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訊】(記者林燕綜合報導)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上市公司報告稱,2025年前三季度出現淨虧損,這是自2002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比例。
週四(11月27日),《日經亞洲新聞》報導,在分析了約5300家中國大陸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後,發現在產能過剩和國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有24%的公司在今年1~9月出現虧損,較2024年同期上升1個百分點。
同時,有超過30%的公司報告淨利潤同比下降,只有約40%的公司實現增長。
自2020年中共政府收緊信貸以來,房地產行業尤其舉步維艱。在100家公司中,有48家在2025年前三個季度錄得淨虧損,整個行業累計虧損達647億元。政府數據顯示,同期新建住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
中共國有房地產公司萬科是所有上市公司中虧損最大的一個,虧損額達280億元。萬科週三(26日)宣布申請延遲償付一筆即將到期的國內債券,引發整個房地產債券和股票連續幾天暴跌,令外界更加擔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分析發現,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也遭受重創,例如建築業,超過30%的建築公司處於虧損狀態。其它行業也因產能過剩而陷入困境,伴隨著競爭加劇,利潤空間受到侵蝕。
太陽能行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晶科能源等龍頭企業全面虧損。儘管主要製造商已制定計劃加強儲能業務,但旨在擺脫困境的新措施可能會在未來加劇過度競爭。
在汽車行業,中國21家乘用車和商用車製造商中有6家在前三季度出現虧損,整體淨利潤同比下降10%。國有企業廣州汽車集團虧損43億元人民幣,比亞迪利潤下降8%。
值得注意的是,因政府補貼鼓勵消費者升級換代,新車銷量增長13%,達到2436萬輛,但電動汽車和其它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卻一直在下降。
在接受調查的約5300家公司中,淨利潤總額僅增長2%,其中半導體等受益於中共政府扶持的行業增幅尤為顯著。但總體而言,淨利潤總額較2022年峰值下降了約10%。
儘管中共政府日益關注高科技產業,但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影響,以消費為中心的行業正面臨疲軟的消費支出。商業和零售業的總利潤下降了5%,食品行業的利潤也下降了5%。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25年11月17日,一名外賣人員騎著電動自行車在北京等待過馬路。(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中國漁船接連沉沒 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
Next Article 【名家專欄】中共是全球人口販運的最大推手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