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訊】(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第三十次亞太經合組織(APEC)非正式峰會即將召開,美國是這次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東道主,喬·拜登(Joe Biden)總統將出席並主持會議。此次峰會也是美中搏弈戰場,而中共高層在赴美之前有所收斂,一改戰狼姿態。
但分析認為,中共對美示好、調門放軟是暫時的,中共一直將美國視為最大的敵人,中共當局的言行都不可信。
翻大餅式的態度放軟
為了營造中共高層赴美的「友好」氣氛,中共官媒做足了表面文章,新華社不同尋常地連續數天推出《推動中美關係回歸正軌》系列文章。
《人民日報》則相當「大度」地認為,中美兩國雖有不同的社會制度,但不能以競爭來定義全部中美關係。雙方更應該選擇合作,如在全球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區域衝突等領域。
經歷了多年的仇美宣傳,類似於一夜之間取消清零的大變臉再次出現。今年年初,中共還將關係惡化歸咎於華盛頓,指責美國「圍堵中國」,中共媒體集體抹黑美國的記憶,至今尚未淡去。
更明顯的變化是在貿易、金融及美中人員交流領域。在華盛頓,中共副總理何立峰這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談話時,笑容滿面,昔日戰狼形象完全隱藏。
11月1日,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會見今年被中共制裁的美國芯片公司美光總裁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表示歡迎美光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路透社11月8日報導,中國購買至少30萬噸美國大豆,美農業部還提到,另外還有66.25萬噸大豆,買家也是中國。
中國民航局11月9日宣布,即日起中美之間的直飛客運航班將從之前的每週48班增至70班。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陳方隅提供)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對表示,一直以來中共都是忽軟忽硬,覺得什麼時候需要硬的時候就硬,什麼時候需要軟的時候就軟,全看自己內部的需要。現在中國國內經濟狀況很糟,各個方面也不是很穩,中共不想再跟美國硬碰硬,就用其它方式去處理。但這种放軟隨時都可能會變。
「很多時候都是中國(中共)在挑戰國際秩序,緊張關係隨時會上升或隨時會下降。」他說。
淡江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鄭欽模對表示,中共當局並不是真正想改善中美關係,他改變的是對美國的態度,主要還是維持自己的政權穩固跟所謂政權安全。中共要做一個姿態,表示在致力改善中美關係。更重要是為了轉移矛盾、甩鍋,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下滑,那就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美國的問題。
「背後深層原因是中國的經濟下滑,而且是劇烈的下滑。更重要的因素恐怕是,中共黨魁所面對的政治壓力,特別是李克強突然死亡,整個反習勢力高漲甚至有集結的趨向。」
安撫外國投資者 但中共不可信
在中共安全壓倒經濟的議程之下,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再加上美中地緣政治日益緊張,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失去了信心。
11月3日,中共外匯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直接投資負債減少118億美元,這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負值。而最近原總理李克強的猝死,成為中國民眾對當局表達不滿的一個導火索。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丁樹范(丁樹范提供)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丁樹范對表示,中國現在經濟狀況不好,長期放慢。美國最近有人做了統計,就算美中同樣放慢,可美國的GDP規模比中國大,10年以後就等於又是大了幾倍,所以中國永遠追不上美國。大家對中國經濟沒有信心,疫情前還有人說中國要在2030年取代美國,現在已完全沒有這種論調了。
「除了經濟放慢外,還有人口老化,採購經理人指數生產者指數的過去幾個月都在下滑。老百姓也不敢消費,最近媒體說大家不敢去星巴克喝咖啡,年輕人跑去老人餐廳吃飯,不再買奢侈品等等。證明大家口袋沒錢了,不像過去那樣大手大腳花錢。」
丁樹范認為,中共當局的面臨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老百姓抱怨越來越多。
中共當局在APEC期間,優先事項將是安撫外國投資者,與美國企業高層共進晚宴。《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官員甚至想要把與美國企業高層會面,放在與拜登會面之前,但被華盛頓拒絕。
丁樹范表示,中國經濟放慢,中共最近公布了一系列規定,比如鼓勵歡迎外資繼續投資,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投資,法院說要為民營企業家排除障礙等等。
「中共黨魁到舊金山,跟美國商界大老闆碰面,想要設法安撫這個西方,發出一個訊號說,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繼續歡迎外資。但問題是,這個姿態做了以後,到底西方這些信不信任是另外一回事。(中共)國安繼續在抓人,現在有一堆美國人還繼續被中國拘禁。如果這些問題不處理,光嘴巴講,沒有人會相信。」
陳方隅表示,中共吸引外資的說法不可信,它一方面歡迎外資,一方面又有《間諜法》,說的跟做的不一樣。現在間諜法搞得人人自危,外資要去中國還有各種奇怪的規定,大家都很害怕。要真的歡迎外資,至少不要推出間諜法,可是他們才剛推出來沒多久,當然就不可信。
「現在中共黨魁一直在集中權力,會往越來越危險的方向走。大家覺得現在在中國經商的成本越來越高,政治越來越不穩定,權力越來越集中,那資金當然是會繼續撤出的。」
學者鄭欽模(擷自鄭欽模臉書)
鄭欽模表示,中共所謂歡迎外資,雖然在文宣上做足了,但中共的實際上的作為,反而有點嫌外資太多。
「因為外資是不受監管的資本,對中共政權安全來講都是危險的。北京歡迎的外資是能讓中國共產黨完全管控、能讓共產黨得到好處的外資。這些外資不能干涉內政,這些才是它們歡迎的外資。」
他說,中共歡迎外資是有條件的,但能得到美國的讓步基本上是微乎其微,拜登政府即便想妥協也不太可能,他還要迎接下一個總統大選,尤其是共和黨多數的眾議院致函拜登政府,特別要求中共必須減少或停止持續威脅台海等等。
中共放軟背後的敵意
缺乏面對面的對話,並非美中關係緊張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美中目前的結構性競爭關係。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中對話主要闡述雙方的立場,而中共方面幾乎沒有抱著解決問題的意願。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峰會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最多就是恢復軍事對話渠道、限制中國製造的芬太尼流向美國。白宮週一透露美中峰會後不發表聯合聲明。
陳方隅表示,美中不可能達成什麼共識,美中是結構性競爭。現在中國(中共)各方面鬥爭挑戰美國,包括國際秩序、區域霸權地位的挑戰,不可能因雙方領導人見面而改變。
「為什麼見面還是很重要,因為需要去控管衝突,給周遭國家一個保證,不會去升高衝突。他們是為見面而見面,至少必須要確保溝通的管道還在。頂多就是嘴巴上講講要關注區域和平穩定,彼此確定一下不會改變太多的政策立場。」
鄭欽模認為,透過高層峰會想要去改善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基本上是緣木求魚。美中目前最大的共識是各說各話,彼此畫紅線。另外就是能夠保持溝通機制,避免緊急狀態,基本上就是峰會最大的目的了。
在中共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這次峰會顯示中共可能還想爭取一段平穩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歷史上中共每次遇到重大危機時,都要求助於美國幫助化解危機。但同時,中共自建政以來,始終對美國持敵視態度,即使是在緩和時期。
美中交流有所謂1軌、1.5軌和2軌,1軌是比較正式的官方對話,2軌主要在非官方學者間進行,1.5軌指的是由政府官員和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但參與官員以「私人身分」發言,不代表官方立場。
2023年11月10日,參加舊金山抗共反共車隊遊行的車輛,車身上有「End CCP」(打倒中共)字樣。(界立建提供)
丁樹范告訴,現在即使是2軌的非官方學者對話,也充滿了肅殺之氣。
他說,最近北京的確派出很多非官方團體到西方,可是我得到的資訊說,雖然派來的非官方團體很願意跟西方民間非官方交流,可是很多西方朋友都覺得交流非常表面,無法深入下去。
「今年夏天美國一個學術二軌交流團到北京與中國同行進行討論,美國學者感覺氣氛非常肅殺,每個中國與會者都要先引述中共黨魁說什麼,然後才往下講,沒有一個人敢不引述。」
「美國人覺得到北京是浪費時間,因為北京很多人喊頂多就是把新華社或《人民日報》的東西再跟你講一遍。那有什麼意義,那就表示說交流有很多限制,西方人覺得所謂的非官方團體,與官方也沒有什麼兩樣。」
鄭欽模表示,美中峰會的目的當然是希望降低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不過中共的所作所為則相反,尤其國際上中共到處點火,支持恐怖主義的流氓行徑。除了支持俄羅斯、支持伊朗,現在中共又支持哈馬斯,還不斷地改善跟阿富汗塔利班之間的關係。
「現在哈馬斯即將訪華,目前國際上一個由中共、俄羅斯、朝鮮跟伊朗形成邪惡軸心基本上已經形塑了,來對抗美國。」
责任编辑: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 NOVEMBER 11: Screens display the APEC 2023 logo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Concluding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during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at the Moscone Center on November 11, 2023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The 2023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Summit is set to run through November 17, with more than 20,000 people including dozens of world leaders and hundreds of CEOs attending the event. (Photo by Kent Nishimura/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11日,美國舊金山莫斯康中心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級官員會議開始前的會場。(Kent Nishimura/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需求萎縮 廣州一鋁業公司中國新年放假六個月
Next Article 陷股權糾紛 合盛矽業原總經理家屬舉報董事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