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訊】(記者李淨、駱亞採訪報導)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雲南資深刑事辯護律師左智海公開抨擊中共「政治詐騙」,將黨派利益偽裝為國家利益、剝奪民眾權利的一段視頻,引發網絡熱議。
左智海律師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他從法律實踐到政治覺醒的歷程,強調中國民眾缺乏選舉、立法及財政監督權,已淪為「牛馬奴隸」而非國家主人。左律師呼籲大眾實現從「賤民」到「公民」的精神轉變,並寄望年輕一代推動變革。
視頻中痛斥中共「政治詐騙」 引發熱議
10月21日,一段由雲南律師左智海拍攝的視頻在網絡平台廣泛流傳。憑藉律師身分和多年法律實踐經驗,左智海在視頻中系統性地分析了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結構問題。
他說:「今天,我以律師的身分,以及以我的良知來告訴你們:中國人民正在遭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詐騙。」
在視頻中,左智海指出:中共借「國家公有制」之名,全面掌控中國自然資源,並以法律形式禁止民眾私有化持有,徹底剝奪人民財產權。同時,國有企業和央企壟斷關鍵行業,演變為「黨企」,通過行業壟斷持續剝削民眾。
更為嚴峻的是財政體系的異化問題。左智海表示,黨派利益被包裝為國家利益,權力高度集中導致財政體系淪為特定群體的「金庫」。民眾缺乏對稅收徵收和使用的監督權,稅收最終流向權力階層及其關聯群體。根據他的觀察,中國約9億人口面臨貧困、失業、疾病等多重困境,卻缺乏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
據了解,這段引發廣泛討論的視頻最初發布於左智海個人社交媒體帳號,隨後在海外社交平台被轉載傳播。
刑事辯護實踐 觀察到中共集權體制的深層問題
10月21日,左智海律師在接受專訪時,詳細回顧了自己的思想轉變歷程。2007年開始執業後,他主要從事刑事案件辯護工作。正是這段職業經歷,讓他得以近距離觀察中共司法系統的運作方式。
左律師觀察到,在刑事案件處理中,律師的專業能力往往不如人際關係重要。公檢法系統將案件轉化為利益交換機制,量刑標準深受非法律因素影響;甚至看守所的伙食供應,也被納入牟利體系,在押人員的基本需求淪為盈利來源。
這些觀察促使他開始反思法律體系的根本性問題。他逐漸意識到,表面上的司法腐敗現象背後,存在著更深層的制度性原因。通過大量閱讀和思考,左智海的認知從具體的司法問題擴展到整體的政治結構分析。
中國公民要成為國家主人 有三個核心標準
經過多年思考和觀察,左智海律師總結出判斷公民是否為國家真正主人的三個核心標準:選舉權、立法參與權和財政監督權。
「第一個就是這個領導人,你有沒有權利去選,你有沒有選票;第二個就是國家法律的制定,你有沒有權利參與制定;第三個就是稅怎麼收,稅收用到哪裡。」他認為,只有同時具備這三項權利,民眾才能真正成為國家主人,否則就只是被統治者。
左智海特別強調選舉權的核心作用。他以案例分析,若地方領導人由民眾直選產生,一旦施政不力,民眾即可罷免並選出更合適的人選。這種機制能從根源遏制權力失控與腐敗;反之,在無選舉權的體制下,民眾對施政者毫無制約,只能被動承受各種政策後果。
在立法權方面,他指出,法律應當由全體公民通過民主程序制定,而非由特定群體單方面決定。當民眾無法參與法律制定過程時,法律就可能淪為維護特定利益的工具,而非保護全體公民權利的規則。
財政監督權則直接關係到國家資源的分配正義。左智海分析說,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稅收徵收和使用完全不透明,民眾既無法拒絕不合理的稅費,也無法監督財政支出是否真正用於公共服務。
從「賤民意識」到「公民意識」的轉變
左智海律師認為,中國社會面臨的深層問題不僅在於制度層面,更在於民眾的精神狀態。他提出,民眾需要完成從「賤民意識」到「公民意識」的根本性轉變。
他指出,真正的公民意識在於敢於維護合法權益。相較西方社會,當政府侵害民眾權益時,公民基於對權利的清晰認知,會立即行動維權;在中國,許多民眾權益受損後既不敢爭取,也缺乏有效途徑,只能寄希望於「包青天」式清官出現。
這種「賤民意識」的形成有其歷史根源。左智海分析,中共篡政後多次政治運動,知識精英幾乎被消滅殆盡,文化大革命更是徹底清除獨立思考的群體,留下的多是順從民眾,從而造成批判性思維斷層與公民意識缺失。
要實現這種意識轉變,需要民眾首先認識到自己應當享有的權利,然後培養維護這些權利的勇氣和能力。左律師認為,這不僅是個人層面的覺醒,更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建過程。
中國憲政理念的傳播與策略調整
近期,左智海律師在海外的《北京之春》雜誌發表《我的自白》,並起草《全民憲法草案》與《全民立憲共和提議書》。他解釋初衷:中國要解決現有問題,根本在於建立由全民參與的國家規則體系;反對力量難成氣候,主因在於缺乏完整的替代性社會制度構建。
然而,這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章反響有限,這促使左智海調整傳播策略。他開始在X(原推特)、TikTok等社交平台製作視頻,用「防詐騙」這一民眾熟悉的概念來類比政治問題,使抽象的制度批判變得更加通俗易懂。
左律師坦承其策略經歷了從理論闡述到通俗傳播的轉變。「觀看量不多,關注少」,這一現實讓他認識到,必須用民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信息。他甚至考慮進一步簡化表述,直接以台灣的政治發展路徑作為參照,讓民眾有具體可感的對比對象。
中共政策及民生困境加速民眾覺醒
對於中國的未來走向,左智海律師將希望主要寄託在年輕一代身上。他指出,從2015年至今,中國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已接近一億。這些年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具備基本的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經歷社會現實的教育。
他認為,中共近年各項政策及其造成的民生困境,客觀上加速了民眾覺醒。極端防疫政策、經濟危機下的民生問題以及政府與民爭利等現實經歷,比理論說教更具說服力;當更多人「吃虧上當」後,便會反思問題的根源。
談及個人為何選擇公開發聲,左智海表達了一種歷史責任感。他說:「我覺得如果說現在我一下子要老了,要死了的話」,面對壓迫卻不敢反抗,將是終生遺憾。儘管承認自己「一個普通的律師沒有多大的能量」,但他認為至少應當敢於表達,敢於反抗。
「每個人的行業不一樣」,作為律師,當認識到社會存在的問題後,就有責任將這些洞察告訴尚未看清真相的人。這是一種職業責任,也是—種公民義務。
目前,左智海律師已來到海外,因撰寫反共內容而暫無法返國。他堅信,社會矛盾持續積累與民眾意識逐步覺醒,將催生變革之機,並冀以個人勇氣與行動,為大眾提供覺醒啟示。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近日,雲南資深刑辯律師左智海(中)公開抨擊中共將黨派利益偽裝為國家利益、剝奪民眾權利的一段視頻,引發網絡熱議。(受訪人提供照片)
Previous Article三退聲明精選(2025/10/21)
Next Article 【新聞大家談】胡春華入主軍委?習刀刃向內?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