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訊】(記者方曉綜合報導)曾經象徵著市場活絡的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金九銀十」銷售旺季,在2025年蕩然無存。尤其是在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多數地區的樓市呈現出異常的靜默,令許多長期關注市場的人們感到難以置信。
上海財經博主「蛋小黃」犀利地表示,相較於往年的熱鬧景象,今年十一長假中國樓市基本是鴉雀無聲,格外肅靜。他質疑,在市場急劇降溫的背景下,那些過往持續宣揚「房價永遠上漲」「買房穩賺不賠」的「房吹」們,如今究竟去哪兒了?
「房吹」是一個在中文網絡上,特別是在討論房地產和投資領域非常流行、帶有貶義(負面色彩)的俗語。指的是那些對房地產市場前景持有極度樂觀態度,並持續不斷地公開宣揚「房價永遠上漲」「買房穩賺不賠」觀點的人。
市場焦點集中在指標性城市上海。儘管官方媒體報導,在政策利好與房企促銷疊加下,上海新房市場在假期期間有所回暖,成交988套;然而,二手房的表現卻讓業界大跌眼鏡。
財經博主「忐忑的可樂餅」爆料,十一假期上海二手房成交數據出乎意料地差,展現出「異常低迷」的態勢。他引用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5日,上海成交二手房僅462套。
他對比表示,上海9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約為1.8萬套,日均成交數據接近六七百套。而10月份前5天的總和,甚至不及9月份平均一天的成交量。此外,相較於2024年十一長假期間日均200套左右的水平,今年同期成交量與之相差懸殊。
數據背後的深層次解讀
儘管數據可能因節假日官方網簽備案系統的滯後(導致實際簽約量延遲至節後體現)而被低估,但博主和市場人士的普遍觀感,折射出市場信心的脆弱。
在2024年「滬七條」新政發布後,上海樓市曾迎來一波爆發式反彈,單日成交量一度突破千套大關(如2024年10月13日成交1334套)。然而,政策刺激效應未能持續到2025年的「金九銀十」,顯示出潛在的購房需求已得到集中釋放,市場重回理性甚至觀望狀態。
全國樓市「以價換量」 價格持續探底
上海的低迷並非孤例。全國範圍內的樓市數據也證實了旺季的冷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10月6日報導,十一長假期間,廣州市天河區一處「老盤」的銷售中心冷清許多,僅有零星客戶來訪。廣州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十一長假首日,廣州市區項目的來訪量普遍比9月份有所提升,但外圍區域則相對冷清,更多依賴渠道帶客維持成交,若價格優勢不明顯,成交也較艱難。
廣東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表示,「目前,市場焦點集中在新盤,這類項目銷售業績突出,但總體只占市場約1成,其餘項目普遍存在去化壓力。」
國內大型二手房機構數據顯示,「金九」全國二手房成交量較8月進一步下滑,主要城市成交量環比平均下降約3%,市場呈現出逐月回落的趨勢。
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觀察到,9月二手房市場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因限購鬆綁政策而出現成交量反彈,而廣州、杭州等未出台支持政策的城市則幾乎全線下跌,環比降幅分別達10%和12%。
成交價格方面,二手市場仍處於「以價換量」階段,房價持續下跌,同比跌幅約在10%~12%。
鄧浩志近日的文章《樓市「金九」不理想 「銀十」後或更低迷》表示,「金九」的慘淡令人擔憂,若傳統旺季尚且如此難熬,「金九銀十」過後市場勢必更加難捱。
媒體與意見領袖被迫「正面」發聲
與樓市冷清並行的,是信息市場的轉向。文章觀察到兩個現象:其一,此前關注的房地產自媒體帳號,超過90%的內容已與房地產無關,創作者停止相關輸出。
其二,「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關於樓市的報導估計已減少九成。上級要求必須『正面』報導。然而,無論數據、心態、資金還是政策,實在難以擠出好消息。最近凡有電視台採訪,節目組均規定我只能闡述好的一面,或將僅存的一點利好拼湊成一條新聞。」
這也間接回答了博主「蛋小黃」的疑問——在市場缺乏自發熱度的情況下,「房吹」群體因流量和話題性的低迷而被迫沉寂。
2025年十一長假房地產銷售狀況成為中國樓市信心面臨嚴峻考驗的一個縮影。新房雖然藉由促銷取得一定成績,但更具市場風向標意義的二手房市場,其持續低迷與價格探底的趨勢,讓業界普遍對「銀十」之後的市場走向表示深切擔憂。
責任編輯:高靜#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樓市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Previous Article廣東一高速路多車相撞 傷亡人數不明
Next Article 遼寧綏中縣發生重大刑案 嫌犯穿拖鞋逃跑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