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24日訊】20屆四中全會是中共歷史上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中共最高權力如何重組是這次會議的核心議題。具體來說,主要就是兩大權力,軍權和黨權。中共表面上奉行黨指揮槍的原則,但實際的運作機制從來都是槍指揮黨。為了維護表面上的黨指揮槍的規章程序,一般而言,中共的黨魁同時也要掌管軍權,將兩大權力合二為一,黨魁只有掌管了軍權,他的黨權也才能發揮實質作用,才能號令全黨。
但是也有例外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在胡耀邦、趙紫陽等開明領導人的治理下,出現了中共建政後從未有過的政治寬容、經濟自由、文化繁榮的黃金十年。而這個時代在權力結構上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分權,黨政軍實現了三權分立,由胡耀邦任黨總書記、趙紫陽擔任國務院總理、鄧小平任軍委主席。這種分權機制正是80年代黃金十年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啟動和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
那麼,本次四中全會後,中國能否會從習近平時代的集權體制中擺脫出來,再次出現趙紫陽時代的黨政軍分權的局面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共體制下,集權和分權的歷史。
從毛澤東的集權到改革開放時代的分權
在毛澤東時代,毛澤東同時擔任黨主席和軍委主席兩大職務,但是,軍權才是毛澤東的核心權力。從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就牢牢掌控了中共的軍權,一直到他死為止。這也是毛澤東能在歷次黨內鬥爭中戰勝政敵的最大法寶。
毛澤東死後,華國鋒掌管了黨政軍的最高權力,分別擔任了黨主席、國務院總理和軍委主席,實現了三權合一。
華國鋒是毛澤東的忠實學生,他堅持「兩個凡是」政策: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要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要始終不渝地遵循。這與當時全國上下一致希望走出毛澤東路線的大趨勢背道而馳,於是就有了由胡耀邦率先發起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有了11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華國鋒的權力進入了冷凍期,而改革開放的大戲正式上演。
改革開放就是從剝奪華國鋒的權力開始的,通過三個階段來實現。
第一,啟動真理標準大討論。
1978年5月10日,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組部部長的胡耀邦,在他管轄下的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發表了一篇社論,標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標誌著以胡耀邦為代表的改革開放派,與華國鋒的「兩個凡是」路線正式攤牌。
圍繞這篇社論,真理標準大討論隨後席捲全國,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真理標準大討論為終結「兩個凡是」路線提供了輿論準備,也為當年的11屆三中全會制定改革開放路線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召開11屆三中全會正式否定「兩個凡是」。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召開了11屆三中全會,在思想和政治路線上要求以「實事求是」為指導,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在權力機制上要求回歸「民主集中制」,否定了個人崇拜。
第三,下架華國鋒。
11屆三中全會後,華國鋒的下台進入了倒計時。1980年的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華國鋒被迫辭去國務院總理的職務,由趙紫陽接任;1981年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華國鋒被迫辭去黨主席和軍委主席的職務,由鄧小平接任軍委主席,胡耀邦接任黨主席,黨主席這一職務後來改為黨的總書記。
這樣一來,從毛澤東到華國鋒,再到趙紫陽、鄧小平和胡耀邦。中共的權力格局完成了從集權再到分權的這樣一個權力扁平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各領域的自由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被釋放出來,思想上自由了,政治上寬鬆了,民間社會的活力就開始展現出來,再加上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中國就進入了改革開放時代。
分權機制的出現和黃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正是由奪了華國鋒權力的趙紫陽、胡耀邦和鄧小平三人分別開創的,這三人也成為啟動中共改革開放的核心人物。
其中鄧小平主導了中共行政制度的改革,結束了終身制,制定了幹部任期制和退休制度;趙紫陽主導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實施了包產到戶、政企分開、放權讓利,恢復商品經濟和私營經濟,並著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而胡耀邦則啟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讓「實事求是」成為時代精神和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雖然鄧小平通過掌控軍權擁有中共實際的最高權力,但是在80年代,胡耀邦、趙紫陽和鄧小平三人依然存在著真實的分權合作關係,胡趙兩人並非傀儡,而是擁有一定實權的黨政領導人。
鄧小平由於主掌軍權,所以他可以去動黨組織的這塊蛋糕,可以推動黨政幹部的退休制度。
趙紫陽掌控國務院,擁有實際的行政權力,在大刀闊斧的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計劃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包括計劃在省一級搞差額選舉,讓8個民主黨派成為真正的獨立政黨來參與政治協商,並讓民主黨派在國務院部委中任職等等。
而胡耀邦主管黨務系統,可以制定意識形態領域的大針方針。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及胡耀邦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項特殊貢獻,就是為恢復中華傳統文化打開了政策大門。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修煉,其中佛道兩家是出世修煉體系,解決的是人與天道的終極關係,而儒家則是入世修煉體系,以天道為尊、以修心修身為本,來構築基本的倫理社會體系。
中共建政後一直在系統的摧毀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在文革時期,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幾乎被連根鏟除。而在文革中後期,中國民間卻出現了氣功熱,氣功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道修煉體系在當代的某種表現形式,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共殘酷打壓下的一種自發的突圍。文革結束後的80年代,氣功熱在中國形成高潮,氣功修練中也出現了大量的特異功能現象,對於這種與中共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意識形態相衝突的現象,中共高層打算如何處理呢?這也決定著80年代到底算不算是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黃金時代。
1982年胡耀邦以中共總書記的身分,承認氣功修煉和特異功能是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針對當時的氣功熱,他制定了著名的「三不政策」,不宣傳、不爭論、不批評,並支持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氣功和特異功能展開科學研究。
胡耀邦的這項政策一直延續到1999年,為90年代法輪功在中國社會的大規模洪傳做出了貢獻,而法輪功為當代中國社會重建了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關系,讓敬天敬神、重德修身成為億萬修煉者的基本道德操守,這為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為未來中國重啟改革開放和恢復倫理道德體系,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
綜合來看,80年代的改革開放包括了四個方面:在思想文化領域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結束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文革意識形態」;在政治上結束了個人獨裁,恢復了民主集中制,建立幹部任期制,並計劃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經濟領域放權讓利,開放私有制,允許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在對外關係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好,引進西方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從1978年末到1989年初是中共改革開放的上升時期,這十年期間,中國社會在以上四個方面都在穩步前進,整個時代充滿朝氣和希望,在黨的意識形態之外,西方自由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都得以廣泛傳播。中國進入了中共統治下最開明的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十年」。
分權機制的喪失與「黃金十年」的終結
當然,由於軍權在中共權力格局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80年代的這種分權體系依然是脆弱的,它能穩定運轉的前提是,黨政軍的三位領導人在政治路線上必須屬於同一陣營。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鄧胡趙三人都保持一致,形成改革開放派,與當時政壇上依舊強大的中共保守派對抗。
但是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鄧小平與胡趙二人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分歧。尤其是對待民間自由派的態度上出現的裂痕,最終導致這個分權機制和改革聯盟的破裂。
在胡耀邦開創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時代精神的帶動下,西方自由主義在80年代的中國高校裡風行一時,引發了要求在中國實現自由民主的學潮運動。
1986年中國多地爆發學潮,一向以開明和傾聽民意著稱的胡耀邦以溫和方式處理了這次學潮,沒有對任何人進行秋後算帳。這樣的處理方式導致中共保守派的不滿,對胡耀邦的各種小報告如雪片般傳到鄧小平那裡,最終鄧小平以「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理由,逼迫胡耀邦辭職,由趙紫陽接替黨總書記,而保守派的李鵬接管了國務院總理的職務,這為89學潮期間,改革派遭受保守派暗算而全軍覆沒埋下了伏筆。
1989年胡耀邦突發心臟病去世,引發了89學潮。而李鵬利用這次學潮暗算了趙紫陽,在趙紫陽出訪朝鮮期間,李鵬趁機推出了《4.26社論》,將學潮定性為一場動亂,這篇社論讓學潮走向了絕食抗議和要求鄧小平下台的不歸路,最後在是否動用軍隊進行鎮壓的問題上,鄧小平和趙紫陽的改革聯盟徹底破裂了。
六四鎮壓後,趙紫陽下台,保守派全面掌權,中共統治下的黃金十年也宣告結束。從江澤民開始,黨權和軍權重新合二為一,直到習近平時代再也沒有分離。
張又俠能否完全掌控軍權?黃金時代能否重現?
這次20屆四中全會,外界最關注的是張又俠能否完全掌控軍權,這是主宰未來中國權力格局演變的最關鍵因素。
如果張又俠在未來的權力格局中完全掌控軍權,那麼,他的政治聯盟中的汪洋等人就可以完全掌控政權和黨權,80年代三權分立的格局可能會重新出現。
與80年代不同的是,這次掌控軍權的張又俠不會像鄧小平那樣在背後左右政權,而是給予政權完全的自主空間,也就是說,不會再發生六四鎮壓這樣的事情了。
在這種新版三權分立的機制下,中國的改革開放不但可以重啟,還可以升級為2.0版本,這將是開明派高層與民間自由派可以充分合作的一個新時代。那麼,中國的自由民主時代也就為期不遠了。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