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訊】(記者鍾元台灣報導)8月30日下午,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舉辦座談會,就「從焦慮到滲透:TikTok如何傷害我們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資訊安全」議題,邀請專家與會分析。
國際特赦:TikTok商業模式 會讓孩子「滑不停」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表示,TikTok在全球有超過10億用戶,青少年是主要用戶群。它的演算法是最激進的,你使用20分鐘時間,可能就會接觸到很多關於自殘/自殺的內容。TikTok有成癮性的設計,會讓孩子「滑不停」,還有它會過度搜集用戶的各種資料,高度侵犯隱私。
2025年8月30日,國際特赦組織舉辦人權講座,站立講話者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宋碧龍/)
劉李俊達分析,TikTok的成癮性設計,包括無限滑動的「為你推薦」:短短幾分鐘就能推播符合興趣的影片,並逐步縮小內容範圍,以推入超個人化內容。間歇性獎賞:不斷製造「驚喜影片」利用心理機制,以形成習慣迴路,鼓勵上癮。按讚數與社會比較:反覆檢查自己貼文與他人表現,導致不安感增加。
他指出,TikTok對使用者隱私權的侵犯行為,包括任意侵擾:搜集主動資料(貼文、按讚)及被動資料(停留時間、滑動速度、情緒)。失去控制:以「同意才能使用」為條件,剝奪真正的知情同意。身分被操控:平台迫使用戶通過「按讚、分享」公開個資與偏好,進一步被演算法塑造。
劉李俊達強調,人應有免於侵擾、資訊控制、身分空間(或稱個人生活私密領域)的隱私權,這是隱私權形成的三個要素。其中免於侵擾是不受任意或非法干預;資訊控制是個人決定個資何時、如何被分享。身分空間指自由建構並表達自我。
國際特赦研究報告指出,TikTok的商業模式侵犯了使用者的隱私權與其他人權。TikTok是一個「刻意設計成容易上癮」的平台,使用者會覺得自己被困住,一直滑不停!對心理健康有興趣的年輕使用者,可能陷入「討論、浪漫化甚至鼓勵憂鬱、自殘與自殺內容」的內容推播無底洞。
台民主實驗室:TikTok吸引孩子 協助中共統戰台灣
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Eric Hsu分析,「TikTok為什麼吸引青少年?」,因為其具有多樣性與時下性的內容、簡短且容易消費的資訊內容、社交目的所需、獨特的使用者社交機制以及精準到位的演算法,但令人質疑的是,TikTok演算法真的沒問題嗎?
2025年8月30日,國際特赦組織舉辦人權講座,圖為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Eric Hsu。(宋碧龍/)
對於台灣青少年如何看待統一議題,Eric分析,使用TikTok的青少年認為台灣恐怕無法抵禦中共軍事入侵、戰爭很可怕、擔心親友安危,可能會選擇投降;年輕人認為即便統一,可能對一般老百姓不會有太多影響。青少年對各議題持有強烈無力感及無感、具體來說缺乏對中共威脅的整體清晰想像;青少年對中共威脅敏感度與抵抗意志堪慮。
Eric分析TikTok在中共統戰台灣中扮演的角色,指出TikTok利用台灣國內議題來挑起負面情緒與對立分裂、降低民眾對台灣民主制度的信心、過於強調台灣當下生活現況的不滿意感並強化兩岸社會與民眾之間的「親近感」、植入戰爭情境的慘烈意象、積極塑造兩岸統一的「正面形象」。
Eric說,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TikTok活躍使用本身仍對政治態度的傾向具有影響力,特別是在削弱對台灣現有制度的滿意度和民主信心上。TikTok活躍使用這項行為本身,就會讓使用者更偏向親共、對中共治理持正面態度,且讓使用者更傾向對台灣制度持民粹懷疑的政治態度。
他指出,TikTok平台充斥網絡霸凌與厭女、為了流量而將欺負弱勢娛樂化。TikTok上廣泛流傳擦邊視頻及未成年裸露、兒少性影像&潛在性剝削、帳號為餌,Linktree引導流量、Patreon平台私密影像販售、私訊裸聊&性影像勒索騙取、詐騙產業鏈(線上博奕、求職&投資詐騙)。
TikTok與青少年的憂鬱、焦慮心理問題有關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的深夜學堂共同創辦人李炯德說,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沉浸於手機及短影片內容,容易導致上癮、注意力碎片化、記性變差、睡眠剝奪,這些都與憂鬱、焦慮、變得憎怒等心理問題有關。此外,青少年因網絡使用減少了與朋友的互動,增加了社交障礙。
2025年8月30日,國際特赦組織舉辦人權講座,圖為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的深夜學堂共同創辦人李炯德在演講。(鍾元/)
李炯德建議父母成為孩子的園丁,而非木匠;陪伴孩子捏出他們想要的形狀,而不是被社群平台傳遞的觀念形塑;幫孩子重新「做自己的主人」,建立價值感、學會調適情緒,有好人際關係支持。
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祕書長周雅淳分享TikTok等社群軟件對兒少身心的影響以及大人應如何因應。她提到,家庭中親子工作坊的實務經驗、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子間網絡使用規範的討論,並強調建立信任與溝通的重要性以及網絡環境中潛藏的風險與社會現象。
2025年8月30日,國際特赦組織舉辦人權講座,圖為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祕書長周雅淳在演講。(鍾元/)
劉李俊達呼籲各界關注TikTok的危害並採取行動,你可以做的三件事:一、父母與孩子協商網絡與數位軟件使用規則;二、要求政府與立法委員制定數位平台治理法規;三、邀請更多人加入連署要求TikTok改善。
責任編輯:葉紫微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2025年8月30日下午,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舉辦座談會,由右至左為與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祕長周雅淳、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心理師的深夜學堂共同創辦人李炯德、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Eric Hsu、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宋碧龍/大紀元)
Previous Article傳中國銀行前副行長林景臻「失聯」
Next Article 蘋果三星聯手發律師函 要求小米停止不當營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