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24日訊】(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策研究院23日舉辦座談會,就「中共20屆四中全會與十五五規劃」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會分析。專家指出,中國情勢處在內憂外患中,四中全會勢必提及隱藏議程,包括中共對美政策、俄烏戰爭、中共對台政策等。
國策研究院舉辦「中共20屆四中全會與十五五規劃」座談會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田弘茂說,中共信奉馬克思主義及毛澤東思想,實施列寧體制,為史上組織最嚴密的政黨,四中全會採祕密方式進行,討論內容及決策過程外人不得而知。中共高層人事異動也是四中全會重心,由於牽涉權力結構,尤其會前眾多高階將領遭整肅,所遺留下的中央軍委第二副主席及中央委員等職務,尚不知由何人出線及所代表意義。另外,十五五計劃內容及執行方式,也受關注。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表示,習近平上台後破了許多慣例,從現有資訊及跡象觀察,必須以中共體制相互佐證,並作理解判斷。過去四中全會公報均有「還討論其它事項」,顯示公開議程外仍有隱藏議程,本屆四中全會應包括對美中關稅貿易戰應對策略;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及伊朗核武等國際政經議題;中共對台政策及最難預測的中共高層人事布局。
明居正說,中共其實是希望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的,因為美國、歐洲、俄羅斯都會被捲入其中,持續被消耗能量,中共可以從中獲益。四中全會召開前有9名上將落馬,連同近年來遭整肅定案者共有15名上將,占40%以上,顯示共軍並非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
明居正表示,四中全會這些隱藏議程究竟討論哪些細節,會議公報不一定會提到,不過中國情勢處在內憂外患中,推估這些議題都是會被觸及的。
他表示,習近平未來是否繼續掌權有四種可能性,一是出現兵變、政變或健康出問題而全退;二是他放出部分權力,放棄國家主席位子等;三是放掉權力、不放位子,保留虛位;四是他不放權力、也不放位子,如果習近平健康沒問題,第四種可能性最大。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劉孟俊說,中共「十五五」規劃是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美中戰略對峙已趨長期化與結構化,民主國家陣營的供應鏈「去風險化」與高科技封鎖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壓力,歐美在綠色貿易與數位規則亦對中共形成制度性挑戰。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這次四中全會是中共歷史上最神祕的會議,中共官媒真正對四中全會的報導只有一篇100字左右的通報,開幕沒有任何照片與影片,連央視都是念乾稿沒畫面,與過去官媒高調圖文並列報導完全相反,直到四中全會第四天還沒看到總書記說明稿,非比尋常。
董立文說,習近平最近3年對所提拔高級將領等大動干戈,軍隊的宣傳與公告,刪除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號,不見「習核心」。中共四中全會密不透風,大概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也不能確認中共高層動態與走向。他在3月間根據中國經濟惡化及美中對抗形勢,預言後習時代的開始,目前看來對習更為不利。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兼通識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說,共軍人事變動進入史無前例高動盪時代,高層「下課」與異動的規模與頻率導致火箭軍、戰區、裝備發展部等關鍵單位首長輪番換將,成為國際戰略分析的重要觀察指標。習近平是否遭受挑戰,是誰來挑戰,中共軍隊力量最為關鍵。
張國城說,共軍高層頻繁清洗原因在於極權體制下的「極端安全」與「極端不信任」,短期內雖可強化領導核心權威,長期而言可能付出協同失靈、創新降溫、紀律鬆懈等隱性代價。共軍乃習武力犯台最大變數,如軍方內部浮動,部隊調動及導彈部署均會出問題。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副主任洪耀南說,四中全會乃討論權(人事)與錢(十五五)的議題,20幾個政治局委員均須個別對習工作報告,中共高層各有小派系,權力鬥爭不已,共軍更為明顯。習絕不會交棒,兩年前修憲不會僅為延續兩年執政,除身體因素外,習絕對不會下台。
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說,四中全會乃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前權力布局的最後機會,2025年開始乃美中競逐關鍵年開始,習的經濟思想並未有改變,唯一變者乃是跟美國有系統地脫鉤,中共自始即採拖延戰術,以進行內部調整。川普任內會從關稅戰延續到非關稅項目,逐漸擴大競逐內容。
田弘茂說,中共地方政府債務高築、房地產泡沫化、嚴重影響人民生計,在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人口老化,經濟不振,能否繼續支持強大的國防力量,向為國際社會所關切。中共領導人當然最怕落入前蘇聯覆轍,中國內部精英份子最為關心共產黨存續,因牽涉他們特權維持。中共貪腐乃結構性問題,從延安時期開始,中共一向以貪腐來進行內部整肅運動。
責任編輯:葉紫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