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31日訊】今日焦點:美中會談提前結束,都涉及了哪些議題?表面風平浪靜,川習暗中博弈;心酸下的抗爭,大陸年輕人為何放棄努力?
川習會談提前結束 雙方都涉及了哪些議題?
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在韓國舉行雙邊會談。那麼,在這次會談中,雙方都談及了那些議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這次會談中,美國派出的談判官包括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財政部長斯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及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
中方的談判官包括中共外長王毅、辦公廳主任蔡奇、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商務部長王文濤等人。
在會談結束後,美國總統川普在返回美國的途中,接受媒體的聯合採訪,談到會談的一些細節。
川普總統表示,雙方就許多重要事項達成協議,其中包括最受美國民眾關注的。他說,中方承諾將大規模購買大豆及其它農產品。
川普特別指出,習近平在會談的前一天,就已經授權相關部門進行「大規模的採購」,他對此表示讚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姿態」。
關於中共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問題,川普宣布,所有相關的議題都已經解決了。現在,這個「障礙」已經消失了。他說,「稀土供應的障礙將徹底消失,希望這個詞能暫時從我們的詞彙表中消失。」
不過,川普補充,這是一個為期一年的協議,但協議到期後,美中會續約。
美方官員也表示,川普已與習近平達成共識,中共當局不會實施先前提議的稀土管制措施。
作為回報,川普原訂的將於11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0%關稅」,被取消了。
除了農產品與稀土,川普還與習近平談論了關於芯片的議題。川普稱,中方可以與英偉達(Nvidia,輝達)等公司討論芯片採購事宜。
不過,川普強調,這次討論不包括剛發布的Blackwell高端芯片,就連降規板的Blackwell芯片也不在討論之中。
對於美國長期關注的芬太尼問題,川普稱,習近平同意將「非常努力地」阻止芬太尼及其前體(Precursors)進入美國。美方目前相信中方會「非常強硬地」執法,並對那些不遵守規定的業者採取嚴厲措施。因此,美國將把原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0%芬太尼懲罰性關稅,立即下調至10%。
美國官員補充,目前,美國仍保留多種關稅,包括原始的301條款關稅和232條款關稅。總的來說,調降芬太尼關稅後,中國商品的平均有效關稅將下降至45%到47%。
除了美中兩國的貿易之外,川普還與習近平討論了烏克蘭戰爭。川普稱,他與習近平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雙方同意共同努力,尋求有效方案,一起解決戰爭。他說,儘管這場戰爭不直接影響美中關係,但他不忍心看到有那麼多的生命在戰爭中傷亡。
在這次會面中,雙方還同意安排高層互訪。川普說,「我將在4月訪問中國,而習將在那之後的某個時間點來到這裡」。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方會晤之前,川普宣布他已下令五角大樓重啟核武器試驗。
對此,川普解釋,「我們擁有比任何國家都多的核武,但我們沒有做試驗;你知道,我們很多年前就停止了。不過既然其他人都在試驗,我認為我們進行核試驗也是適當的。」他強調,他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實現去核化(Denuclearization)。他說,如果能夠實現去核化,那將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a tremendous thing)。
在結束採訪後,川普在他的「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帖稱,中國還同意購買美國的能源。
表面風平浪靜 川習暗中博弈
對於「川習會」,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稱,這次川習會,場面上還算平穩,印太衝突格局會有一個穩定期,美中的貿易戰也會暫時鬆懈。他說,稀土問題有一年的緩衝期,等一年以後再來商議。對此,美中兩國各自抱有不同的策略。北京想在必要的時候,把稀土再拿出來作為籌碼;不過,美國已與多個國家談妥了稀土協議,還加緊設置自己的稀土工廠。也就是說,美國需要一段時間來作緩衝。到時,美國會快速擺脫對中共的稀土依賴。
對於芯片一事,蘇紫雲稱,美國要掌握AI的戰略趨勢,就不可能放手讓中共取得最先進的芯片,頂多是二級跟三級芯片。他說,中共在軟件上的確有所發展,但是在硬件上,仍被美國卡脖子。
蘇紫雲還稱,川普並沒有被中共矇蔽。他在會前突然下令戰爭部重啟核武測試,就是一個明顯的指標。他說,川普上任第一年,先是挑起關稅的競爭,這是在趕進度,接著他又妥協了。在日本跟高市早苗、在韓國跟李在明的談話時,川普沒有那麼咄咄逼人了,甚至同意給韓國建造核潛艦,與盟友進入穩定期。這是因為美國在著力鞏固跟盟友的關係,加大對中共的反制。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對表示,這次會談,非常符合中共經常使用的「緩兵」邏輯。他說,中共在內部經濟壓力與外部制裁壓力下,藉由在關稅與農產品等「軟議題」上讓步,來換取暫時喘息的空間。他說,從談判的實質來看,川普雖然表面樂觀,但他應該清楚這更像是「階段性止血」,而非真正的突破。
孫國祥認為,中美的根本矛盾沒有改變,雙方都在使用拖延戰略。這次會談表面看似友好,但更像是「外交止痛劑」。雖然可以緩解一時之痛,卻無法改變這種長期對抗的結構。
信用保險業者科法斯集團(Coface)北亞地區經濟學家譚俊譽表示,此次會面,美中兩國都為爭取時間,而選擇讓步,這意味著雙方接下來會加快步伐,以減少對彼此的依賴。
心酸下的抗爭 大陸年輕人為何放棄努力?
2025年,大陸網絡上出現流行語「老鼠人」,這個詞指的是,那些被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激烈的企業競爭,擠壓到城市邊緣,選擇以低慾望、低消耗方式維持生活的人群。這些人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在制度壓迫下的無奈選擇。很多人認為,這是「躺平」文化的延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退出「捲王」戰場,回家「擺爛」。
黑龍江的林先生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現年40歲,高中畢業,在一個小縣城中生活。他介紹,自己以前是遊戲玩家,靠打遊戲掙錢養活自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和精力都不再允許他維持高強度的虛擬生活。因為自己有一點積蓄,所以心安理得地躺平。現在,他想打遊戲就打遊戲,不想打就安心休息。
林先生表示,現在,他幾乎不與外界聯繫,習慣一個人待在家裡打發時間。每天打遊戲,刷抖音,看動漫。他說,這麼多年了,他都是熬夜打遊戲,然後睡到自然醒,一天一頓飯。
林先生還稱,自己經歷過好幾段感情,也有過婚姻。但因為婚姻不順,最終獨自生活。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選擇。他說,吃過生活的苦,吃過愛情的苦,吃過婚姻的苦,以及被爹媽催促的苦。不想一輩子吃苦受累,對現實已無力抵抗,只能被動接受。
林先生坦言,他經常被身邊的人勸說,應該出門,應該創業,應該再婚,應該要孩子,應該對社會做貢獻等。他不喜歡聽這些話,他說,人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幻想一夜暴富,那就是毀滅的開始。
如果說,林先生選擇的是被動沉淪,那麼在廣州掙扎的溫先生則是清醒後的抽離,他在看穿遊戲規則後,主動抽身,並以最低成本尋求另一條「反抗」之路。可以說,溫先生代表的是,「老鼠人」這個群體中最核心、最掙扎的那部分人。
溫先生,1997年出生,現今還不到30歲,正處於事業的黃金年齡,但他已失業一年多,且對找工作充滿抗拒。
溫先生對稱,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做生鮮行業,有時可以拿到過萬薪資。但正是這段經歷讓他醒悟。他說,「我的老闆就是在那時候的一個月內在廣州買了一棟房子。從那時候我就想通了,我再怎麼打工,再怎麼幫別人工作,也永遠不可能在廣州買到一套房子」,「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職場就是一場遊戲,自己永遠都贏不了」。他說,不是年輕人想躺平,而是工作沒前景。
在心灰意冷之下,溫先生選擇退出競爭,過上極簡生活。現在,在不包含房租的情況下,他每個月的開銷約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他說,自己現在很迷茫,他知道自己的積蓄維持不了多久,幾個月後,他仍要出去工作。不過他不打算去捲,可能會選擇在低門檻的自媒體線上創業,方向鎖定在「創業和賺錢」。他也沒有想過要賺多少錢,或者說拿到一個什麼結果。他把自己的預期降得很低。他說,就是做一個嘗試。
有網友稱,溫先生現在的狀態,就是那種「清醒的絕望」。當努力帶不來希望時,他就用這種「低慾望」生活來保護自己。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像溫先生這樣主動地選擇擺爛,也有人在努力掙扎,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江蘇徐州的徐先生雖是00後,但他結了婚,有了家庭,所以他想要努力工作,但現實卻很殘酷,給了他致命一擊。
徐先生對稱,自己在直播行業辛苦工作,努力了很久,才有了穩定的流量,月入八九千元。但去年底,老闆以「不掙錢」為由,將他的薪水攔腰砍斷。
徐先生稱,「這不是卸磨殺驢嗎?」於是他選擇主動辭職。但在再就業市場上,他卻頻頻碰壁。他說,「要麼就是工資低,要麼就是自己的能力還達不到那個位置。很多工作就給兩千塊錢的工資,還要試用三個月。我感覺不靠譜。」
徐先生指出,自己是有家庭的,這樣的低薪是無法維持生活的,他和妻子都很急。因為生活壓力大,他們直到現在也不敢要小孩。他說,生了小孩之後壓力會更大,還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吃苦。
徐先生的顧慮並非空穴來風。山西大同的王女士就面臨「房貸」與「育兒」的雙重困境。
王女士有兩個孩子,為了照顧孩子,她無法外出打工。她的兩個女兒,一個上幼兒園、一個上小學,費用很大。同時,每月還要負擔4000元的房貸。但丈夫的工資,只有微薄的2000元。如今,他們只能依賴以前的積蓄,來維持基本生活。但現在,她家的積蓄快要見底了。在接受採訪時,王女士無奈地說,這兩年,真的太難了。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