多以內部口頭或簡訊形式傳達,尚無公開文件可查。多名接近國企外事及紀檢系統的人士透露,這類「預執行」措施常在政策正式落地前出現,用以「先控節奏、後補程序」。一位曾任央企外事主管的退休人員分析:「這樣的做法在體制內並不罕見,尤其當中央部門有新規待發時,下級通常會提前採取穩妥措施,寧可多停幾天,也不要出問題。」
早在十一前夕,多位知情人士就已披露,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內部已口頭要求處級及以上管理人員原則上每年僅可申請一次出境,且需逐級審批;該做法尚未見公開紅頭文件。黃金週結束後,相關政策延伸至部分央企與地方國企員工。
不過,劉先生說,目前尚不清楚中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旗下所有企業員工是否都被限制出境,或僅部分行業執行。也有觀點認為,相關指令或僅屬臨時措施,未必會上升為正式政策。
四中全會前夕 政治氣氛緊張
此事發生在中共四中全會召開前夕,突如其來的護照收緊政策在體制內引發諸多猜測。多名受訪人士形容:「現在氣氛很緊張,高官們足不出戶,很多原本能講的話現在也不敢說,不清楚高層意圖。」他們普遍懷疑此舉與四中全會有關。
熟悉政策制定過程的觀察人士程為民(化名)分析指出:「這波『暫停出國』可能是風險防控邏輯的延伸。近年中央對國有資產與人員外流問題格外關注,出國行為不再僅被視為個人行程,而被納入『政治安全』範疇。」
他補充說:「過去講的是防貪腐、防外逃;現在講的是政治忠誠與敏感信息安全。」
一名政策研究人員亦表示,特別是掌握資金流、能源戰略與海外投資項目的單位,被視為「高風險群體」。他認為,這類口頭指令多屬臨時防控措施,但政治信號十分明確,即四中全會前,中共中央希望全面掌握體制內人員動態,防範高風險崗位人員「非受控出境」。
責任編輯:李沐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2024年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前,安保人員在現場值守。(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十一消費創新低 中國光棍節促銷延長至五週
Next Article 【新聞大破解】中共稀土戰突襲世界 川普反擊摸底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