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訊】(記者楊旭綜合報導)中國昔日千億房企「華夏幸福」日前因拖欠工程款,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值得關注的是,事件引爆點並非金融負債而是經營性款項。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蔓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進展緩慢,二次債務違約增多。
華夏幸福拖欠工程款 被申請破產重整
11月16日,曾經的千億房企、「環京一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收到債權人龍成建設送達的《告知函》,以及廊坊中院送達的《河北省廊坊市中級法院通知書》。
相關函件顯示,華夏幸福拖欠龍成建設工程款餘額為417.16萬元。龍成建設以華夏幸福未按期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廊坊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同時申請啟動預重整程序。目前廊坊中院已受理「預重整」程序。
華夏幸福是最早一批出險的房企,早已推出債務重組方案。截至2025年10月,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中,通過簽約等方式實現重組的金額累計約1926.69億元。不過仍有超過245.69億元債務未能按期履約,疊加此次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的事實,說明原有方案並未真正實現風險出清。
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都是企業經營困難時進行調整和改進的手段,但側重點和法律性質不同。
重組(Reorganization)是通過調整公司的資產、負債、產權等,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和資本增值。是企業自願的戰略行為,通常不涉及法律程序。
重整(Restructuring/Reorganization)是在企業面臨財務困境、接近破產時,由法院通過法律手段調整債務、資本和經營管理,以恢復企業的盈利能力。
華夏幸福為何出現二次債務違約?
出現二次違約的出險房企,華夏幸福並非個例。富力地產最早在2022年底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券全部展期的內房企,不過2024年再陷危機;同樣,當代置業2022年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也曾獲通過,境內債的展期亦達成協議,目前也陷入了二次違約。
華夏幸福在現存債務重組方案的前提下,公司為何仍被申請破產重整?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告訴「第一財經」,華夏幸福作為最早一批推進債務重組的房企,當時談的一些條件,相比今年重組的要優厚很多,而市場經過幾年較大變化,有些條件已不能完全兌現,導致二次違約的出現。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第一財經」,華夏幸福此前公布的重組方案,主要解決「大額金融債」,對小額經營類債務(工程款、材料款等)並無統一司法保障,導致其出現「邊重組、邊被訴」的局面;因公司外部信用未實質修復,中小債權人只能借司法程序尋求優先受償。
然而,華夏幸福的根本問題在於企業自身「造血功能」的全面衰退。
從經營業績上看,2023年、2024年,華夏幸福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0.28億元、-48.17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至98.29億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2745.18億元,較上年度末下降9.8%;歸母淨資產為-47.38億元,較上年度末下降215.7%。
中國房地產危機蔓延 債務重組進展緩慢
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蔓延。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中國2020年開始出現的房企債務違約,截至2025年8月,共有77家房企發生債務違約,約60家出險房企公布了債務重組進展,其中僅有20家房企的債務重組方案獲批。
業界普遍認為,供給端無論是頭部房企還是中小開發商,普遍陷入債務危機,資金鍊斷裂、項目停工的情況屢見不鮮;需求端,居民供房壓力不斷加大,斷供違約的情況正在快速增加。債務風險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蔓延,甚至已經逐步傳導到銀行層面,銀行處置抵押房產形成的直供房,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以恆大爆雷為標誌的這輪房地產危機,已經持續4年,凸顯這並非正常的價格調整周期,而是債務危機引發的長期下行。前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11月14日出席第十六屆財新峰會大會時指出,樓市萎縮還得持續5年。
當中國房地產市場下行周期遠超預期,依賴債務延期和資產甩賣的傳統模式已無法支撐企業走出泥沼。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大陸千億房企「華夏幸福」被申請破產重整,房地產危機持續蔓延。示意圖。(Ed Jones/AFP/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新聞大家談】起底中共國安第十局
Next Article 【紀元焦點】美國頂級AI被洗腦成中共超級駭客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